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教学实践
2022-03-03胡燕
胡燕
摘要: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对学生未来的需求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板块而言,就需要关注阅读素养的发展,此时可以尝试以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锻炼阅读思维,增强阅读交互,引导阅读教学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比较阅读法;教学实践
引言
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采用比较阅读法,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于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具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于与语文中的细节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有效采用比较阅读法,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1高中语文教学概述
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學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必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2.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忽视
新课改背景下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进行提升。现今教师的教学观点落后,教学方式主要以自身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没有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
2.2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点老旧,其教学方法也得不到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陈旧,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更无法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无法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学生反而会对语文知识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除此之外,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当前的教学环境得融合性较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交流、沟通能力,但却无法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3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高中语文教学因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无法真正地理解、落实新理念,一直保持“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具有针对性,很容易变得形式化。
3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教学优化
3.1从教学难点入手,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往往是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来判定的,都是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或者难以迅速掌握的技能,教师需要看到的是,学生思维水准和认知存在差异性,他们的学习难点会有所区别,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讲述,就是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的部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缺乏感性认知,难以展开抽象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没有理念或者理论作为支撑。对于这样的板块,以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会更加强烈,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增加,自然可以慢慢地实现知识的迁移,进入到更加理想的阅读体验格局。比如在高中语文《马嵬》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以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这是李商隐的一首七言诗歌,属于咏史范畴,关注的内容是李隆基和杨玉环,对于其凄美的故事进行了描述,对应诗歌发生的故事距离现在已经有千年历史,历史上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有的是褒,有的是贬。
3.2、从教学重点入手,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或者语言技能,这应该是阅读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整个课堂的关键内容,需要进行精细化讲述,此时可以将对应教学重点作为比较阅读的切入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结合新课标,依照单元提示以及教学内容来权衡,界定对应的教学重点,然后去制定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依靠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教学难度,确保进入到深度阅读状态,提升阅读感受和体验。以《归园田居》学习为例,教师在综合考量之后,就以比较阅读法作为主导,学生对于类似隐逸诗歌的学习不是很多,并且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也比较少,对于自然田园的环境不是很理解,但是陶渊明作为古代隐逸诗人的代表,他的很多山水田园作品都值得我们品味,在此基础上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为: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山水田园描述,把握诗歌情境交融的意境。
3.3基于词句组合的比较
李清照在《醉花阴》这首词里,将自己比作黄花,这种比喻营造的意境很美,这隐喻自己就像黄花一样,二者同病相怜。而“人比黄花瘦”说自己比黄花都瘦,这代表相思之情下的难过。李清照用美妙的词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身形消瘦的女子坐在窗前,看着飘零的花朵,独饮一杯酒,感叹着自己的丈夫何时能归。而《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每一个词都蕴含着十分厚重的情感,将一个形单影只,飘零在外的异乡人生动地呈现出来,作者内心的痛苦无奈情感也得以充分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平时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比较阅读法目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积极深远影响的良好阅读习惯,在课上与课外不同场景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语文比较阅读法的有效性。因此,应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实际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5-96.9EE54855-C8F1-4545-A4DE-11DE437ACD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