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析

2022-03-03谢安国纪安玲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思政

谢安国,纪安玲

(安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辉煌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淬炼了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构筑起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存在天然关联性,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为本地师生所熟知,具有亲切感和现场感,是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可供今天开发利用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物质及其精神载体的总和[1],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2]。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生动、鲜活教材。

地方红色文化是一个空间范畴,是红色文化在地域范围内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及社会主义时代以来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展览馆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也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年代各种先进的革命事迹、革命文献、革命歌谣、革命文艺、革命精神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生动、鲜活教材。[3]

二、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

地方红色文化深刻反映着中国共产党追寻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百年波澜壮阔艰苦卓绝奋斗的伟大历史,蕴涵其中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时代精神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鲜活教育素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一致、教育目标相同、内容高度契合,存在天然关联性,充分彰显了思政课的功能和价值。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标识功能。高校思政课本质上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目的是塑造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政治观念,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形成的鲜活的历史记忆,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指导思想和使命担当。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增强政治素养,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增强政治责任感,提升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彰显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价值。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4]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无悔的坚定信仰、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文化旗帜和精神动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运用地方红色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彰显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价值。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政课的道德示范作用。高校思政课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和落实好“育德”责任和任务,引导大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成为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地方红色文化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用当地鲜活的革命先进人物和他们的感人革命故事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追求教育感化学生,有助于大学生在真实感受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平,引领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成为品行端正、素质优良的栋梁之材。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厚素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内容上和价值导向上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高度契合,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丰富了思政课教育内容。以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理论为代表的精神形式红色文化资源,鲜活了思政课教育的内容;以红色遗址、纪念(场)馆、红色艺术作品为代表的物质形式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思政课教育的载体。思政课中涉及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成果,关于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都反映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运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探析

1.加强组织领导,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提供保障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党。高校党委要统筹协调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落实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要组织制定教学方案、拟定融入的形式、内容、方法和载体。高校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工作。要建立思政课有效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障制度。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加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充裕的红色文化科研经费。落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高校领导班子走进课堂、推动思政课建设制度。要求思政课教师把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各门思政课,开设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师生学习生活的各领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要建立思政课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评价激励制度,对融入程度、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对突出课程特色和地方特色、教学中高质量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课教师和红色文化研究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宣传,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

2.坚持遵循原则,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提供遵循

遵循历史性原则。地方红色文化有很强的地方性,在思政课运用中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筛选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红色文化素材辅助思政课教学。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知及兴趣点,结合思政课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能够充分阐释教材观点的地方红色文化素材,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信仰。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教育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增强教学实效性。

3.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整体规划

首先,做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顶层设计。高校要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进行整体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建立专门的规章制度,确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把是否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作为考核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工作要求[4], 加强监督考核,鼓励嘉奖有效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老师。其次,组织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资源开发。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政课教学实施部门要组织教师编撰校本教材、开发主题课件,突出地方红色文化,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课教育资源的转变,利于学生可知、可感、可信。最后,优化思政课有效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方法。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筛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素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使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敬、可亲、可学”,并内化为“可行、可用”的动力。

4.融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

一是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素材,使教学内容中的“大道理”与生活中的“小道理”紧密联系、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二是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过程。首先,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律,先讲述具体形态的物质类红色文化,再升华提高到对精神类红色文化的信仰;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进行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其次,善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课堂导入环节巧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讲授环节善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总结环节选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动性。三是将地方红色文化学习融入考核要求。课堂考核可以让学生讲红色故事,演绎红色经典,唱红歌,谈对经典红色文献的理解等;期中考核要求提交红色经典文献读书笔记、红色作品阅读(观看)感受等,对所学课程涉及的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检测;期末考核设计以地方红色文化为内容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强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政课的价值取向在于实践,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5]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6]要通过创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创办红色文化社团、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特色红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和途径,做实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访谈和研究活动,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等,做优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践行到思辨的认识规律,统筹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刻体悟,坚定对党的理论理解和信仰,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5.融入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课程,是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首先,完善和充实校园红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标示建设,充分展示红色文化,宣扬红色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其次,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公寓建设之中。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领域,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等来引导大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第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地方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等核心精神,是引领时代的先进文化。组织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红色经典”系列阅读活动等,让大学生感知英雄人物的坚定信仰和爱国情怀,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地方人民的英勇奋斗,激发大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实现思政课的“下沉”和“接地气”。

6.融入网络,发挥红色网络平台育人作用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途径,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将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结合并利用“互联网+”搭建红色平台,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建立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网站,将地方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7]例如,建立校园红色网站,宣传展示当地红色文化;利用红色微信平台,推送地方红色文化;与地方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开展当地红色文化挖掘和研究,建立地方红色文化数据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智能化的强劲趋势,手机微信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沟通工具。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微信这一平台,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上传,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必胜信念和时代担当,滋养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的行为[8],助力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