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2022-03-03

新课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阅读者外界文章

李 静

(甘肃省酒泉特殊教育学校,甘肃 酒泉)

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听障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其语言储备量差,字词理解能力也不是很理想,对外界的情绪、态度与情感的理解存在重重阻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文章的内涵有一个具体的理解,并能够快速从文章中筛选出需要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说阅读者必须熟练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所以,在对听障学生讲授阅读理解的方式的时候,就必须准确掌握听障学生的阅读特点并为之制订专门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知识框架,从图式理论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图式对知识的展现并不是简单的排列堆积,而是有条理地进行知识罗列使之环环相扣,清晰易懂。这就要求听障学生在理解新事物的同时,将新事物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相联系,从而促进听障学生更好地把头脑中的图式与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在已有的记忆和经历中寻找能够理解这些文章内容的图式。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听障学生不能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语言知识障碍,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将已知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材料相联系,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字面意思,导致阅读时没有清晰的思路,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理解困难。教学中,听障学生若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就会更加容易理解阅读材料,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根据图式理论的总体观点,所谓阅读理解就是将文章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动机与写作过程中所寄托的情感进行分析处理,并逐层分析其真实内涵的过程。听障学生在感知外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难以有效处理自己从外界接收到的部分信息。阅读理解是对其与外界沟通能力的考验,教师要从图式角度出发帮助其对所学习的文章构建一个具体的知识框架,将所有相关知识都储存在一个整体中,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联系起来,让听障学生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使其在头脑中对要进行阅读理解的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整合,学会对阅读材料加以推测、判断,这些有助于听障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清晰的知识区块链,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提取文章的中心与主要内涵。

二、合理划分层次,创建文章段落模型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结构、层次和段落。因此在为听障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层次的方式,将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知识划分成一个个较简单的小知识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一)按照文章故事发生时间划分层次

大部分阅读理解文章的选材都是叙事类故事或散文。文章的描写方式可分为顺序、倒序、插叙和补叙四种,一般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与结果五个基本构成点。如果可以理清这类文章的发展线索,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方便听障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递进将其划分成多个层次,并对每一个层次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逐一讲解,最后再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总结。

(二)按照方位顺序划分层次

许多文章除了时间条理清晰之外,地点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尤其是游记类或参观类的文章,通篇可能会进行多个地点和场景的转换,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表示地点的词语找出来,再进行归类,按照地点变换给文章划分层次。这样的划分方式可以赋予文章故事真实感,有助于对听障学生思维的锻炼。

(三)按照人物联系划分层次

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中的人物联系也是其点睛之笔,往往人物关系越复杂文章就会越吸引人。然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的理解障碍导致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人物之间的联系划分文章层次,梳理文章内容,使文章简单易懂。

三、分析文章成分,由小到大,由字到句

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首要且必要的方法就是进行文章成分的分析,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拆分,探索出文章发展的每个阶段中所蕴含的深刻涵义。心理学家通过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研究与分析得出阅读理解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理论模型。每一个模型中研究者的侧重点也不同,主要有假定文章对读写有巨大影响并坚定强调文章本身作用文章主体派和突出读写本身作用,强调阅读者原有的知识基础的作用的读写主体派两大类。主要可以划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相互作用三种模式。

基于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的文章成分分析,强调阅读过程中随时做好对下一步的预判。在接触文章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一起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及发生条件做出一个预判,然后带着自己的预判去进行阅读分析,并从后续的阅读与分析中印证自己的预判。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占据主导地位,扮演着主动假设、分析和预判的角色。基于此种模式的文章分析,更容易加深听障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基于自下而上的模式进行文章成分分析,强调对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钻研,要求按照阅读的规律进行文本分析。将文章由字到句通篇进行加工,最后探讨出文章的根本意义,即对文章从字面到词汇对文本信息进行理性加工。这种方法强调对文章本身内容的重视,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基于相互作用模式进行的文章成分分析是以上两种模式的有益结合,强调文章本身与读者的双重作用,强调阅读者与文章构架的知识相互弥补。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文章结构分析会更加具体,更加全面,也更加容易理解。

四、寻求道具辅助,借助外力进行阅读理解活动

众所周知,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的听力存在障碍,他们对外界声音的反应不灵敏,对文字与语言、词汇的感受也不彻底。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阅读理解活动,首先就要求阅读者要有良好的语感,可以通过文章中语句的表达清晰明了地对文章做出解读。然而听力上的缺陷注定了听障学生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对文章做出机敏的反应。因此,在带领听障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应用一些辅助道具或寻求外力的帮助。

人类的五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听力的障碍会在其他的感官上弥补回来。教师在带领听障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时,可以选取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绘画或图片。图片也是对文章内容的有效表达,选取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辅助道具,让学生透过图片、视频去解答文章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图片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快速消除学生与文章故事之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将学生带入文章的世界当中,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阅读理解。

备课是每个教师必须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听障学校的老师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特殊性,在备课时应适当做出一些改动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对于某些晦涩难懂的文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对其中拗口的、寓意模糊的语句进行注解,以便于学生通过注解串联上下文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分析。

五、教师积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阅读信心

听障学生的世界失去了声音,无法与外界顺利进行沟通。生理上的缺陷会导致其产生很强的自卑感与心理落差,也更容易将自己束缚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拒绝与外界进行交流,也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在带领听障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时,要细心照顾好学生的情绪,着重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打破学生与外界的屏障,给予学生进行学习与沟通的信心。

在任何课堂上,教师都要注意对听障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语言或行为让学生明白他们也非常优秀。尤其是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时,身体上的障碍导致他们的语言叙述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都不够灵敏。一旦他们的阅读活动经历了数次的失败,他们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时教师一定要心平气和地给予学生鼓励,督促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教会学生正视困难并打败困难。及时调节学生的情绪,与学生进行一些沟通,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懂,重拾对阅读的信心。

身体上的缺陷使得听障学生对其他人的态度与情感极其敏感。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尝试着去与学生交朋友,改变自我的权威心态,亲切、友好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对学生情绪的照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总结

综上,相较于普通学生的教育活动,对听障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并要努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听障学生存在一定困难的阅读理解活动,更需要教师活跃思维,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猜你喜欢

阅读者外界文章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