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
2022-03-03力小雪
力小雪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经济开发区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学语文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想意识的建立。小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程度很高,但是对于一些事情没有办法进行区分,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地了解世界,帮助学生对世界的真善美进行一个区分。多媒体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
像章鱼一样强大的信息技术触角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城镇到乡村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广泛、更方便。他们可以通过轻按按钮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或知识。教师和教室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殿堂。面对如此强烈的冲击,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只能与时代脱节。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如果说语文课堂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存在,那就是闭眼教学,不重视学生。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语文课堂必须敞开大门,让清新凉爽的风吹来,吹散课堂上沉闷、陈腐的气氛,与时俱进,教师不能再是一张嘴上的粉笔,而要慢慢展开当下的古今情势,轻轻抚摸着成千上万只鸟儿在耳边歌唱。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美的熏陶中,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文字,还可以通过图片、音乐、动画来感受文本的意境,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在目前社会的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很多的小学教学以及各个年龄段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的必需品。它将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生动地展现,将知识内容变得趣味化,丰富化,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塑性。多媒体教学和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模式相比,就有较强的创新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一)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以及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教给学生相关的方法,学生在写作时找不到写作主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多媒体的阅读教学不同,它对老师的讲课技巧要求较高,在进行多媒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整节课的讲课节奏进行掌控,对于内容的讲授以及整体课堂的节奏要有一个很好的掌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读文章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个朗读,老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重点内容的抽取,将一些能够体现出作者中心思想的句子进行一一的解读,对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手法等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备课压力,这就为老师进行教学活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去。老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们的薄弱之处。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占据的比重较大,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多媒体的教学能够将阅读中的重点进行展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很多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阅读的兴趣较低,认为阅读的过程十分枯燥,不想阅读。学生缺乏一定量的阅读,对于一些知识的积累就较少,学生缺乏一定量积累,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在其中添加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阅读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语文素养。
(四)可以将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语文教学面大,内容多,黑板书写费时费力,像牛拉着轭在山路上爬行,多媒体无疑是骑在汽车上,及时飞驰。在传统的中式课堂上,教师们常常面临着难以割舍的纠结。在处理点与面积问题时,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而忽略了另一个。如果在黑板上对一些重点内容的书写过于简洁,学生就不能把握全局,如果书写过于详细,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多媒体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屏幕播放一些表面的东西,配合老师的讲解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三维直观展示,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小学阅读方面的应用
小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并没有过多的知识接触面。而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多种文章类型,让学生阅读到不同的文章,提高学生的积累量,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学生们的思想情感,通过日积月累的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以及思维逻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营造出好的阅读氛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对阅读的教学进行一定的重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将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媒体阅读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特定的阅读书库。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降低购买书本的成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将自身的零碎时间得到了充分地运用。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鱼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时,老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后,向学生询问是否能够想象出铺满金鱼巴掌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会十分好奇,鱼没有脚,那么是怎么铺满水泥道呢?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文章中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在学生阅读空间方面的应用
很多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去图书馆等地方,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互联网技术随处可见,运用的范围也是相当地广泛。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不断运用,让学生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学生们仅仅动动手指就可以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知识内容的批注和互相学习。互联网在教学课堂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实现差异式的教学。在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老师的一些课件以及网课等,对课程可以进行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三)在学生写作教学方面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能够使他们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更好地进行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的内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设置一个以“家乡”为主题的写作,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会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家乡的景色可能还没有专注的观看过。这时,老师就可以将家乡的景色以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学生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自己家乡拥有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会不自主的产生自豪感,感慨国家之强盛,家乡之壮丽。学生对于写作就会有自身的想法,进而开始写作。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多媒体以一个“提醒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此外,老师还可以将一些写作的技巧进行整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讲解,将每一种写作的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用一定的例子来解释写作手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在古诗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古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古诗语言精简,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村居》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通读,自己先对故事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古诗的内容进行展现。之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中的情景以及诗人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展现,老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理解。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一些关于诗人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人,提高学生的古诗水平。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1.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失去了学习热情的支撑,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将不复存在,或者效率变得极其低下。故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对学习提起更强的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大量圆明园没有被毁灭前的文字、图片以及影像资料,让学生对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这时候有的学生就向老师提出了问题,询问这个园子在哪里,教师回答说已经被人毁灭了,学生们感到非常震惊,纷纷询问是怎样一回事。见到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提起,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效果自然就有了保障。
2.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是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好帮手,也是进行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一个辅助工具,其不仅能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展示环节,还能帮助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案的设计和课前准备素材的收集。因此,在正式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产品和浏览平台,通过搜寻、对比、整理而制作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体现个人智力成果。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认识人民币”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首先针对本章内容进行课前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教学重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和了解一些人民币的面额和使用规则,以便于日常生活中使用。在具体进行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浏览和搜集软件,寻找课堂中可以运用的图片素材,按照不同的面值和不同年份的人民币进行整理和编排,达到认识的目的;除此之外,根据本节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把相关人民币在使用过程中的语文知识的体现总结出来,达到普及相关知识的效果;最后,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教案设计时,结合生动化的多媒体的展示和前期理论知识的铺垫,小学教师还可以针对相关语文知识增加一些现场模拟和题目测试,把本节的人民币内容和语文的加减运用相结合,提前设置好相关互动题目,出现在合适的教学进度推进环节,以求同学们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传递核心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们接收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更多元教学形式的创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划的不同阶段都可以相应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不断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前教案设计的效率,还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展示形式,不断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以上,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时,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掌握一些基本的办公和信息处理能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和网联网工具。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全面地体现本节课堂所讲授的重点内容、设计的互动环节以及相关的练习习题,在课堂中统一会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工具的熟练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课堂教学会更有秩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质量。
3.依托信息技术,强化语文课堂
互动语文课堂是进行小学语文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们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的重要时机,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时期线下的纸笔和黑板的教学方式,而是应当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在教学形式的不断优化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接收到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也能及时针对性地做出反馈,在师生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小学中低年级的“面积”的语文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授课重点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PPT的编排,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排序和设计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推进本节教学内容的推进,还可以针对相关需要不断强化的知识点设置互动的环节。“面积”主要需要围绕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针对性的认识,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搜集网络上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进行展示;在基本了解了一些在语文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形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进行面积计算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充分地结合课本知识和图形的辅助作用进行综合性讲解,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可以参照多媒体板块中相关图形,设定其长和宽的具体数值,此时可以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之后向学生们进行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对基本的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的讲解,那么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图形,哪位同学已经计算出了相关答案呢?”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知识的诱导式提问,实现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促进了思维的交流和沟通。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要充分地观察和关注到学生们接收多媒体信息时的状态,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及时做出课堂教学进度的调整,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互动,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以上,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态度,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借助互联网平台,还能更加广泛地关注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不断地深化思考,更好地强化课堂的互动,促进学生们和老师的良性交流。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科学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起来,可以给教学效果的强化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可以保证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和激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颖、广泛的学习资料,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度开展,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逐步地走进了教育行业。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