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2022-03-03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警备区红星幼儿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绘本绘画美术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警备区红星幼儿园 邹 杨

绘本是面向幼儿的、阅读门槛低的图画书籍,其不仅拥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还有大量色彩、构图、造型等美术表现元素。将绘本作为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能为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对客观世界发表看法,并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中,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自我表达,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基于绘本的幼儿园美术活动特点

(一)故事性

基于绘本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还能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实现了美术活动与情感的统一。例如,绘本《莱尼喜欢蓝色》讲述了喜欢蓝色的小老鼠莱尼将所有东西染成了蓝色后,却发现在蓝色的世界中生活并不便利,从而意识到五颜六色的世界更加漂亮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小老鼠莱尼的心情变化而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以“色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明白多元和包容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撕贴、添画等方式,为蓝色的世界填上丰富多彩的颜色,从而实现对故事内容的创编。

(二)游戏性

基于绘本的美术活动能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得到熏陶。例如,绘本《我的连衣裙》讲述小兔子洁白连衣裙染上各种花纹的故事,以此为依据开展的美术活动,能让幼儿发挥创造思维,为小兔子的连衣裙画上各种花纹图案,让幼儿在享受创造乐趣的同时锻炼绘画技能。创作花纹图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绘本延续的过程,在体会到绘画的成功和喜悦后,幼儿会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种美术活动既符合绘本作为图画书的特点,又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凸显游戏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整合性

通过绘本开展的美术活动,不仅能体现出美术课程的特点,挖掘绘本中的美术教育元素,还能通过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实现多元化教育。同样以《莱尼喜欢蓝色》为例,教师在绘本基础上开展美术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撕贴、添画的能力,还能让幼儿通过其中的故事积累语言方面的经验。绘本故事本身有一定的文本量,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幼儿能掌握各类词汇,并简单的复述故事内容,能在得到审美体验和美术锻炼的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二、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探索绘本与美术活动的交融点

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所讲述的故事,帮助幼儿提高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将绘本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绘本多幅范画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因为采用错误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在课堂学习时以临摹范画为主,难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绘本为讲述故事而创作的多幅精美画面,虽然也是多幅范画,却能拓展幼儿的绘画思路,使其在绘画能力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观看大量范画达到“举三反一”的效果。例如,由大卫·麦基创作的《花格子大象艾玛》,以生动的画笔描绘了主人公艾玛的动态,这些动态画面能够作为范画为幼儿提供经验支持,有效培养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其次,应用材料和工具丰富幼儿美术经验。我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表现方式和技能的方面予以恰当的指导,使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物品制作手工或进行其他艺术活动。由此可见,材料和工具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幼儿使用特殊材料和工具的能力,能有效激发其创作兴趣。很多绘本中应用了各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如《小黑鱼》中使用树叶、贝壳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水彩拓印,描绘了各式各样的海底生物。这种活用生活材料的作画方法,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还能使其在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提高绘画创作的积极性。最后,通过绘本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课程往往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绘本中或奇幻或激情的故事能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诙谐幽默的情节和形象则能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态。这种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故事,能让幼儿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大胆想象,进而推动创造力的发展。例如,《马修之梦》中主人公小老鼠马修将美好想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作出如梦如幻的绘画作品,能给予幼儿美好想象,进而打开其创作思路。

(二)挖掘绘本与美术活动相关的内容

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相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情感、通感和美感三个维度。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起到建立健全幼儿人格的作用。为此,幼儿美术活动需要改变只注重技能或艺术的问题,提高对情感体验及态度的重视,使幼儿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绘画的内部动因。从潜意识情感的角度解释幼儿的绘画行为,可以发现幼儿所画的内容往往是他们感觉到而非看到或知道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的绘画也是情绪和潜意识的体现。为此,教师需要从情感的角度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在感受心灵呼唤的过程中进行绘画创作。例如,绘本《小黑鱼》讲述了小黑鱼在海底的一段奇幻经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体验小黑鱼独自在大海深处时的恐惧心理,想象小黑鱼的内心想法,并通过小鱼合作成为大鱼的经历思索小鱼的生存法则,培养幼儿的团结精神、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从通感的角度来看,颜色能赋予画面以温度,色调能赋予物质以重量,这种超越某种感觉的局限体会到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即通感现象。合理利用通感,能增强幼儿的艺术理解和表现能力。例如,在《999只青蛙》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搭配雨滴、蛙叫等声音的方式阅读绘本,通过声音的通感体会到青蛙生长的全过程。从美感的角度来看,幼儿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能明显锻炼艺术活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幼儿发现美和体验美的能力,使其体验到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乐趣。例如,《老鼠嫁女》中使用剪纸艺术手法,讲述了老鼠村长夫妇寻找最好的女婿的过程。剪纸艺术特殊的艺术手法,能让幼儿体验到规律性和表现性的美,不仅能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有效增强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根植于绘本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

首先,美术活动需要遵循小步递进的原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逐步深化活动内容,使幼儿从无意识的乱涂乱抹逐渐向有意识的描绘转变,经历从不似到相似、神似的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蜡笔小黑》的故事,让故事服务于美术活动,活动可分为初步认识刮蜡画并用画笔描绘事物、懂得刮蜡纸的制作原理并进行简单作画、掌握刮蜡画作画方法能自主创作绘画三个阶段。其次,遵循动态性的原则不断调整美术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在使用绘本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某种目标,并给予其重复尝试的机会,使幼儿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做到手、口、脑的结合,全身心投入美术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借鉴《马修之梦》,让幼儿根据想象开展撕纸画、手工粘贴画、色彩抽象画等美术活动。最后,需要遵循补强性原则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当幼儿完成绘画作品后,其得意心理会使其想要与他人分享喜悦,而在得到赞许后,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成为其后续绘画的原动力。为此,教师需要遵循补强性原则,在幼儿完成绘画作品后予以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的创作自信心,使其能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增强美术表现能力。

三、结语

陶行知认为,只有具备试验的精神才能探索出新的生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使用绘本艺术,能赋予活动故事性、游戏性和整合性,有效弥补传统美术活动只注重美术技法教育的弊端。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绘本多幅范画、材料多元和想象空间大的特点,深入探索绘本与美术活动的交融点,从情感、通感和美感三个维度,挖掘绘本中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相关的内容,并遵循小步递进、动态性和补强性原则,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尝试、探索、创造的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绘本绘画美术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