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
2022-03-03马登科
马登科
(甘肃省华亭市石堡子小学,甘肃 华亭)
在新教育时代中“双减”政策是教育部出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主要是对育人方式的改变,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在这种背景下高质量的育人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效率,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优化作业设计方式,在不增加更多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质量教育。
一、紧抓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
每个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都要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重点以及立足点,同时教学目标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检验学生成效性的标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课文《翠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达成学习目的:(1)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简短的话语描述文章的简要介绍;(2)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翠鸟的特征、习性以及外貌特点;(3)让学生联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类似的鸟类,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如此设计学习目标,就能让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较大的兴趣,掌握语文阅读的学习方式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语文。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接触篇幅较长的文章容易出现觉得无趣或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这时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增效减负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整合相关的知识点和资料,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制作PPT,插入各种海边浪潮汹涌的视频、海边浪潮拍岸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海边观潮被水打湿的场面等。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进行联想,这样做能够让学生真切地吸收语文知识、助力学生理解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教学模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竞争意识,主动设计一些学习竞争活动,并为活动设计简单易懂的竞争规则,以此来营造课堂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生可以积累知识和自信心,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不能使没有竞争成功的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也不能让胜出的学生骄傲自满。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对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场民俗文化的知识竞赛,让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对有趣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然后将学生分组,小组内推荐人参加民俗文化知识的竞赛。教师要对优胜者进行一定的奖励,并将其分享的有趣民俗文化知识进行总结,以供每个小组展示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四、优化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产生较大的差距,这样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使学生保持一样的学习进度。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优化学生的课后作业设计,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同步提升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古诗时,因对诗人的情感理解程度不一,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减少基础知识的反复练习,相反的要引导基础不好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五、结语
在全国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育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制订对应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优化,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增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