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视角下安塞腰鼓的民族文化内涵

2022-03-03褚永豪

关键词:安塞腰鼓舞蹈

李 治,褚永豪

(西安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西安 710065)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享有“天下第一鼓”之美誉。其最初作为祭祀之用,也有学者曾提出巫医说,之后又作战时之用,胜时击鼓庆祝,衰时击鼓鼓气。至明清时期,安塞腰鼓逐渐与秧歌结合,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主要选择,其祭祀和战争功能逐步被健身和娱乐功能所代替。现在陕北人称之为闹社火,为祈求风调雨顺或节日举行庆典时所用,已演化成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形式。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际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参与者。从国际传播视角深入探索安塞腰鼓的民族文化内涵,既有助于发掘传统文化形式的现代和国际传播价值,又能够为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撑。

目前学界对安塞腰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腰鼓作为体育项目的课堂教学以及腰鼓的起源分析、价值和社会特征两个方面。如徐国忠、焦建军(2006)对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和功能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1];赵东刚(2009)对安塞腰鼓的体育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2];王军棉(2011)在安塞腰鼓史的解读中对腰鼓的起源从劳动说、战争说、巫医说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论述[3];康靖华(2009)阐述了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价值特点[4]。安塞腰鼓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文化形式,其文化内涵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和国际文化形象构建中应如何呈现?安塞腰鼓是否具备国际传播的文化潜质?具体如何表现?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索。目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偏于薄弱,故本文结合安塞腰鼓国际传播的调查数据,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索安塞腰鼓的国际传播潜质,最后在国际化传播视角下凝炼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

一、安塞腰鼓的民族文化内涵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而文化形象则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内涵又是文化形象的内在表现。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的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具体表现为体育性、艺术性、文化性、社会性四个方面。

(一)体育性

从体育角度看待安塞腰鼓,它既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是一项大众喜爱的现代群众体育项目。安塞腰鼓分为文鼓和武鼓,在打法上有很大区别。文鼓打法上以“扭 、跑、跳”为主,这些动作充分运用了人体的腰、腿、手等部位和关节,动作变换自然,需要人的手脚灵敏配合,通过打腰鼓可以极大提高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以打为辅,其主要意义侧重于抒发情感,通过打腰鼓时的动作和表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欢快,使表演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在情感的宣泄,营造出热闹、欢乐、吉庆的氛围,不仅提高了身体协调性,还满足了精神上的健康,综合体现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5]武鼓打法以“打、踢 跨、跺”为主,表现出动作变化幅度大、运动强度高等特点,对鼓手的核心力量、协调性、体能、肺活量等均有较高要求,高要求之下表演出来的动作刚劲有力、欢快流畅且刚柔并济,极具感染力,一场表演对鼓手来说是一场高强度运动,因此经常打武鼓的鼓手身体素质会高于正常人,体现出肺活量大、核心力量强、灵敏性增强等身体特征。[6]其实不论文鼓或是武鼓,对人们都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经常参与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培养积极乐观心态具有较大作用。

(二)艺术性

1.舞蹈属性

从舞蹈角度看待安塞腰鼓,是一项传统的民俗舞蹈,打腰鼓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身体动作的配合,衬托出雄壮的气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之一。表演时动作变换自然,时而腾跃转胯,如蜻蜓点水一般轻柔;时而交叉跪打,如脱缰野马般疯狂。“扭、转、跨、蹬、踢”等动作特点更加体现出独特的舞蹈魅力,配合着击打的腰鼓,有气吞山河、雄浑激昂的气势。徐国忠、焦建军在《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中说:“走如游龙,跃如猛虎,翻如雄鹰,加之演员摇头摆尾、抖肩颤跨的激情发挥,整个舞蹈雄浑强健、潇洒舒展、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进一步强化了安塞腰鼓的舞蹈属性所展现出的特点。1986年,安塞腰鼓参加首届民间舞蹈大赛并且获得了最高荣誉奖,展现出安塞腰鼓的舞蹈魅力。2015年,安塞腰鼓走出国门,亮相柏林文化狂欢节,在世界优秀文化大汇聚的舞台上,以鲜明特色、独有舞姿展现出表演者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制造出气势磅礴的热烈氛围,结合民族风味的音乐,成为该活动的一大亮点。[7]

