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路

2022-03-03艾尼娃·莫依明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艾尼娃·莫依明

摘要:技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互联网是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创新要素及动力。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师生互动、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构建开放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市场化专业课程体系,采用过程化、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一、技工教育概述

技工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特殊重要教育形式,是当前国家各方面政策文件的广泛表述。其特点是以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从人才市场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素质教育。

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挑战

1、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①信息化建设观念淡薄。一方面反映在对技工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模糊认识上。近年来,我国虽加大了技工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然而,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技工教育领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另一方面在对技工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理解上存在着认识不准确、理解偏差等问题,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的现象较普遍,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在建构过程中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倾向较突出。②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雖然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能力还有待加强。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从事技工教育的高层次人才缺乏,师资队伍结构、规模和素质等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尤其缺乏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并重的“双师型”师资,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深入开发的意识,习惯于简单地将知识搬入课堂,不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系统地分析、总结、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从而形成成本专业、本课程职业技能与知识体系。同时,学术氛围不浓厚,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低。

三、“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①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新时期,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因此,因此,立德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只有在立德基础上立智、立技,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人才。

②树立互联网思维。要突出用户第一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构建技工院校人才供给与企业、社会人才需求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迭代思维,始终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及技能培养,同时将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等与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相关的内容融入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构建开放式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互联网+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开放教学管理信息平台,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教学管理技术支撑,并在技工院校、企业、社会间建立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为合作办学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在功能定位上,平台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更要成为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平台功能包括:①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②利用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③利用平台信息高度集成化及数据化优势,实现教学、实训、实习的全过程控制及调节;④利用平台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实现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3、创新教学方式

①构建新的教学生态。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主从关系,营造平等的师生双主体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个人魅力及导师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及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体验,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实现相互影响、互补互促。

②重构课堂形态。依托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手段重现企业生产情境,使学生在企业生产中获得模拟体验,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③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环境。通过教学管理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适时互动交流。教师应了解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的困惑及需求;学生还可及时与教师沟通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烦恼,实现师生间不受物理时空限制和心理隔阂的沟通。

4、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及课程体系。技工院校要积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及适应性。坚持就业导向,加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新要求、新变化,做好相应职业能力的准确分析,从而充实及调整课程内容的职业素养内涵;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体系化建设,围绕核心及特色两大要素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实现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衔接。

5、采用过程性和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法。根据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教育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突出强调综合性及过程性,不能简单地通过课程考试、实训和实习考核来确定。评价应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及时查找和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及时调整修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优化。明确企业、技工院校等多主体参与质量评价的方法及手段,以企业与技工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同认知视角及维度,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更加科学,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6、大力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素养。“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技工院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构建“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①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在注重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同时,结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特点,从企业引进技术过硬的技工充实教师队伍,通过人才互帮互促,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②加强师资培训,走内涵发展之路。有计划、分步骤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生产线锻炼,培养与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使教师拓宽视野,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不断将生产锻炼中获得的技术技能及经验融入教学,丰富及完善教学内容。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打造“名师工作室”为突破口,以问题为导向的“传帮带”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④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也是技工院校教师推动“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要素。加强教师信息素质培养,要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综合运用信息技能为基础,着力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综合判断、有序梳理、合理选择和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同时,教师应清晰准确地把握技工教育信息化基本内涵、目标和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及技能。

参考文献:

[1]李颖.“互联网+”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8).

[2]欧俊.“互联网+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路[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