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回应行为研究
——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为例

2022-03-03长春师范大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幼教育观幼儿教师

长春师范大学 白 硕 王 杨

一、幼儿教师回应行为存在的问题

经幼儿园实际调查发现,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打断幼儿回答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无法收到幼儿提供的准确答案时,常常选择打断幼儿的回答,继续进行教学活动。由于数学答案具有唯一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因无法及时获得幼儿准确的回应打断幼儿回答,忽略幼儿的主体性,妨碍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回应方式导致师幼互动机会缩减,教师回应行为失效。教师回应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师幼互动的频率,影响整体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差异化对待幼儿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未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回应幼儿的态度截然不同。由于教学活动时间有限,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幼儿,对待积极发言的幼儿,教师的回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待调皮捣蛋的幼儿,教师的回应多为否定和批评;对待存在感弱的幼儿,教师往往会选择性无视。教师回应行为因人而异,既不利于积极表现幼儿的个性发展,也损害了调皮捣蛋幼儿的自尊,又打击了存在感弱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对幼儿的差异反应,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缺乏引导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回应内容缺乏深度。教师的回应行为应以推进幼儿思维拓展为目的,帮助其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自身能力以及满足情感需要。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大多是重复幼儿的答案,或者是简单称赞幼儿的回答。这种机械化的回应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师并未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回应内容缺乏灵活性,难以引起幼儿的深层思考,师幼互动流于表面。长此以往,缺乏引导的回应会造成幼儿过于依赖教师,难以进行独立思考。

(四)回应方式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回应方式呈现单一化。教学活动中,教师难以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做出生动的回应,并且教师的回应方式多通过言语进行,忽略了非言语回应的作用。幼儿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故而接收教学知识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有的幼儿通过视觉接收,建立起图示进行学习,属于视觉型;有的通过听觉接收,形成刺激进行学习,属于听觉型。单一言语回应行为,限制了视觉型幼儿认知学习的发展。久而久之,既不利于教学活动中师幼双方互动,又影响教学活动预期目标的完成。

三、提升幼儿教师回应水平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

教师回应行为是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是完善教师回应行为的重要策略之一。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仍受到成人本位思想的影响,依旧将师幼关系定义为从属关系,忽视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幼儿个性特征的深入了解,违背了“以教师为引导,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因此,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改善教师随意打断幼儿回答行为的有效途经。教师树立的教育观念包括教育观和儿童观。一是教育观。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应摒弃传统师幼之间的从属观念,与时俱进,在师幼互动中以幼儿为中心进行回应,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助力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儿童观。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幼儿的视角来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而非主观判断,要认真地、耐心地去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及时回应幼儿,保障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能有效改善随意打断行为,提高教师回应行为的规范性。

(二)关注幼儿当下的需求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应面向全体幼儿,关注幼儿当下需求,尊重个体差异。然而,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预定活动目标,不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忽略不同幼儿的需求,在回应行为上差别对待幼儿。对此,教师应有意关注不同类型的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利用鼓励、线索提示、启发等回应形式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互动,以保持教学公平。

当幼儿回答问题时,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专注力都是极高的,此时教师合理的回应,便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对存在感低的幼儿,教师给予其眼神上的回应,鼓励其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对调皮捣蛋的幼儿,教师应摒弃“有色眼镜”,回应时可称赞其发言内容,对其进行表扬;对发言积极的幼儿,教师在回应时可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只有及时关注幼儿当下需求,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回应行为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改善回应缺乏引导性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师回应内容简单重复,不能及时捕捉幼儿回答中的核心内容,影响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适当的引导能将幼儿潜在的潜能转变为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实现师幼有效互动,从而在回应中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教师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手段,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有助于缓解教师回应行为单一化问题。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教师反思的习惯可从教师和园所两方面出发。一是教师自身。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教学回应相关理论充实自己,并反省教学活动中的回应行为及幼儿反馈,发现回应中的问题,总结自身不足,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二是园所培养。幼儿园通过教学互评和观摩学习的形式,培养教师反思习惯。教学互评由园长带领,通过“回顾—分析—假设—证明—总结”这一流程,指出回应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丰富回应方式。幼儿园可以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回应方式,反思自身不足之处,提高教学回应水平。由此可见,培养教师反思习惯,能提升教师回应方式的多样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高质量的回应行为需要幼儿教师以尊重、爱护、发展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互动,营造最适宜的教学环境,做到心中有幼儿,眼中有幼儿。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结合幼儿实际需求,灵活应对幼儿抛过来的“球”,及时、有效地给予回应。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积累、探究与反思,引导幼儿在回应中思考、在回应中学习、在回应中成长。通过改善幼儿教师的回应行为,可以提升师幼互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师幼教育观幼儿教师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师幼互动那些事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