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为例

2022-03-03袁丽丽张淼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证书技能专业

袁丽丽,张淼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全球工业4.0进程的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市场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随之变化,逐渐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转移。顺应需求变化,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基于现实需要以及政策导向,要求我们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中职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关注中职人才培养,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沈阳,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约三分之二,提升装备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为地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并且,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它代表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2]因此,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作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首家行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于2014年立足沈阳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强强联合,探索产教融合对于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基于此,2020年9月25日对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对专业负责人进行访谈,总结形成以下三点人才培养特色,即选、育、考企业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其中,“选”指校企根据制度协议,承担相应责任义务,遴选学生精准培养人才,“育”指是指在教材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企业全方面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考”指企业参与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考核,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

(一)校企权责清晰的学生选拔与班额遴选制度

从专业招生开始,就建立了校企权责清晰的班额遴选制度,从学生基本素养和班级规模上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选拔与遴选制度规定学校负责宣传招生,企业负责遴选学生及确定班额。企业在学校招生的基础之上进行筛选考核,在考核中学校仅在程序、人力、物力(比如组织入围面试人员、提供场地、维护秩序)等支持,对其考核内容与考核结果不加以干涉。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文化课成绩的筛选,也是对报考学生整体素质的考察。企业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体能考试、情感性格分析、岗位基本认知、面试等入学考试,从体能、智力、情感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观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自律能力的考察后方可以进入班组。在实地访谈中,教师谈到“咱们学校进行前期宣传,你这个前期招生宣传工作完成后,只需要在后期考试或是程序上进行一些配合工作就可以了。在考生中呢,企业设立多个环节,比如说,在体育场进行体能测试,根据年龄、学时、性别、体能等方面看是否匹配岗位需求,在此之后进行面试,在面试过程中,学生把门打开进入考场,按号进入,进来之后学生问老师我要做些什么?这个考生就要被扣分了,咱们在考生过程中是不允许进行提问的,因为咱们这个环节考察的就是你观察能力。”严格把控考核环节,力求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课程开发为依托,全面实施以企业为主的人才培养过程

企业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安排实践岗位、实践任务、企业实践以及提供耗材能工巧匠给与学生培训与技术技能指导。校企双方联合开展BEST项目课程,提供优质技能培训,教授尖端技术,并且针对BEST课程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博采众长,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结合德国职业教材、华晨宝马培训教材因地制宜的与中国职业教育教材相结合,编制专用讲义,教材也包括对“说明书”的学习,并且会采用英文原版的“说明书”进行学习,提升学生专业性培养。同时,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的电气一体化专业,在专业课授课方式上,采用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以真实工作项目与任务作为课程载体,以处理项目实际问题为学习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充分学习理论与实践技能。并且翻转课堂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不能空着脑袋进入教室”,老师提供一部分资料,学生自行查找一些问题。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讨论并且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老师提供资料或思路引导,或是根据问题决定是否开设新的专题。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工具部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分类信息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现有信息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访谈中,专业教师说到“教材是我们自己编写的,或是工具书。课堂讲授是按照项目课程来完成,课上的内容是一些项目或工作页,上课以讨论为主,在课前需要查找基本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调研、考察来掌握,课上介绍调查的情况,最后进行评估。老师也会给定资料,如果不懂的互相交流,再有不会的问题找老师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探索1+X证书制度,颁发具有广泛认可性的企业证书

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建立之初,在人才能力资质认证问题与1+X证书不谋而和,采用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能力。在专业课程考核中,按照行业企业相关要求,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在企业课程与定岗实习过程中,校企采用双考核系统,双方共同参与,依据考核评价制度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能够行之有效的检验学生是否学懂是否会用。此外,安排学生进行BEST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参加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考试通过后获得全球通用的合格证书。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学校老师说“我们的学生通过考试后,宝马颁发证书,该证书在全球通用的,全球汽车领域,比如奔驰、保时捷、奥迪、大众,只要拿着这个证书,他们企业都是认可的,证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考核与评价颁发行业认可的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盈利性与院校育人性存在潜在冲突

