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构建研究

2022-03-03谢瑞军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构建新时代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党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大力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条件下,探索如何构建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从深化文化改革开放、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等方面作了阐释。

关键词:新时代;党;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党重要的历史使命,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战略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大力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党领导的文化发展作了规划和部署。新时代条件下,研究如何构建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党应在过去文化發展实践探索和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构建,促进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全面深化文化改革开放,建构文化繁荣发展新机制

构建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首先应全面深化文化改革和开放,建构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机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分离政事和政企,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的重要措施。我党过去在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包括城乡文化在内的各类文化协调发展方面,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举措。但在文化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执法等方面还普遍存在诸多弊端,改企后的事业单位在市场活动中仍受到各方面限制。因此,建立健全文化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明确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实现文化政令协调统一势在必行。对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大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政府在调整政策、监管市场、管理社会和服务大众等方面的职能转变。

2.致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的各类市场的总称,包括文化的产品、服务及其他要素市场等。它对文化资源的配置、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调节、文化市场的繁荣等方面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如今,国家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水平整体上不高,仍然满足不了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致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文化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道路。

3.着力深化公有文化事业改革

文化产业的性质因行业差别与单位差别而特点各异,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也各异。当前,我国公有文化单位因市场主体缺失而导致发展活力不足的矛盾,是公共文化事业体制改革中的最为复杂的深水区域。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着力深化公有文化事业改革,构建公共文化发展新机制。一要全面推动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和保障体系;二要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企业转型;三要提高文化事业单位服务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四要推动电台电视台、党报党刊等单位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4.优化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文化人才是具有相关文化知识与技能,能独立进行文化传播与创新活动,并能创造较高文化价值成果的人。当前,我国文化人才结构严重失衡,总量分布不均衡,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文化创意型人才特别缺乏。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优化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文化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一要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二要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三要建立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和培训制度;四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收入分配和激励保障机制。

5.拓展创新文化走出去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加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力度,有利于进一步开拓我国文化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充分运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建立全方位的文化开放格局,积极促进中华文化推向全球。一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打造实力较强的文化著名品牌或文化跨国企业;二要努力探索对外宣传的新举措和新思路,增强国际话语权;三要构建对外文化人文交流机制,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迈入世界。

二、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建立国民经济发展新支柱

构建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其次应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建立国民经济发展新支柱。文化产品具有社会教化和市场交换的双重性质。这就要求文化产业既要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真挚感情,以实现社会教化和社会文化价值;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达到实现经济价值的目的。因此,积极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渠道,对于推进我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以及加快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1.着力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是一种经营性行业,它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化方面的服务两个内容,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文化强国的建设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和区域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加强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对接;二要加强与现代科技对接;三要与各地文化产业市场相互对接;四要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格局。

2.致力扩大文化消费市场

文化消费是指通过诸如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来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大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的行为。文化消费水平及消费总量的提升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催化剂。当前,尽管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增长很快,但文化消费的总量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要致力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在商业运作模式、特色消费市场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大众的消费总量;要着力鼓励文化企业兴建各种文化消费场所,加快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3.努力建立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外商资本和个人资本显著上升。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应努力建立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存的格局。该格局既注重公有制文化产业的保护,又注重民营文化产业的鼓励,着力构建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为此,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对民营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要针对产业结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等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4.深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加强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对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引擎,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变革的智力源泉。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有利于激发创新动力、提高思维水平和主导价值取向。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应深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政府调节;二要注重文化产业科学布局,确保文化科技创新有序竞争;三要抓牢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培育文化科技创新龙头;四要制定完善的文化与科技政策法规。

三、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新制度

构建党的文化理论发展新框架,还应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新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进一步促进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的增强,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十四五”期间,根据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进一步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1.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文化建设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积极举措。因此,党的文化理论发展必须着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作出了详细部署,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是我国先进文化的思想渊源。一方面,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灿烂,要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必须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大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批判扬弃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元素,去粗存精。只有对传统文化做到科学的“扬弃”,才能不断培育出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先进文化,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2.致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文化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致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党的文化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布局均衡、功能完善、方便实用、结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逐渐建立和完善,这对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公共文化网络的合理布局;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四是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

3.大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大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党的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努力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有效举措。为此,一要明确政府保障职责,改革政府投入机制,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二要积极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三要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性别、年龄和贫富上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

4.深入发展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为更好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成果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内外文化传播能力,必须深入发展现代文化传播体系,这是党的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加快推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已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设施和网络文化建设,为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延伸发展,加速文化资源利用和文化资源共享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一要全面加强媒体内容及硬件建设,提高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二要强化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创造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交流环境;三要把教育内容渗透到网络情景之中,体现参与性与快乐性原则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燚,阎占定.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思想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03):107-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摘编)[EB/OL].中国人大新闻-人民网,[2021-03-06].http://lianghui.people.com.cn.

[3]刘加吉.论新世纪中国崛起与文化安全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02):158-161.

[4]匡杰.新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J].科教导刊(下旬),2018(06):151-152.

[5]李储学,赵芳芳.社会治理“四化”视域下加强反邪教工作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2):67-71.

[6]刘桂珍.论网络传播中自律的主体及层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20-25.

[7](两会受权发布)规划纲要草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 国内-新闻频道-云南网,[2021-03-05].http://news.yunnan.cn.

[8]张文礼,裴莉.科学发展观与“四大文明”建设[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11-113.

[9]劉和胜,陆艳杰.加大文化建设力度 加快中原崛起步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01):49-50.

[10]罗紫初,洪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探析[J].出版科学,2015,23(02):9-13.

[11]曾金冬.如何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J].理论导报,2012(03):5.

[12]王平.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及路径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2):100-106.

[13]陈光军.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特色分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02):43-50.

[1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Z1):4-12.

[15]程晨.文化产业发展需多管齐下[J].人民论坛,2017(29):134-135.

基金项目:2021年重庆工商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项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发展研究”(ctbuds13)。

作者简介:谢瑞军(1973—),男,四川安岳人,硕士,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构建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