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3-03王翠影
王翠影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推进,教育者对音乐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开启了音乐教学模式探索之路。目前,合唱教学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还存在着一些缺口,制约了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对小学音乐教学展开全面的分析,并探讨了合唱教学的应用问题,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策略。
一、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合唱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影响其教学行为。如今,渗透新教育理念成为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子,导致教学方法不合理。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身观念具有局限性,对合唱教学认识不深,没有真正意识到其现实作用,导致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该教学方法,还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传授基础知识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理念有待加强。
(二)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合唱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配合,利用良好的合作水平展示音乐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合唱任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向学生讲解知识要点。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这些基本要求,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在传授音乐知识时只是机械式地让学生反复练习,枯燥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感到疲惫和麻木,体验不到音乐的乐趣。由此可见,单一的教学手段,没有体现合唱教学的作用,达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三)学生存在畏难心理
合唱教学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合唱中,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发音问题,还要懂得配合,一旦出现了错误就会影响整体合唱效果。因此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就会提升训练强度,让学生反复、多次进行练习,忽视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学生在这种“魔鬼式”训练环境中会感到压力,加重了学生的任务,没有在音乐中达到心情放松的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二、合唱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音乐是一种表达美和情感的艺术,享受音乐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和声音响之美,音乐之声为学生的成长添加了色彩,从艺术的角度开发学生智力。学生在练习合唱时,需要自己弹奏乐器,使得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具有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觉、记忆、反应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集体意识的建立
合唱艺术更加突出人体声响的配合,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每一种音响很好地交融在一起,塑造了一种人类世界的和谐情境,是乐器无法达到的境界。学生在合唱中,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声音的交融与配合,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而且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相互配合,为了同一个目标提升自己,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重要推动力。
(三)音乐素养的综合提升
音乐素养不是单一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而是指一个人通过音乐学习,在掌握各项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现代合唱教学理念提出了综合性的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和声、节奏、情感等多项的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自己的审美素养去感受生活之美,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合唱音乐教学改进措施
(一)培养学生合唱学习兴趣
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主动、更愿意参与合唱活动。因此,提高学生兴趣是合唱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教师需要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学生兴趣,并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小学生喜欢欢快的节奏形式,教师就可以将符合音乐作品的动画或视频播放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好地融入音乐情境之中。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案
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全面分析每一位学生的音色、音乐素养等,为学生分配合唱任务,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激发学生自身的优势,分配合唱计划,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合唱之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发音练习,然后判断每个学生的音色、音质及感知能力,坚持“扬长避短”理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模式,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合唱课堂的科学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学生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无法提升音乐素养。在这种音乐教学背景下,教师应重新审视合唱教学的现状,找到问题所在,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弥补合唱教育中的缺陷与不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发挥音乐合唱教育作用,实现其育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