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线混融分层分类构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2022-03-03郑俊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师教研线下

郑俊

(古浪县教育局,甘肃 武威 733100)

经历了新冠疫情防控前期的学校教育,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学习正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传统教学也从满堂灌满堂喊的“单声道”到互动式立体式的“双声道”转变。融于教学过程的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如此。育人者先自育。在新冠疫情后期,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不能叫停,必须顺应疫情特点,做出调整和改善。教师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组建或加入线上学习共同体,基于群体开展合作学习,在交流探讨中唤醒生命成长的内生动力,才能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终身学习的典范。除了灵活地坚持传统的线下群体培训、外出考察、面对面交流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之外,必须做另外的选择。这就是基于教研支持“线上线下混融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本研究试从后疫情期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分析、策略探究和案例陈述出发,探究基于教研支持的县域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一、后疫情期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题透视

(一)教师成长散点低效

因为疫情防控的现实举措,中小学教师培养按下暂停键,不止线下活动叫停,线上活动和自我提升也处于散点多发、自我发展状态。面对线上教学的现实要求,青年教师或有高涨的热情,有一定的线上技术,但教育素养薄弱,线上教学外壳华丽、内容空洞,影响到教育质量;中老年教师对线上教学辅导、线上教学研究无意识、无技术、无成效,专业追求茫然失措,亟待规范组织;优秀教师日常多被束缚于毕业班、重点班当年当下的教学任务,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仓促应对线上教学和专业研修,既有对新事物的兴奋感,也有对新技术的束缚感。如何在思想上、认识上、技术上、能力上获得支持和突破,既服务于自身专业的突破发展,又服务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亟待管理层面的推动和更高层面的技术支持。

(二)教研支持统筹不力

县域内专职教研员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均衡、综合素质不够高,有的长期脱离一线,对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教研支持隔岸观火,很难做到运筹帷幄,统筹兼顾;兼职教研员或忙于日常工作,或无职业规划,对自身专业成长方向感不强,综合能力提升不够,阅读学习和课堂一线观察思考积累不够,不能基于疫情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的指导和专业支持;基于疫情背景的政策形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卫生教育以及学科教育多头无序,线上开展教育教学和研究存在辗转抄作业、创新不够的问题,不能结合防疫期师生思想教育、健康教育、技术教育、成长教育有效设计活动,课程研发和活动设计薄弱,不足以担当新时代教育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任务。

(三)线上技术支撑乏力

学校管理层对疫情背景下教育教学开展和教师培训认识不够,很多校长对信息技术心存抵触,对信息技术运用教学心存疑惑,加之手机对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健康的影响,一直不遗余力禁止手机进校园、进课堂;学校缺乏技术和硬件上的支撑,很多农村学校网络未普及,未接入网、网速不行或者计算机内存不够,计算机教师边缘化,开展线上教学和辅导、培训水平低、效果差;教师借助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活动,家庭无网络、无电脑,依靠手机存在网速低、不够用等问题,家长对学生监管支持不力,弱化了相关教学活动。

二、双线混融贯通教研全过程

我们尚不知道新冠疫情究竟如何发生,也很难预料此次疫情究竟如何结束。在新冠疫情后期,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不能叫停,但必须顺应疫情特点,做出调整和改善,既方便教师专业成长,又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除了灵活地坚持传统的线下群体培训、外出考察、面对面交流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之外,我们必须做另外的选择,这就是“线上与线下混融发展”[1]。

“线上线下混融发展”,首先是坚持教师发展目标要求不能降低,仍然按照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分层(按年龄分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坛能手、教坛宿将;按学术层次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可持续发展(岗前、岗位、离岗)路线进行;其次是模式上寻求突破,按照混融理念,组织教师发展活动。所谓混融,就是组建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交互开展,融合贯通,把自主发展、互助交流、合作共生杂糅期间,求得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效果。

