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德育

2022-03-03崔冲幸

新课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德育

崔冲幸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甘肃 兰州)

当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只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课程知识教育,导致德育成效不尽如人意。走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始终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当前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而关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更是让德育“从娃娃抓起”,在低年级学生的启蒙时期输入德育养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切实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学校、班级联动,家庭、社会参与,形成德育大格局,在点点滴滴以及各种细节中渗透德育元素,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一、增强实践活动,发挥德育功效

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德育非常重要,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言行一致,能从所学的知识中获取精神的养分,并能付诸实践。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增进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尊重与宽容,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使得善于模仿他人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榜样、可效仿。其次,以学校、班级联动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得学生从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在相互感染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促使思想不断进步。

二、开展针对性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然形成,口头说教无法深入人心,需要学生在具体行动中加以落实。为此,结合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所存在的行为习惯较差、思想意识偏轨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避免灌输或者机械式的说教。通过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节日庆典、黑板报等,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氛围,让整个学校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有德育的火花闪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遵规守纪,学会诚信待人,学会文明礼仪,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如母亲节来临之际,在学生中开展声势浩大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制作贺卡,或者帮助父母做家务,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格局。围绕“感恩有你 吾爱深深”这一主题,形成班级感恩活动形式,各班可根据自己的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体的活动。有的班级鼓励低年级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制作生日贺卡,秀出自己的绘画、书法等才艺,有的班级是“我帮父母做件事”,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写出事情经过,还可以采取拍摄视频的方式,让大家在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从而倡导中华传统美德。还有的班级则是组织学生前往社区,通过身体力行帮助孤寡老人做小事情——扫扫地、擦擦桌子、讲讲故事、跳跳舞等,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价值,也感受到一份责任。学校在感恩教育主题下开展大规模的系列活动,从“感恩颂母爱”的朗诵比赛到“感恩话母爱”的演讲比赛,再到“感恩写母爱”的一封信作文比赛、“感恩伴我行 争做文明小星星”行为养成赛,这些都让学生充分挖掘自我潜能,与现实中的事例结合起来,深刻体会母亲给予孩子的无私之爱,从而增强感恩意识。学校还邀请社会上的知名专家或者道德模范人物走进校园,为大家讲述关于母亲的故事,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不断增强感恩意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系统的、社会化的育人工程,不仅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家庭、社会力量的注入,才能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大环境、大格局。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自觉规范言行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德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很喜欢集体活动,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开展“六个一”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为班级争光实际上也是个人荣誉的一种体现,从而自觉规范言行。通过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日常行为中规范自我的言行,无形中德育如“春风润物”般渗透与感化学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时,整个班级具有凝聚力,大家劲往一处使,朝着班级的具体奋斗目标,努力前行。整个班级学生也产生了向心力,大家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为集体荣誉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将德育内化为自身的品德。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品质,切实地围绕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与方法,循序渐进地渗透,促使学生将吸收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后续的学习与生活铺垫好第一阶梯。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