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绘本的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探究

2022-03-03孔燕子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写作文绘本文字

孔燕子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图书。图画在绘本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既不是文字的附庸,也不是文字的补充,而是单独存在却又和文字一体化作用于读者的阅读体验。[1]P13本研究基于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实践,分析绘本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探究如何就借助绘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写作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2]P7从低年级写作教学实践来看,小学生普遍存在不想写、不会写,甚至排斥写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课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写

一直以来,写作课跟其他的课程,尤其是阅读课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是学生最为排斥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阅读课思路清晰,故事性强,写作课相对较为单一,以学生主动创作为主。在写作课教学中,老师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尽管在开始写作之前老师会进行一定的讲授,但相对比较宽泛和笼统,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低,无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

很多情况下,当学生们拿到一个题目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进行写作。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一时不知如何下笔,没有思路,因而也不知如何把自己的心爱之物表达出来。在这个习作专题中,只是给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它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这样的要求是笼统的、概括性的,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写出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特点,学生由于不会写,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最终甚至会出现厌烦、抵触和畏惧写作的心理。

(三)对个体精神力量的重视不够

小学生是极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作文里应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写作,大胆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愿望,文字中充满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但就目前小学语文习作的情况来看,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才会更有吸引力,大部分作文局限于既定的主题而生搬硬套,存在着明显的套路痕迹。在写作中学生写不出自我,对自我意识的表达没有那么强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习作中个性特征的突显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探索的生活方式,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缺乏探索的生活方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同龄人之间自由自在地游戏和交往也极度匮乏,缺乏生活经验,缺乏热情,缺乏观察。单调的生活,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难以调动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长此以往,既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又远离实践性素材,写作就是无本之源了。

(二)老师和家长的过高要求,制约了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发挥

学生不爱写作文,与语文老师和家长的高要求有关。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很多家长就会拿优秀作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批评得多,认可得少,而且经常要求学生使用经典词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和唐诗宋词等。过高地要求学生,会让学生因一时达不到要求而产生焦虑,甚至是排斥、畏惧写作文。教师通常也会就学生作文的评价拔高到优秀作文的标准,并和一些作文选里的文章进行对比,导致学生觉得好作文离自己还很遥远,而且给学生一种错觉:只要是作文选里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这种认识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的导向直接制约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三)过度依赖作文书的写作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不爱写作文,与过度地依赖作文书有关。有些学生一开始写作文就寻找作文书的帮助,从作文书中摘抄好词好句,或者完全借鉴作文书里的写作模式,导致孩子对好词好句的理解是断章取义的,这样一种不完整的认知致使写作模式和内容的单调乏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理解什么样的词是好词,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只是生搬硬套,对于构文模式更是照搬,并没有领会如此构思的用意。久而久之,只要写作文,就找作文书,从作文书中汲取写作的灵感。但是这种灵感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缺乏生命力的,学生自然写不出充满灵气、创造力的文章。

(四)系统性阅读匮乏,制约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学生不爱写作文,和学生们的阅读量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学生阅读纸质版书籍的时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们宁可听故事、听书,也不愿拿起书本来读。阅读,不仅仅是识字量的累加,还涉及到对文字的理解、对文体的认识、对文字世界的感悟、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等。阅读是发散孩子们思维、拓宽孩子们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习得写作技巧的主要途径。系统性阅读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既缺乏写作的基本素养,又没有形成写作的能力。长此以往,面对作文,学生不仅无话可写,就算有想法,也基本没有能力就素材进行加工、创作,进而以文学的形式呈现。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世界里,一定要抓住阅读这个关键点和起始点。从绘本阅读开始,图文并茂地介入,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的作文创作变成无本之源。

三、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一)符合认知规律,发散创造性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比起纯文字的故事书,图文并茂的绘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扩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绘本图画既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又能联系现实生活,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累阅读经验,为写作奠定基础。

(二)故事情节曲折,让儿童更有兴趣

绘本之所以吸引孩子,就是因为绘本的内容大部分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的。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形式,无论是读故事还是写故事,有了故事,孩子就有了兴趣。儿童在绘本中不仅接触到精彩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而且能在画面和情节的激发下,开始无限地想象,对绘本进行再创作。此外,绘本把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用图像语言说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趣味横生的言语智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使儿童可以轻而易举地读懂,在较短的阅读时间内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进而主动补白,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写作融于无痕的牵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画面精美,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画面是构成绘本的重要元素,色彩亮丽,布图个性别致,能第一时间吸引儿童走进美的世界,继而寻求美。阅读精美的绘本,便是无形中学习如何选择美,每一幅画面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有了生命,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究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展,预测故事结局。借助绘本中交错画面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唤醒学生原有的创作动力,充实写作的活水之源。