(一)顶层设计突出双线混融

在组织教师培训的规划和模块时,注意线下活动的设计,也注意线上发展的构思,更注重二者混合融通。支撑教师发展有“一体两基十翼”。“一体两基”,以县教育局教师发展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学校教师发展机构为两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总开关。“十翼”是十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在业务上受教育局和学校双重指导,是协调青年教师参与培训促成发展的连通器和助推器。“一体两基”方面,规划年度N项培训,仅有两项属于线上培训,其余均为线下培训。从数量来看,线上占比很小。但在每一项线下培训中,又糅合了线上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流程是事前做功课,事中抓落实,事后抓提升。其中事前做功课,等于是“备课”:对考察点、学习者综合情况,要求培训者事先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掌握更多情况,并通过网络在成员之间共享、交流,互补以获取更多信息。事后抓提升,其实就是“反思”:要求培训者围绕培训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照反思,找亮点,补短板,明举措,抓改进,把反思总结在线上共享和交流。流程的设计体现了线上线下交错举行,并行不悖,混融一体,相互补充,对于培训任务的完成、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能起较好作用。“十翼”方面,参照县级层面部署,通过名师工作室,打造学习共同体,以线上研修为主、线下学习为辅,部署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和工作室发展规划。线上研修做到主题、内容、手段、方法、人员、时间、效果明确,做到人人参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果则以简讯、反思、论文、报告等呈现。

(二)合作发展突出双线混融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线混融:线下,以本县域为主,构建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互补的大教研框架和专兼职教研员队伍,通过疫情期间的家国情怀教育、健康防疫教育、全面成长教育、科学施教教育、高考备考教育、阅读写作教育、家庭教育等教科研和教师成长培训活动,发现县域名师,发展草根教师,助力中年教师,导航青年教师,促进各类教师专业发展;线上,邀请省内外名师和我县名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参与网络指导,连线我县教师教科研活动或专业研修,加强教研支持、职业规划指导,促进经验共享,突破理念窠臼,推动跃进发展。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双线混融:安排专兼职教研员联系质量薄弱学校,定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指导学校教研活动和教师发展,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提高双赢,教研员发展和教师成长双赢。

(三)课程研发突出双线混融

新冠疫情或将过去,也一定能过去,但疫病防控的教育、卫生健康的教育、社会公德的教育、自然科学的教育、理想信念的教育、形势政策的教育,必将和教育生涯永存,也必将和教科研共存。把握抗击疫情这一教育时机,组织专兼职教研员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共同研发相关课程,录制名师公益直播课,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获得丰富的教育体悟和深刻的思想淬炼,包括生命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防疫可能的空档期,通过课程研发的参与,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独立自主的思考,线上线下的表达,加强自我研修,着力提高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2]。让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在新时代课程研发中为教师专业成长焕发生机。

(四)后勤保障突出双线混融

后疫情时期,教研员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和专业研修,必须保障线上线下两个资源的重组整合。线下,重视图书馆室建设,建立图书配置更新制度、登记联网制度、开放借阅制度,让图书成为教师备课、研读的案头必备工具,而不是在图书室束之高阁。线上,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校校、家家能联网,人人、处处有空间,网速设备够用管用,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要通过开设阅读课、建设阅读长廊、开启师生“云伴读”[3]、组织交流论坛等,保证教师研修足够的时间和安静的场地。组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筛选网络优秀教育资源,在线直播名师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推送优质网课,推送教师微课、读写资料和相关学习视频,建立空中课堂,共享优质资源。进行网络授课,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关系,而是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听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课后的答疑者[4]。通过建立教师发展新媒体、传递教育新经验等方式方法,达到支持线上交流,为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加速加油,赋能教师发展的目的。

三、分层分类探索专业发展共同体实践路径

线上线下混融发展,就是组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师进行精细化的分层分类,把握不同学段、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的特征,通过线上线下交互开展,融合自主发展、互助交流、合作共生,唤醒生命成长的内生动力,求得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效果。

