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情境创设一探
2022-03-03马小花
马小花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甘肃 兰州)
情境教学法近年来颇受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融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亲身参与知识的结构形成过程中,不断构建自我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科素养,提升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教师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数学高段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前,情境教学法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上,通过情境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切实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一、与生活紧密相连,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高段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难免使得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无法进行想象与理解,效果不佳。因此,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接受与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无论何种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寻到它的身影。教师借助生活经验,把枯燥又难懂的数学知识构建生活模型,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亲切感,调动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然而然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是“高高在上”的课堂知识,而是一种生活知识,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并贯穿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与学习,切实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之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真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如教学分数乘法时,教师把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创设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爸爸买了大蛋糕,小明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生日蛋糕,他们每个人要吃2/9 个,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都融入探究解决这一数学问题中,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其意义。
二、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甚至会画一画、涂一涂,由此反映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天性使然。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在讲解数学知识过程中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动手能力,投入操作情境之中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在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协调学生的手脑能力。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通过动手情境的创设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法计算出圆锥的体积。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在圆锥中装满沙子并将其倒入圆柱之中,或者把圆柱中装满的沙子倒入圆锥,可装满3 次,从而得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1/3 的结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其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随时产生,通过创设一定的对话互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积极思维,探究问题。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内容时,教师先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放大的图片与缩小的图片,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然后,在感知图形的放大之中,教师创设了对话情境:“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现在我把长方形、正方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看一看我们从中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由此,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教师展开对话。通过对话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此外,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总之,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需结合教学内容以及适用性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梳理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