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的普通个人及其培养
2022-03-03傅长吉
高 晶, 傅长吉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时代巨变带来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震动和每个人全方位的重塑,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境遇。这一判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说明我国对人的理解已经将“以人为本”和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2]有机融会贯通。如何理解新时代的普通个人,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普通个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新时代普通个人的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519“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4]43个人是历史主体的个体形态,在一切个人中,根据对历史影响作用的大小,可以分为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普通个人这一范畴是指在历史活动中没有起决定性影响,在历史事件中没有明显打下自己意志印记的大多数人。普通个人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成员,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从事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普通劳动者,包括普通工人、普通农民、普通商人、普通知识分子和普通士兵,等等。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普通个人具体地参与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普通个人的内涵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生存实际的改变而丰富和发展的。新时代普通个人的内涵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作深入阐释。
(一)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理解普通个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时代的发展理解人民群众与普通个人,我们会发现普通个人衍生出与时代境遇相适应的内涵。
“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从质的规定方面来说,它凸显整体性,将其视为一个集合概念来强调。在集合概念中,构成它的分子,不具有集合概念的属性。正如构成森林的分子——树,不具有森林的属性一样,构成人民群众的分子——普通个人,也不具有人民群众的属性。这种认识不够深入和准确。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个人不同于客观的物体或者抽象的概念,他们有自由意志和行动力。如果把普通个人等同于“一般人”或“所有人”,那么将会导致轻视甚至是忽视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由一个个普通个人构成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构成其整体的每个个体作用合力的结果。这是人类社会历史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机制。对这一机制的理解和把握不应仅仅停留在一般化的说明上,而应做出具体深入的阐释。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变,每一个普通个人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改变,人民群众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新时代的“人民群众”不仅具有集合概念的属性,而且更突出了普遍概念的属性。作为普遍概念的人民群众,突出的是个体性,要从个体上把握。因为,构成人民群众分子的普通个人,具有人民群众个体的属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虽然对人民群众要有整体性理解,但仅对人民群众作整体性理解,已经不足以代表对每一个普通个人的本质理解了。在新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文化等进入了许多普通个人的视野,他们的世界被前所未有地打开,每个普通个人都和以前不同,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2019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蔓延中国。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5]中国的疫情防控战,充分地证明了每一个普通个人在“抗疫”中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只有对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作实际的考察,才能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只有在实践中尊重普通个人的价值,肯定普通个人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理解新时代普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在与杰出人物的关系中理解普通个人
杰出人物是指能够适应时代要求,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者社会集团的利益,对历史进程有显著影响的个体。几千年封建社会主要关注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杰出人物,遗忘了作为群众大多数的普通个人。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在国际上我国影响力的提升和大国姿态的日益凸显,现代社会在看待杰出人物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当代,党和国家更加关注、尊重并帮助每个普通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习近平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6],这是对普通个人的最深切关注。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也更加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个人的身上。例如,在以往的国庆阅兵直播中,我们从镜头中看到的更多都是国家领导人、社会政治地位高高在上的杰出个人,镜头鲜少给到身份并不特殊的个人身上,即使是参加阅兵的军人们,也只有身在集体当中的整个队伍的镜头,不会关注每个军人的状态和表情。而2019年的国家阅兵我们发现,参加阅兵的主体除了人民军队和国家军事力量的展现之外,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个人组成的方阵成为最大的亮点,他们都是在自己的职业中最普通的个人,这种转变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和民族、社会现状的改变,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大国的崛起背后一定是一个个普通个人被更多地关照。日益强大的中华民族和国家不仅需要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而且更需要一个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普通个人。普通个人素质才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和写照,才决定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整体面貌。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向平等大众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时代,普通个人与杰出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经常发生的。20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的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7]。正是如此平凡的一个普通教师,竟能做到扎根边疆山区教育40余载,改变了1 000多名个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为近1 000多个家庭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摸索出一条新路。这只是一个普通个人不平凡的一生的缩影。在祖国大地上,还有很多来自各行各业坚守理想,以奋斗创造不平凡的平凡生命。普通个人与杰出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实质上能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需要的客观变化。