教育本质属性的育人性与盈利性冲突,教育属性长期性与企业的不稳定性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院校与企业联合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人才,教育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相对接,依据岗位的变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法,但是企业作为市场的博弈方,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首先,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利益性与育人性的冲突。部分企业存在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学生固定在某一具体的岗位,无法对于该专业进行统揽全局地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其次,产教融合过程中“产”“教”双方需就教育理念、发展理念、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博弈,也显示了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潜在冲突。最后,是公司发展不确定性,虽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前对公司资质进行了筛选,但是企业自身发展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即便是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可能面临破产重组的风险。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实施难度高

机电一体化专业对于项目课程的需求程度比较高。机电一体化专业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难度也较高。首先,项目式教学法对于学员自身素质有一定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否能够使用存在疑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对世界的认知程度,都具有一定要求,其经验是否能够在高职领域大范围广泛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同时改变以往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能否适应自己变成教学中的“主讲者”,能否适应思维的转变也是实施项目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难度也较高,对教师专业与综合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3]在项目课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了解相关的实践操作,并且,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项目课程是一个综合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本专业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在涉及其他专业知识的时候往往更为考验教师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此外,项目教学法需要创设学习情境,要求教师具有学习情境创设的能力,语言有趣、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相应的学习情境。对于教师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三)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

1+X证书制度实施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加技能证书的同时对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提升双师型教师质量成为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问题。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以双证为主,即教师资格证+职业技术技能证书。其一,该技能证书是否具有含金量,该项技能证书是否有资格引入学校,缺乏相应的评选标准。其二,对技能资格证书的过分追求容易造成目标偏移,从原本的对于技能的追求变成唯“证”是从,教师具备技能资格证,但是是否能够处理在真实工作情景的问题,这点有待考证。因此,以双证做为双师型教师的评选标准有待商榷。最后,去企业进修学习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最为直接的措施,并没有受到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学校对教师去企业实习并没有具体的补贴或是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去企业进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调研过程中专业教师讲到:“去企业实习虽然可以学到一些工作中实际需要的技能,但也会有一些额外的支出,学校却并没有相应的补贴,据我所知,在南方的一些学校是有相应的补贴,我校仅作为职称评选的子项目,比重太小,作用不大。”

三、进一步提高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协调人才供给方与需求方矛盾冲突,精准培养人才

首先,政府采取鼓励引导为主,行政强制为辅的措施,政府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利用经济杠杆,采用金融手段,税收减免、土地组合的形式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强社会意识建设,宣传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4]同时,政府发挥行政职能采取行政手段,明确校企权责界线。再者,精准培养人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才供给方与人才需求方的关系;第二,关于人才本身。我国教育更多的是通过人才培养间接地发挥经济功能,更需要学校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精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一脚站教育,一脚站经济,精准培育企业所需人才,提高企业需求的敏感度,企业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重要参与作用,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在顶岗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等层面,发挥企业积极性。第二方面,针对受教育者,可根据行业企业要求,比如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物流、护理相关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进行选择,在入学前进行体能或是心理情感偏重测试,作为入学指标之一。同时提前安排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情景之中或采用不同岗位轮转制度,在实践中了解工作具体情况,选择更个性化更切合个人实际发展状况的岗位作为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更精准、更适宜、效率更高地培养人才。

(二)多途径宽领域提升教师项目化课程教育教学能力

多途径宽领域提升教师项目化课程教育教学能力,其一,通过开讲座、办论坛并且邀专家指导情境课程设置等一系类活动促进教师个人项目化课程教学能力的提升。其二,项目化课程教学,打破以往传统地以学科为界限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增强教师间合作,树立教师团队合作意识,将不同领域内的教师进行跨专业的学习领域教学,开展跨学科综合课程。其三,定期举办项目化课程大赛,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定期举行教育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教育教育与科研能力。最后,增加教师去企业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去,从知识、技术技能全面提升,学习真实化情景课程的设立,最终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三)健全相关激励制度,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最重要的是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手段,激发教师发展内在动力,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教师与院校教师定期进行双向交流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与技能应用。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为教师的继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比如,教师通过实际参加相关的科研、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新技术的推广等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可在评优评职称中优先考虑。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中,教师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可以算做科研成果。此外,可灵活运用“鲶鱼效应”,结合院校的实际工作需求,对于行业内领先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绿色通道,采用灵活的聘任制度,比如合同制、劳务职、人事代理制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5]也要多途径引进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技能大师,引进教师或招聘兼职教师,激发学校教师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证书技能专业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收录证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