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法治保障 推进乡村振兴
2022-03-03阿拉努尔·衣马木
阿拉努尔·衣马木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且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提升国民经济的重要举措。而法治作为国家的基本治国方针,与乡村振兴任务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法治保障是乡村振兴任务稳定推进的主要支撑,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文章将立足于这一前提,重点探讨如何构建法治保障,促进乡村振兴任务的稳定开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法治保障;问题分析
前言: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任务便受到了各领域的高度关注。乡村振兴任务的开展,有助于农业及农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三农工作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法治是乡村振兴前行道路上的主要引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如何构建完善的法治保障,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的稳定开展,是现阶段我们需要处理的重要课题。
一、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构建乡村振兴堡垒
乡村振兴绝对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工作,也不是单纯的喊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处。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是要走好每一步。振兴不能只是短期工程,而是影响较大的长期性系统工程。为保证乡村战略的稳步实施,必须要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支撑乡村振兴堡垒的有效构建。
(一)规范公权力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乡村发展环境,真正实现党和国家对于乡村提出的美好愿景[1]。对于乡村战略的实施来说,公权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工程力的主要执行者便是各地的地方政府。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地政府需要应用法治思维,规范公权力,促使乡村振兴能够健康发展,稳定发展,有序发展。每一位有权执行工程力的人都应该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工作准则。
(二)培养法治思维
首先,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在于培养规则意识。在我国很多乡村,尤其是比较偏远的乡村,官本位思想十分严重,很多村干部会单方面地代表全体村民决策一些事情,而村民本身又不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所以,强化村民以及村干部的法治意识是使之产生法治思维的重要前提。
其次,需要培养村干部与村民的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促使两者能够形成和谐的关系,并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的权益。一方面,需要加大权力义务意识教育,促使村民能够牢记自己的义务,也能够清楚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需要对村干部加以适当的约束,以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对其形成有效管理。而對于机制的执行者为村内的村民,在两者相互一致相互辅助的过程中,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最后,需要培养村民及村干部的诚信认识,使之能够自觉的按照程序办事,按照程序推进工作,真正的让法治融入到乡村深处,融入到村民以及村干部的心中,在浓郁的法治范围内,发挥法治保障的积极价值,构建乡村振兴的强大堡垒。
二、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格局
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推出后所形成的全新概念,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国家所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明确表示,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
(一)建设法治乡村
一方面,法治乡村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甚至法治乡村可以被看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后,我国乡村的全新局面。另一方面,法治乡村与法治保障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支撑。
客观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整体体系可知,其中涉及着较为复杂的组成要素,如经济文化等等。所以,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法治乡村发展体系,以法律作为主要的保障框架,稳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法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展现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法,也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内需力。所以,必须要重点关注法治乡村的建设,在浓郁的法治环境中,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并取得累累硕果。
(二)营造法治环境
首先,应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以浓郁的法律氛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相较于其他领域来说,农村的整体社会环境与社会结构相对较为封闭且单一。在整个农村范围内,大多只包含两大主体,分别为村民以及基层干部,而大多数基层干部本身也来源于农村。所以,对于农村管理来说,基层干部有着先天的优势。由于来自于农村,所以他们对于农村会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而村民对于基层干部也会持有一定的信任与依赖。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管理约束,构建完善的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使之能够主动地宣传法律,扩大法律的宣传范围。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开展培训工作与学习工作,使之能够及时接收到法律的相关信息,能够站在专业角度上为村民们普法,成为普法先锋,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其次,应建设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制度。在1对1帮扶的状态下,切实解决乡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专业性问题。不论是村民还是基层干部,只要其遇到了与法治相关的问题或者质疑,都可以及时的联系法律顾问,获取专业的指导以及建议。法律顾问作为该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大决策,需要定期前往农村或相关的公共法务工作站为村民提供现场服务。必要时,临近农村也可构成合作关系,邀请法律公关开展巡回讲座、巡回宣传、巡回服务、援助咨询等工作,摆脱形式主义,真正的落实法治保障,真正的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支撑。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借助网络建立线上平台,为村民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进一步提高法治保障工作的效率与便捷性。
结论: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并且并不能够一蹴而就。为保证任务的稳定开展,打造完善的法治保障至关重要。在构筑法治保障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各参与主体需要齐心协力,需要创新工作方式,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格局,将法治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乡村振兴任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邵焕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20(23):15-17.
[2]徐道梅. 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作用发挥的法治保障[D].云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