(四)语言优美,让儿童在悦读中感悟诗意

绘本的语言简洁凝练、韵律优美,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载体。优美的语言,将绘本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延伸,融知识于诗意的语言之中,增加儿童对图画的认知和理解。当然,借助绘本教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渗透。不同的阅读阶段,绘本教学的任务也应该有所不同。

(五)个体化塑造,让儿童的习作与内在生命力相连接

借助绘本,帮助儿童在写作过程中传达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从而使作品饱含个性化的“血肉”。写作是一个思维不断创作的过程,离不开意识,少不了精神力量的支撑。绘本往往能够触动心灵,让爱的意念自然传递,爱的意识伴随滋长。爱是世界上最大、最珍贵的,当然也是习作指向的终极目的。绘本给予写作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进而塑造向上的人格。

四、如何借助绘本进行写作教学

(一)第一阶段:借助绘本学说话

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在绘本阅读中也不例外。面对绘本中图画和文字天衣无缝的对接,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的文字,引导学生模仿绘本中的语言进行说话、写作练习,这也是第一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例如,在《我爸爸》这个绘本中,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绘图、排比的句式描述了心中那个了不起的爸爸:“我爸爸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我爸爸像泰迪熊一样柔软,我爸爸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学生在借助图文朗读句子时,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爸爸的赞美,对爸爸的爱。也不需要讲解“排比句”的概念,只需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我爸爸像……一样……”来说话,把对爸爸的爱表达出来即可。此时,无需调动,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和热情了。他们会金句频出:“我爸爸像猴子一样聪明活泼”“我爸爸像企鹅一样憨厚可爱”“我爸爸像字典一样博学睿智”……学生们用个性化的文字表达着对爸爸的认可、赞美。整个课堂里无论是“换词”的练习,“句式修辞”的模仿,还是“创意”的注入式练习,都在学习中获得了“可操作”性的知识,并始终伴随着快乐。最后,教师将学生们写的句子进行了整理,编成了一首集体创作的小童诗。学生们看到自己创作的诗,更是兴奋不已,愈发喜欢绘本,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写作。

(二)第二阶段:借助绘本学表达

绘本是集中体现想象的作品,而想象也是绘本的灵魂。阅读绘本时,儿童会自觉结合故事情境和画面展开想象,感悟文字的美妙,在此基础上模仿表达。在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教师讲述故事:“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这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小男孩边说边剪了一段来放风筝。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接下来,让孩子们展开想象: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的长胡子还会帮助谁呢?让儿童借助图画和文字的双重刺激,写下自己的独特体验,进行快乐表达。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胡萝卜先生遇到了番茄小姐,她正穿着礼服准备去参加舞会。她看见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心想,这长胡子真好看,我可以拿来做礼服的点缀啊!于是,她剪下一段胡子,在裙子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蹦着跳着去参加舞会了。”有的结合着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写道:“胡萝卜先生走啊走啊,遇到了一个戴口罩的小男孩,他的口罩线断了,这时,他正好看见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于是就剪了一段,做成了口罩线……”学生们走进绘本故事,体验绘本的情境乐趣;跳出绘本故事,结合自身生活,表达儿童的独特想象力。这样的输入,既给孩子提供了可模仿的依据,避免孩子写作时的无从下手,又创造了一种新颖的写作形式,催使孩子悦读、悦写。

(三)第三阶段:借助绘本仿构思

读绘本,读的是乐趣,是体验,读的是其中的奇思妙想、创意构思。借助绘本仿构思就是借助绘本的文字和图形元素启迪学生,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创造动力,写出自己的创意作品。[3]例如,绘本《我爸爸》作者的创意构思就非常令人惊叹。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的画笔,先画下自己爸爸的模样,然后配上创意性文字,完成属于自己的“绘本”。这让学生们感到欣喜不已,乐此不疲。既感受到绘本阅读的快乐,又感受到创作绘本的乐趣。

(四)第四阶段:借助绘本写故事

运用绘本教写作,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信心满满地进行故事创作,还能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构思能力。一方面,绘本可以提供比较直观、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对写作望而却步的问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同时,用绘本教写作,可以打破传统写作教学套路,实现创意写作。绘本实现了艺术、绘画、文学等多种学科渗透,综合性很强。而且在真、善、美的教育中和学生的距离最近、最亲。但运用绘本教写作也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有必要对绘本质量进行筛选。市场上绘本的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绘本的质量不高,就很难在语言、思维和价值观的养成上对学生起到积极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第二,找准机会恰当运用绘本。绘本的运用,应当和课本、课堂的阅读教学有效结合。以语文课本单元导读为指引,结合精读课文的选材和教学目标,“见缝插针”地推荐类似母题的绘本,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综合素养目标的完成、拓展和延伸。

绘本语言简洁,图文互鉴,文风轻快,富有张力。利用绘本教写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不想写到愿意写,从写得单一到丰富,还可以架构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适时进行模仿练习,让写作更高效。

猜你喜欢

写作文绘本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热爱与坚持
写作文的烦恼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