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鉴赏”的路径

2022-03-03文|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田忌齐威王孙膑

文|陈 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课程目标”将原来的“阅读”改成了“阅读与鉴赏”,并且从第一学段开始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鉴赏呢?

一、鉴赏应从字词的深刻理解入手

教学一篇篇课文,生字词是必须要教的。但有的字虽不是本课生字,却不能忽略。如果从鉴赏的角度看某些熟悉的字,很有可能会让学生顿悟。

比如,笔者教学《观潮》时,板书好课题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观潮》中的‘观’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看。”

“为什么作者不用‘看潮’作题目,而用‘观潮’呢?”

没有想到,这个小问题居然把四年级学生难住了。我让学生把课文中所有的“观”替换成“看”,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区别。没有想到,这么一读,他们突然明白了“观”与“看”的区别。

由此想到三上习作单元的“观察”教学。如果在课堂上增加一个小环节,即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可不可以写成“看察”,相信师生在共同思辨之后肯定会有正确、精准的认知,相信就不会出现四五年级课堂教学的这一尴尬。

其实,如果能把课文中出现的“看到”“观察”与“洞察”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比较,就更有意思了。

“看”,眼睛在事物上停留的时间短,或者所盯着的事物距离相对远;“观”,眼睛对事物停留的时间比“看”长多了,与盯的事物距离是很近的;“洞察”是指十分仔细地观察,不仅停留的时间长,肯定还会借助不同方式、不同手段来放大、聚焦式地盯着某事物,与所盯事物距离相当近,以做到十分仔细地观察。所以,“远看山有色”绝对不可以“远观山有色”;《观书有感》,朱熹的所感,肯定是反复看书、看了很多书才写下的。

所以,我们教学三上习作单元时,对《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有一件事那是必须做的,即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对文中所写的事物作出“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作者观察到的”精准判断,不可模模糊糊。比如《搭船的鸟》的“看”与“观察”是这样的:

第1 自然段,写了“小船、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这都是“看”。

第2 自然段,作者写“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很显然写的是作者“看”。但接下来所写的“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是观察,还是看到的?老师们都清楚,这一两句话,是写小鸟的美丽,是作者睁大眼睛看得仔细了,才写下的,这应该算是观察。

第3 自然段的内容是作者的思考,没有写看与观察。

第4 自然段,写小鸟冲进水里不见了。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作者写小鸟冲进水里不见了,这是看到的。作者此刻肯定在等待着小鸟出来,眼睛肯定聚在水面上。小鸟衔着鱼从水里飞出来,又飞回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这就是观察。

第5 自然段写跟母亲的谈话,知道这是翠鸟,没有写看到的事物,也没有写观察的事物。

有人说没有必要分这么清楚。不,不,不!必须分清楚,不清不楚,学生会误把看到的当观察,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只看不观察,也不会观察。

语文老师都熟知两篇老课文,也是相当经典的课文。一是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二是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但不得不说,这两篇课文里面有作者的观察,也有很多段是作者的洞察。有关资料显示,法布尔《蟋蟀的住宅》是作者研究了30 年才写下的。这篇课文里的很多内容不是观察而得,而是洞察才会有的,即经过多年反复研究才能得出来的结论。比如:“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排水优良”,观察一两个蟋蟀的家,就能得出来吗?“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最多九寸深,一指宽”得量多少个,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反复读这些文字,想一想就知道,观察三五个蟋蟀的家,就能写出这段文字吗?法布尔接着写了蟋蟀住宅的内部墙壁光滑,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接着写蟋蟀如何从十月开始盖房子……作者说自己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何为洞察?就是一连能看两个钟头,这才是洞察。看、观察,时间非常长,才会有大的收获。这就是此课教洞察比教看、观察更有价值。由于教材没有出现“洞察”一词,《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出现这个词,所以老师也就不会用这个词来引领学生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不得不说,如果我们提高一个层次,加上洞察,引导学生清清楚楚地寻找一篇文章中的看、观察、洞察,收获肯定会不一样。引领了,学生明白了,才能从观察走向洞察。

而这样教“观、看、洞察”,其实就是用鉴赏的思维在学课文。

二、鉴赏要把课文内外的智慧放大

课文都是精选的,每篇课文里外其实都藏着很多智慧。很多智慧如果能从鉴赏角度去教学,小智慧会升为大智慧。

比如《田忌赛马》这个经典传统故事,老师的教法,基本趋于一致,就是讲马的出场顺序,把孙膑调整马的顺序赢的道理说清楚就行了。这样的课,一点鉴赏的味道都没有。所以,大智慧就被教成了小智慧。

(一)要把故事中的“获胜”赏透

这篇文章,讲了哪些获胜?一是从第3 自然段可以判断出齐威王及贵族们一直获胜;二是孙膑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获胜;三是孙膑从门客变成军师获得胜利。孙膑为什么会帮助田忌获胜,也能让自己获胜?