(一)转岗学前教育师资的双线混融发展

经过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县域内公办园建设已经覆盖到较大规模的村和社区,办好这些园,师资是关键。学前教育的师资来源,一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招考录用,二是依托义务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节余师资中调剂。目前来看,数量最多的是后者。针对布局调整后数百名小学教师转任学前教育情况,我们利用双线混融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转岗研训,做到两个不停:一是不停研学,组织转岗教师利用疫情不能回到学校工作或者不能过度集中的时间,夯实专业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甘肃省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师标准》等法规制度和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材、资源包,让老师理清学前教育办园规范、儿童发展能力层次结构,并扎实开展键盘、舞蹈、普通话、简笔画等技能训练。市县两级教研机构还组织线上监测,考评新任园长、转岗教师学习效果。二是不停研培,以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为龙头,组织转岗教师开展线上教研,邀请北师大出版社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县城及乡镇新开办幼儿园进行环创和转岗培训,进行线下或者线上的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指导,同时组织教师研发了一套园本教材,使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据可依。通过线上线下混融研修,转岗幼教老师在敬业精神、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学活动生成设计、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理论修养等方面获得较大提升,为开园后很快融入办园奠定良好基础。在疫情缓解之后,县域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邀请金城名师及省会幼儿园专家团队为乡村教师现场作示范课,并将县域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作为其二级工作室,建立长期合作交流互动关系,深度指导学前教育教研活动。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提高的双线混融发展

中小学教师专业提高双线混融发展,从三条路径落实。一抓关键事件,在技能比赛活动中混融。组织了老教师敬业传承技能竞赛、新教师爱岗敬业技能比赛、优秀教师优质课技能比赛、乡村校长教导主任赛课活动、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坚持将研、学、赛、训融为一体,线下抓现场比赛,既重视备课上课说课,也重视观课议课学课;线上抓备课反思,同一学校、同一学科集体备课,上课教师主备,其他教师通过网络支持,扬长补短,比赛结束后,教师根据上课内容,反思教学得失,找亮点,补短板,明举措,抓改进,形成八百字左右的反思文章,在线提交评委会,评委会进行点评,好的文章还在微信群共享。赛课教师采取抽签确定课题方式,避免教师跑来跑去浪费时间,以提高工序效率。这样通过线上线下交错举行,并行不悖,混融一体,相互补充,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好作用。在校长教导主任和学前教育线下技能比赛中,加入陈述答辩环节,考查其线上学习小幼衔接的相关政策理论,倒逼教师抓学习、促成长。同时,也对幼小一体化学校的混龄班管理、寄宿制学校大班额背景下学生的“双减”管控、小规模学校联合办学提质增效、骨干教师轮岗交流、义务教育学校“五项管理”的落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交流。

二抓岗位培训,依托名师工作室混融。以名师带动为基本原则,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开展各类专题研修、自主开展教学实践、强化教育教学交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专题网络平台、定期召开成员例会、参与观摩学习交流等八种手段,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功能,将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教师成长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打造区域性教学合作团队,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多次邀请陇原名师工作室派专家团队支持我县群文阅读和语文教学改革,并将我县名师工作室接受为二级工作室,指导我县青年教师到本省其他城市跟岗实习、和课改前沿区老师互动交流。新高考综合改革以来,为帮助教师顺利实施新教材,依托名师工作室联动课改先行区名师,开展线上线下新课标学习、解读、研讨和新教材试备、试教、试评活动,鼓励优秀教师先行先试,发挥名师引领带动作用。所有工作室定期组织学员围绕预设话题,开展网络专题讨论,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利用语音或文字两种方式,实现经验共享,解决教学困惑。之后专人组织发言材料,整理成文,分发各学员进行再吸收、再思考和内化升华。如“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作业”“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案例分享”等。

