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2-03-03陈芳芳
陈芳芳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甘肃 天水)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是人类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数学教学是对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阅读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保障。
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的前提,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新格局下,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文字较多、紧密联系生活的题目让学生手足无措,暴露出数学学习的致命弱点——阅读能力弱。少部分学生不要说难题、活题、综合性题目,就是同类题目稍加变化,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弱,不能正确断句、正确理解,无法将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重在从众多词句中摒弃赘述,提炼出数学信息。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要求数学阅读必须细致;数学语言的抽象性、概括性,要求数学阅读过程中要有频繁的思维活动,要把各种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独立解题时出错,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读题,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正确的解答方法,这说明学生不是不会,而是没有读懂题意。数学思维是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对每个字词的理解稍有偏差都会导致解题的失败,所以数学阅读要求精准,切不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就盲目下笔。
二、小学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数学阅读能力弱是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这是一线教师的共识。可是在教学中能真正重视数学阅读,并在教学中有意培养的教师少之又少,一些教师只是走走形式,缺少有效的指导,成效甚微。数学课上仍然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学生自主阅读获取知识的比重较小,教师的阅读指导也仅限于重点字词的解释说明。
三、培养、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数学课堂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是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把“讲、练”结合的二维课堂变为“读、讲、练”相结合的三维课堂很有必要。要彻底改变教学是“教师的演讲台、学生的习题集”这种传统模式,不要把教材当成教的依据,而应当让教材成为学生的阅读资料。“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勾画重难点,标记不懂的地方,然后再和教师一起答疑解惑,最后通读教材,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读书时一字一句很用心,可是到了反馈环节一问三不知,可见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在读书前,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提醒学生边读边想,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标记。
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日趋生活化,学生要在一堆文字里找到重要的数学信息,就必须掌握阅读方法。一些与解题无关的文字略读,重点语句要反复读,边读边想。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要多读几遍。
(三)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1.“咬文嚼字”认真读。学生中“小马虎”很多,经常会因为丢字、添字、误读等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认真阅读的习惯就很必要。在学习“正比例”这一概念时,让学生说说:重点词是什么?如何理解“相关联”“变化方向相同”“比值一定”?能用其他词代替它们吗?为什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学生既掌握了概念,又体会了数学语言的精准性。
认识到精准阅读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极为重要。一年级学生总是混淆“蝴蝶和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和“蝴蝶比蜜蜂多几只”这两个问题,教师就要抓住重点字词“和”“一共”“比”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区分它们的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不同的解答策略。
2.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读。数学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新旧知识之间总有联系,阅读时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找到生长点,真正理解教材编排的逻辑关系。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积后,梯形的面积就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照猫画虎”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
3.层层递进反复读。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要多读几遍:一读画出重点词句。二读理清数量关系。三读确定解题方案。如果有需要,还要再多读几遍,直到弄明白为止。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一线教师要从当下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渗透,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