二、新时代普通个人的变化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变化,使人民群众的分子——普通个人的生活样态和历史作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新时代普通个人生活样态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的实践结果。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8]。从生存为基到发展为要,普通个人的生活样态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生存需求达到一定满足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物质文化需求”已经不能全面真切地反映人民的意愿,而是转为对美好生活的多样需求。新时代的普通个人除了有物质需求,还有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精神文化、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等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新时代普通个人的生活样态与之前历史阶段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通个人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尝试着不同的可能性,发掘自己的更多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本质所在,这样的生活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马克思曾经描述人应该这样生活:“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3]537对普通个人来说,马克思在150多年前想象的这种相对状态,在当今社会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在这个蓬勃向上的社会环境中,普通个人的生活样态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新时代普通个人塑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关注人民群众的整体性,而且更聚焦到每一个具有自我诉求、自我发展需要的普通个人。这些个性丰富的一个个具体的普通个人所组成的人民群众,才是新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尊重普通个人的个性、促进普通个人的发展,符合新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征。
(二)新时代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的变化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4]592-593个人是历史主体的个体形态,参与历史创造的是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总和。在以往的历史阶段,作为个体的普通个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提供的某种条件下,可能会对社会历史产生影响,但更多的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则是默默的奉献。纵观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作为一种趋势,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普通个人的作用也就越大。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更大,社会实践能力也更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实践放大了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普通个人的微观活动可能会产生宏观的社会效应。
在新时代背景下,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合力”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提升,普通个人的社会历史作用,展现出更具影响力的特征。“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9]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新时代普通的奋斗者书写不平凡人生的赞誉。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这个时代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无穷伟力蕴藏在每一个普通个人身上,无穷奇迹厚植于每一个普通个人的平凡奋斗当中。当每一个普通个人的创造精神、奋斗韧劲迸发出来,涓涓细流倾注进势不可挡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逐梦征程将所向披靡,新时代中国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三、新时代合格普通个人的培养
新时代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普通个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实中,普通个人怎样才能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和时代赋予的重担?这是我们探讨普通个人范畴的现实落脚点。
(一)新时代合格普通个人需要培养自身的独立性
在以智能文明为特征的新时代,科技的发达和社会的成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人们的生存问题,我们已经处在了马克思所预言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10]的社会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真正独立,或者说,当下中国,普通个人的独立程度还远远不够。新时代的普通个人只是脱离了生存上的依赖性,但是在物质生活中,对“物”的依赖性有增无减。技术异化也在挑战着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践逻辑,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从而丧失了自身价值和主体地位。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普通个人,必须培养其自身的独立性。
培养普通个人自身的独立性,就是确立普通个人的独立人格。在经济贫乏时期,普通个人被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整体之中,淹没在杰出人物的关怀之下,没有自身的目标和方向;在信息时代,普通个人面对多元文化的相互冲击则出现了“选择性困难”,甚至主动放弃了自主思考和理性判断。人们的价值观之所以会动荡和困惑,就是面对的选择太多,而自身不具有人格的独立性,志无定向,所以对侵入自身的价值观没有鉴别力和判断力。孔子说“三十而立”,立的就是“志向”,就是价值观。因此,要塑造独立的人格,首先要立志,找到自己愿意并能够为之付出的目标;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取长补短提升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再次,要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独立人格的榜样,脚踏实地跟着学。普通个人是社会中的大多数,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建设者,他们的人格特征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社会形态。
(二)新时代合格普通个人需要履行基本义务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个体层面看,普通个人的独立性发展是他的最高生存目标,追求独立性发展提高了普通个人的生存质量,满足了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整体层面看,众多普通个人独立性的发展,既是社会充满活力和实现发展的源泉,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检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主体标准。由此可得,社会的个人和个人的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共生共进。在这个意义上讲,普通个人正是通过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的基本义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义务,这是从人首先作为一个自然人而产生的义务。作为一个感性存在的自然人,不是孤立的存在物。人的基本需求涉及了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的自然义务对应的是人要在这些关系中以自身为出发点,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通过实践满足自身的现实需求,例如自我保护、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社会原则等。二是社会义务,这是由一种社会制度规定的义务。人既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秩序的一个部分。社会义务要求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身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履行职责,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敬其业。无论自然义务,还是社会义务,都是在不完全排斥利己动机的同时从利他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负有的义务。普通个人在生活中千万次重复性地履行着基本义务,在时间累积和能力提升中创造了社会财富。这是历史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普通个人在平凡且伟大的实践中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
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新时代的普通个人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普通个人在履行基本义务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每一个普通个人的微观行为将会凝聚成为影响巨大的社会宏观效应,普通个人完全可以成就其“伟大”和“崇高”。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看,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越大,普通个人的超常性发挥也越来越有必然性和普遍性。普通个人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承担历史的使命和时代赋予的重担,积极地履行基本义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做积极的推动者、拼搏的创造者、奋勇的建设者,凝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