2.音乐属性

音乐能够帮助安塞腰鼓烘托气氛。安塞腰鼓在表演时与音乐密不可分,音乐独特的风格与主题是舞蹈渲染气氛的主要途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的完美搭档。在腰鼓表演中音乐的作用至关重要,音乐节奏能够配合腰鼓在表演过程中表达舞蹈的整体情绪,体现腰鼓气势雄壮的特点,烘托表演气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托。不仅在视觉上惊艳观众,而且在听觉上使人精神振奋,两者相得益彰,最终烘托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热烈氛围。2014年,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庆典活动,以安塞腰鼓为主要形式的节目——“腰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参演,节目表演中腰鼓配合着陕北民歌和击打乐,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将节目氛围推向高潮,别具匠心的舞姿结合着朴实豪放的陕北民歌更是惊艳观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音乐能够帮助安塞腰鼓编织舞蹈动作。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同的节奏、旋律和情感,两者必须高度协调。音乐能够有效地将动作和语言组织起来,形成一定风格。许多民间舞的不同风格,常常是通过节奏的不同来体现的。舞蹈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音乐,音乐具有旋律性、节奏感,对舞蹈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引导作用。从音乐角度看待安塞腰鼓,音乐与安塞腰鼓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联系,在安塞腰鼓的表演上,腰鼓表演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展示出独特的节奏、魅力和风格。腰鼓表演时常用大鼓、喇叭、锣等乐器伴奏。腰鼓表演过程中有些动作变换时,需要音乐节奏来衬托出豪迈、磅礴的气势。在“打、扭、转、蹬”等一些变化幅度大的动作中,音乐节奏结合着动作的变化,最大化地展示出腰鼓的独特魅力,营造出热情的氛围。在表演中,激昂的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相吻合,即使在细微的动作中也能将节奏与动作巧妙结合,体现出民族性格的情绪特点。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衬托出腰鼓舞蹈所蕴含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文化性

1.地域文化——农耕与游牧文明融合

安塞历史文化丰富悠久,在中华文明早期,战乱频繁,安塞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是通往中原的咽喉,故被称为“上郡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王莽新朝时,匈奴南下陕北进入汉人居住区,安塞逐渐成为匈奴牧马领地。直至东汉、三国,乃至西晋时期,安塞地区仍为匈奴之地,但汉人数量也不在少数。匈奴属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居所,常年生活在马背上,随季节变化在草原流动,很少与外界交流,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中原大有不同。他们的文化里,离不开骑马、射箭、狩猎、摔跤等民俗活动,其中摔跤更是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摔跤最早是匈奴人解决争端和矛盾的手段,后来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在和汉人长期杂居的过程中,两个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交融。文化交融需要载体来表现,安塞腰鼓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观看安塞腰鼓表演时,观众们经常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它的粗犷、彪悍,其根源很大程度来自于一些典型的动作,比如“扭、转、蹬、跨”,而这些动作确切地说是来源于匈奴人的摔跤动作。

2.外交文化——传统节日在国外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将提升“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十八大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大更是制定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奋斗目标,我国逐渐加强了对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视程度。而将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向外推介的过程中,外交使领馆作为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门户,承担着重要作用。文化交流成为外交的有效手段,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会帮助国家增进友谊、达成共识,为彼此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发展机会。

现如今,我国传统节日在国外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喜爱,传统节日上展演的各种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承载着中国建立自信、自强大国形象的期望。[8]现在这种文化交流有一种很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国家外交部门的大力推广,以春节为例,我国各外交使领馆会在节日当天举行一些传统的节目表演,安塞腰鼓自然位列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国际友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让一些国际友人变成了它的粉丝,开始学习并自主传播中华文化。

(四)社会性

1.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合了体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特性,在表演中常用“扭、转、蹬、跨、踢”等动作,鼓点节奏雄浑激越,能将高昂激越的氛围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是对生命和力量的热情歌颂,表现出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豪放的精神特征;它还具备人鼓合一的特点,人借鼓势,鼓借人威,动作不断变换,时快时慢,配合着打击乐的节奏,在高高跃起时急展双臂,落地时自然收回击鼓,整个表演龙腾虎跃、振奋人心。经过长时间不断完善、蜕变,它已具备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影响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展示了中华民族热情、淳朴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更加衬托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9]

