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语篇意义离不开语言形式分析的支持
2022-03-03文|陈力
文|陈 力
语篇意义需要通过语篇形式实现,不存在脱离语言形式的语篇意义。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最常见的问题是割裂语篇形式和意义的联系,重视其中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传统阅读教学,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常不能结合语篇意义和交际目的,语言形式分析也不够全面。这些被忽视的语言形式对准确理解语篇意义、梳理语篇意义的内在逻辑、推断作者的隐含立场和情感态度,有时比生词、词组、长难句分析更为关键。越是复杂、表达越不直接的语篇,阅读教学中越需要多关注此类语言形式的分析。
课改后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各种公开课、展示课,又常偏向另一个极端:脱离语言形式而凭空挖掘语篇意义。教师或不敢或不善于分析语言形式,语篇意义的探究或建构常因缺乏语言形式分析的支持而出现主观臆断、牵强附会的情况。于是阅读教学外表贴上了理念标签而内里缺乏实在内容,难免流于空洞肤浅。虚空的主题意义探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形式与意义传达之间的紧密联系,“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教学理念也因此无法“落地”而是常常落空。
出现上述“空壳化”语篇分析和主题意义探究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一是割裂语篇形式和意义的紧密联系,片面解读“重视意义建构”的教学理念;二是某些缺乏内涵的“表演化”示范课和教研培训对教师产生的误导;三是少部分教师英语语言文化的积累和敏感性不够,缺乏从作者写作角度反推语篇意义的意识,对语言形式与语篇意义的关系把握不到位。针对上述原因,建议教研活动中采取相应措施,一是理论学习应更关注本质,不满足于术语概念的表面意思,不让课标理念俗化为赶时髦、跟形势的标签;二是对良莠不齐的资源须有所甄别,自觉抵制各种粗鄙内容的诱惑;三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英语素养,打通写作表达与阅读解码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篇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