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2-03-03陈思源
陈思源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近两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对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以往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本身定位就不够清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的实践操作,整体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比较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实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高等院校漢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毕业就业的质量与效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下,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探索一条有特色的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地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改革,精准定位,以此来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国内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就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具体模式;思考探究
引言: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历史比较久远,而且在长久以来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对于目前社会上所兴起的一些计算机专业、新闻专业、管理专业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也无法更加精确的体现出未来的职业定位。虽然说在以往的发展中,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确实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且满足了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导致整个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比其他的理工科的专业就业率更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要以就业为前提与基础,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为主,不断地优化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等院校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并没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个科学,合理,精确的定位。现如今,社会各界对高素质、高质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地提升,尽管很多高等院校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展开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同样也没有为本专业的人才提供一些实训的机会,导致培养力度不到位,整体的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
其次,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操作。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教学,都是传统的满堂灌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比较少,整体实践操作活动也不够丰富,但是众所周知,实践操作最终也是每一门学科的目的以及目标,同样也是提高学生行动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如果说学生仅仅只了解书本中的内容,学生的视野就是非常狭窄的,而且也不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更加无法将自身的竞争优势体现出来。
最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整体的教育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在专业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也过于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基本上所有评价的参考也都是学生笔试的成绩。无论是奖学金的评定,以及三好学生,或者是预备党员的选择,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这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综合能力而言,并没有一些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规定。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如何优化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定位
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高等院校一定要将社会各个岗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教师力量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实,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推动本专业类学生的全面系统的发展,让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够将自身的文字功底和综合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是,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可以从事汉语言训练以及各项教学活动,并且具备文字编辑综合能力,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将专业的教学特点和综合实力彰显出来,不断地明确学科的具体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加适用的人才。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撇弃,不仅需要学生能够记忆重点内容,也能够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说在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上,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有所转变,让学生能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下,感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有兴趣了解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师也能够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需要在校内或者是校外建立对应的实训基地,强化与社会上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训学习中,建立起课堂内、课堂外的桥梁,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在反复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不断地优化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举办一些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与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将实践操作活动与基础理论知识的成绩结合在一起,从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建设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具体状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学习上的困难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不断地强化汉语言专业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改革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对专业类所有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重复的状况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不断地简化,结合本学科最新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方向,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和课程体系,明确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尽可能地加强对核心知识内容的突破,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置更加多样化的专业方向,包括就业型方向和研究型方向。就业型方向,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研究型方向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能够考研成功。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专业也是重点专业,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将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冲破,明确课程的精准定位以及人才目标的培养,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立实训基地,优化评价体系,尽可能地为汉语的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勇,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更新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16-17.
[2]刘聪颖,孙鹏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9(12):122-125.
[3]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