一是从第2 自然段的“经常”“看了几场”等可以看出,他花了不少心思研究了大家的马。

二是从第11~13 自然段可以看出,孙膑比赛前肯定进行了非常完美的设计。

三是从第3~8 自然段可以看出,孙膑有赛前说服田忌的能力,如果田忌不相信,不能被说服,也没有这次获胜的可能性。

四是从最后一段“如实相告”可以看出田忌非常诚实,这一点孙膑肯定知道,如果田忌的人品不好,硬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孙膑还会帮助田忌吗?

五是从第15 自然段可以看出齐威王有一种品质,那就是输了要搞清楚输的理由,还有他非常重视人才。孙膑肯定研究过,如果齐威王输不起,要面子,孙膑绝对不会帮田忌赢的。

齐威王自任命孙膑为军师后,孙膑发挥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帮助齐威王打了几次胜仗,尤其是“围魏救赵”。从这一角度看,齐威王大胜,齐国大胜。这一胜,课堂上很多老师没有讲。

孙膑后来主动辞官,回到家乡,总结自己多年来的作战智慧,写出了一部《孙膑兵法》。从这一点看,孙膑更了不起,让后人知道他的大智慧,这又是一种层面的更大的获胜。

(二)欣赏三个人物的对话

这篇课文共有三个重要人物,一是田忌,二是孙膑,三是齐威王。课堂上,把田忌、孙膑、齐威王所说的话提取出来欣赏,学生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比如第一句: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读这一句话,赏到了什么?一是孙膑对前面的赛马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透了,肯定能赢了,才选择这一天说这句话;二是孙膑是主动跟田忌说的;三是田忌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一直没有赢过,也就是说齐威王等一直赢。

为什么要这么鉴赏呢?只要读过作家如何创作对话这类书,一定知道对话句的重要性,知道很多对话句特别有张力。接下来,再看田忌听到这话的反应: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想不到,田忌居然是这么问的。从这句话,一是知道了田忌认为输是因为自己的马不好,要想赢,换马是唯一的办法;二是非常直接,用自己的方法替代了孙膑的方法,也表现出了对孙膑的怀疑;三是并没有全盘否定还会有其他方法。接下来的话语是: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充满着悬念,赢的办法孙膑就是不直接告诉他,不仅不告诉,还提出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赢。言下之意,不按照我的方法来,你肯定还是输。

但对话句到此居然结束了,作者不让田忌直接说“好,我相信你一回”,却用了“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引起下文。

在这篇课文的后面,作者又安排了齐威王说一句话:

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这句话很有意思,一是说你田忌输了那么多次,今天能赢,太奇怪了;二是按照我对你田忌的了解,你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的;三是你要诚实地告诉我是谁给你出谋划策的。

课堂上,带着学生欣赏他们的对话,进而发现对话的秘密,这对学生的写作帮助很大。

三、鉴赏应该让学生拥抱各种美

有人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美。对于一篇篇课文来说,让学生拥抱美、拥有美也应该是终极目标。

六上《花之歌》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纪伯伦把花赞美到了极致。我们在鉴赏中,可以把纪伯伦教导弟子的话搬到课堂,即“当你们用牙齿咀嚼一只苹果时,你们应在心中对它说:‘你的种子将在我的体内生存;你明日的花蕾将在我心中开放;你的芬芳融入我的气息;你我将带着喜悦共度每一个季节。’”美,是怎样来的?就是这样来的!

美学家有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没有美,因为有了人,才有了美。所谓的自然美,是因为人才有的。人在,美才在。世界上还有一种美,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到达的地方,一旦去了,美居然又不存在了。比如,月亮多美呀,给人类多少幻想,让地球上的文人墨客写下多少著作,但当人类登上月亮,传来照片,那里哪有嫦娥呀?一个人影都没有,一点绿色都没有……如此一看,月亮上还会有美吗?人能发现美,也能发现不美。大草原,如果没有人,这个草原的美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读六上老舍的《草原》,品《草原》,品那里的人,才是最最重要的。因为每一段文字中都有人。作者、同去的一群人、迎接访问团的陈巴尔虎旗人、欢迎远客的马上的男女老少、来看访问团的人、干部、七十岁的老翁、鄂温克姑娘们、小伙子们……这里段段有人,段段因为人在,写出来的美当然因不同的人,美也变得不一样。

语文学科,给予人的美太多了,一文一样,一文多样。鉴赏到了,学生才能把文中的美变成自己的美。

猜你喜欢

田忌齐威王孙膑
田忌赛马
田婴巧荐王后
田婴巧荐王后
孙膑与庞涓
田忌赛马
嗜好可以当药
我的故事show
假痴不癫
田忌赛马(原文)
孙膑和《孙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