2.教育性——生活态度

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通过客观事物传达正确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任何事物的传承都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安塞腰鼓同样如此。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首次在欧洲举办秧歌及腰鼓培训班,参与者众多,其中五十多位洋学员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报名参加;2016年,安塞腰鼓走进意大利华文学校,举办了为期十天的艺术培训,当地民众踊跃报名参与培训。安塞腰鼓的教育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打法和技法等技巧层面,而且随着长时间练习,参与者会产生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愉悦,甚至会产生新的生活领悟,这都要归功于安塞腰鼓的丰富文化内涵。它在表演时气氛活跃,能够营造出热情似火的氛围,教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对于这些海外学员来说,学习腰鼓不仅仅是对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形成勇往直前的竞技精神,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和弘扬,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安塞腰鼓国际化的传播潜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文化,才共同绘就了世界文化的色彩斑斓。 世界文化之所以吸引人,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安塞腰鼓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虽然过了“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初级阶段,但还没有达到被世界各国广泛认识和接纳的程度。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当下,通过有效途径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真正实现“走出去”的目的。让国际受众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逐渐接受并且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走出去,文化自身的特点是否具有国际传播潜质是决定性因素,安塞腰鼓的国际化传播潜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世界鼓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鼓是精神的象征,有鼓便产生了舞,舞是力量的表现,鼓与舞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从《周易》中“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知,鼓是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象征,很早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世界鼓文化丰富多样,安塞腰鼓作为其中一种,是中国所独有的。2013年,以“世界鼓舞 鼓舞世界”为主题的首届吉首鼓文化节在我国湖南省吉首市成功举办,文化节上国内外名鼓齐聚,其中享有盛誉的俄罗斯喀秋莎艺术团的欧洲军鼓、阿拉伯传说鼓乐队、南美拉丁KUKU鼓舞队赫然在列。安塞腰鼓也受邀参与交流,获得了与世界各地鼓文化同台表演的机会,在演出中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魅力,自此开始逐渐进入世界鼓文化的“大家庭”,在国际上大受好评,有效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在国家支持、民众自觉传播以及国外爱好者多重因素影响下,安塞腰鼓参与了更多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活动,传播数据显著增长,已经成为世界鼓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外部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传统文化,他们都是历史的绵延回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汉字、儒家学说、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安塞腰鼓就是其中之一。[11]我国周边的很多国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越南、韩国、日本等国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习俗。越南的春节和端午节,韩国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日本的端午、七夕、腊八节,与中国的庆祝日期基本一致,内容也很相似。欧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从西汉就开始了,中国盛产的许多物品在这一时期就开始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茶叶、瓷器、丝绸等受到了各国追捧。因为这种文化交流的增多,外国文学《马可·波罗游记》才得以诞生,让欧洲民众对神秘的东方心驰神往;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被译成法文,深深地感染了欧洲文学巨匠伏尔泰,被其改编成话剧在舞台呈现,剧中的中式“侠义”“重诺”精神,在巴黎很快流传开来。19世纪以后,汉学在欧洲兴起,一批著名的汉学家先后涌现,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开了先河,也培养了一大批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从这个层面来讲,安塞腰鼓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有很大海外需求的。美国匹兹堡著名的小波喜乐腰鼓队,初创者是旅美华人黄小波女士,最初只是当地华人强身健体以及娱乐的一种方式,可随着当地人的了解、认可和喜爱,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加入进来。随着在当地影响力的增加,腰鼓队参演的庆典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很好地宣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满足其他国家对东方文化的好奇。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内生动力

安塞腰鼓作为一项传统文化,结合了体育、音乐、舞蹈等多种因素,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国内影响力较大、传播范围较广。由于其自身具有吉祥、喜庆等特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又被赋予“胜利腰鼓”的内涵,非常适合人民群众日常娱乐、健身和国内外重大节日、庆典所用。[12]2015年,安塞腰鼓队受邀出席德国柏林文化艺术节,因民族特色浓厚,赢得热烈掌声;同年,受华特迪士尼公司之邀,赴洛杉矶迪士尼参与演出;2018年,安塞腰鼓传到遥远的摩洛哥,与当地文化融合,诞生了具有摩洛哥风情的腰鼓表演;同年7月,甚至参加了美国国内最大的庆典活动——国庆游行。因此,安塞腰鼓受海外各国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对外传播潜力巨大。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逐渐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众多国内传统文化也在积极修炼内功,安塞腰鼓也不例外。曾几何时,安塞腰鼓扎根的土壤流失严重,庙会逐渐减少,祈雨、祭祀等活动也几近灭绝,留给它发挥的空间仅限于春节前后的庆典及一些商业演出。为保护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各级组织将安塞腰鼓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不仅建立了安塞腰鼓工作站,而且在人员、经费方面予以保障,每年定期对各类艺术人才进行技术培训,组织腰鼓队队员参加各级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演出活动。现如今,在当地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努力下,安塞腰鼓增加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从走乡转村、自娱自乐的原始形态,走向电影电视和现代传媒,走向世界性的大型文化艺术舞台,在全国和世界舞台上展示其艺术魅力。[13]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安塞腰鼓的传播潜质大大提升。

三、结语

安塞腰鼓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可表现在体育性、艺术性、文化性、社会性等方面。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子,安塞腰鼓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且近年来在国际传播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受到世界各国一致好评,国际传播潜力巨大。未来,安塞腰鼓应继续加强其与世界鼓文化的沟通、交流、合作,增加鼓文化圈影响力,让更多国际专业人士认识、了解和主动传播安塞腰鼓;更广泛地参加国际性演出和比赛,满足世界大众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增加粉丝数量,形成深厚的国际群众基础;健全组织保障体系,肥沃扎根土壤,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传承人,进一步激发内生对外传播动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安塞腰鼓推向世界主流文化圈,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文化自信,建成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舞蹈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舞蹈课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啊,腰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