三抓集中培训,依托“三通两平台”混融。为了提高双线混融能力,县教育局于2020年8月举办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邀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教授和本土专家为全县二百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做技术培训。同时,和互联网公司衔接,“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逐步普及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许多教师都能在课堂熟稔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希沃系统随拍上传学生作业,在线即时纠错,充分展示优秀作业,提高了课堂效率。城乡中小学顺应“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发展目标,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积极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邀请退休正高级教师深入各学段英语课堂,问诊课堂,指导教学,并就“薄弱语境、较差语境下学生拼读能力有效提升”课题,开展自然拼读法和音标教学法的比较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和课堂提质增效。2021年9月和省教科院小学英语工作坊、初中英语工作坊联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一体化英语教研活动,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两种形式开展混合式教研。线上依托中国教研网开展教师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包括教研问题征集、教研主题确定、主题资料学习、教学课时确定、首次集体备课等环节,为线下观摩研讨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线下分小学和初中,省会城市和县域教师共同开展以大观念为纽带、整体设计大单元教学系列研讨课,省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带领全体参训教师进行教研讲座、教研沙龙等活动,并就大单元教学和教研模式创新总结提炼成果。整个活动有读书有讨论,有反思有提问,有课堂观摩有专题讲座,有集体备课有磨课研课,对贯穿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研读学习、教材的挖掘整合和课堂“高控”现象的批判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青年班主任能力提升的双线混融发展

依托已有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开展班主任线上线下专业互动。开通了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鼓励老师撰写《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案例》,定期编辑在群内分享,有的在内部刊物《古浪教育》连载。在社会组织的支持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购进教师阅读书籍《做有温度的教育》《人间百味》《终身成长》《做最好的班主任》等8个种类300本,分发给工作室成员阅读学习,组织“分享智慧,抱团成长”主题线上研修活动20期,通过定期组织有声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活动,进行师生共读共写实践探索。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每周组织有声阅读活动,面向全县教师发布,引导师生共读,创建书香校园。与此同时,为提高班主任研修水准,经和全国模范教师、江苏于洁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衔接,通过网络征募、自荐筛选,组织我县10名青年班主任建立网络研训班,在线发布班主任有关培训交流知识,每周在线选1名学员参加班主任沙龙。短短半年时间,5名老师撰写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9次被《人民教育》公众号选用发布,随笔十数篇在市县教育刊物发表,教师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得到双向提升。

(四)教研员联系薄弱学校的双线混融抱团发展

线下,以本县域为主,构建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互补的大教研框架和专兼职教研员队伍,通过疫情期间的家国情怀教育、健康防疫教育、全面成长教育、科学施教教育、高考改革和高考备考教育、阅读写作教育、家庭教育等教科研和教师成长培训活动,发现县域名师,发展草根教师,助力中年教师,导航青年教师,促进各类教师专业发展。线上,邀请省内外名师定期参与网络指导,连线我县教师教科研活动或专业研修,加强教研支持、职业规划指导,促进经验共享,突破理念窠臼,推动跃进发展。同时,县教育局安排兼职教研员联系指导薄弱学校,组织全县129名专兼职教研员分组定点联系35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指导学校教研活动和教师发展。线下,通过举办讲座、送教下乡、推送资料等方式,加强学校之间交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制定以研促教规划,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提质增效,研究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改进薄弱环节;线下,依托网络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空中课堂传递、教研活动共享等方面,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开展线上帮扶指导,努力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提高双赢,教研员发展和教师成长双赢。

基于教研支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融发展,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活动,线上线下交互开展,融合贯通,把自主发展、互助交流、合作共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一定效果:有效规避了教师成长效率不高、教研支持统筹无力的问题,依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线上技术改进;有效规避了后疫情期教师培训的各种障碍,疫情来则线上,疫情去则线下,方便集中则线下,不便集中则线下,教师专业发展更为灵活自主,教师阅读、云伴读蔚然成风;有效整合了教师培训力量,发挥县域内外工作室、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生,发展提速;有效加强了县域教科研机构引领中小学教科研和教师发展工作,从组织建立、阵地建设、活动开展、课程研发、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助力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名师教研线下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