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失败
2022-03-03冯志彬
他如何也不会知道,他出于极度的畏惧而分秒紧盯的敌人是如何来到他的身后,将静止与窒息灌注进他的心脏,泵至各驿站,并散漫于路途……
十多个小时的奔途,我镇定的向葬礼中那唯一全程安安静静的身体走去,脸已变得青黑,戴着生前的一顶老式前进帽,嘴里喊着一个压舌的珠子,没有温度,没有气息。我的眼泪涌出,掉在地面,好似一滴镜子,映着过去的镜子。
……
年轻的时候,或者抛开死前最后三年,他确可说是志得意满、游戏生活,尽管心脏病、糖尿病多病缠身,药瓶是房间最重要的盆景,也动过手术、安过支架,他却从未感觉死亡的威胁,或可说,是不相信,正如一个人占上风对对手赶尽杀绝时,他从未想过自己被踩在脚下时会怎样,因为他从不相信自己会被踩在脚下。
他始终是一个自私的人,自己占上风时,一贯喜欢一刀把人捅死,而真正落魄时,却又到处求饶,遇到不计前嫌的,开始向他寻医访药,却干净利落的忘记所有他人记忆中的深渊与黑暗。他对人的态度总是反复与跳跃,因为他的心情与境遇在不停的滚动。
从葬礼的地方往前再走一个胡同,是他的大哥家,在七八年前过世的,癌。我不知道是什么纠纷,至少我知道有纠纷,因为作为弟弟,他没有去看望他;作为父亲,他禁止他的孩子,他大哥的侄子侄女们去看他。但我想,纠纷是不大的,因为他的孩子始终不恨他们的大爷,并且常常半夜去偷偷看望。最终白天也可以去看望了,因为他的一个妹妹跪下来求了他。模糊的凝视着面前这个身体,我试图在幻想多年以前他在面对那个病人、在得知那个葬礼时他又在想什么。如果今天他的哥哥姐姐妹妹不来送他最后一程,他会心痛否,他不会知道,我也不会知道。
我站立的旁边,是他的女儿,是最心痛的一个人。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不知道那三个儿子在他心里地位高低,我知道女儿地位是第四,他一直都是重男轻女。他平时比较孤独,大多都喊女儿来陪他吃饭,熬一些粥,炒一点菜,说说话聊聊天,倾诉一下自己的郁闷,哪里不舒服。不孤独的时候,很多人聚在一起时,他又会觉得烦,最清楚的记得一次他买了羊肉火锅,喊了很多人吃饭,女儿也来了,带着孩子,他觉得人太多,扫兴,心烦,让女儿回家了。这件事我们作为梗来逗她,她也半开玩笑说滚滚滚,但我知道,她是真的伤心。但是,陪他最多的人还是她,安慰他最多的人还是她,给他买东西买药最多的人还是她,但他对她的态度依旧是波动的,因为他的孤独感,他的心情是波动的。现在在我目之所及的一切,她依旧是哭的最痛的一个,哭声不仅让很多人心痛,我想,也会让很多人自愧,懂的人我想,都懂吧。
他还有很多自私,很多的从未想过落在自己身上如何的行为……
他的生活,好似一位昏君。年轻的时候,志得意满,大权在握,行为随着心态而行为,他宠溺了一群小人,以博取自己的欢心,从未真正考慮旁者的感受,从不换位思考,心狠手辣,不会怜悯任何人,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并将永远是唯一的神,神是最高的,亦是不朽的。晚年的时候,疾病越来越走近他,他仿佛看到了死神挥舞的镰刀的一角,恐惧钻入他的眼睛,撑大了他的眼眶,迷离了他的眼神,跳入他的心中,随着心脏的跳动,一下又一下的振动,他的余生都在恐惧之中,除非心脏停止跳动……当他想要身披自己平时用黄金打造的铠甲与圣剑对抗死神的镰刀时,他发现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有他平时他纯属出于娱乐打造出的劣质甲戈。他只得穿上这些,但同时准备着找到铠甲与圣剑或打败死神后,再次丢弃它。但他发现死神来的太快,他只能身披这些为他所抱怨的这些,战栗着拼死逃跑,并放弃君王的尊严,不可一世的傲慢,企图用哭声与求饶来放缓镰刀与他的距离。
他终是不堪的失败了。
2021年11月17日,他死于心肌梗死。
他最后的几年,心境陷入了抑郁的泥潭。他一改从前的享受,总是抱怨东西很贵,吃很便宜的食物,也经常去和关心他们的人去说,去抱怨,总是说活受罪,活受罪,不如死掉,不如死掉……其实多是故意讲给别人听,求得关心与安慰,但是得到后依旧如此,因为他真正怕的始终在那里。正如小孩子哭闹是要求得玩具,他是想脱离镰刀的追踪,但他一定不能如意,因为死亡,终是我们万物生灵永恒的失败。纵然我们不惧怕,敢于接受,那又何不是因为我们无法战胜呢?人是活在当下的生物,因此我们选择了接受,因为我们只能接受,只能树立这样的世界观。
他并不孤独与凄惨,至少表面看是如此,至少别人看是如此。所有的不幸,没有一处是来自生活的重负,只有生命的内压,恰巧,那多来自于生活的如意与轻松。有糖尿病,不是来自遗传;时常糖高,不是因为没人买药;屡屡抱怨,因为有人在乎……他不可怜,因为对他来说,他没享受到的,是站在死亡之上。在死亡之下,还有很多可怜的生命。
但他自私、心硬、虚伪……活着时伤了很多,失去了很多,没能真真正正活得纯粹与无畏,没能真真正正忘记死亡去活着,这是他的悲哀,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我们永远无法击退死神的镰刀,站到死亡之上,这是我们永恒的失败。
当我们退而求其次,屈于死亡之下,甘于短短一生,我们依然被人性左右,我们依然被骨子里的、来自基因的、来自环境的性格与情绪所左右,让我们本就短暂的一生又浪费了许多,这同样是我们永恒的失败。
作者简介:
冯志彬(2004-2)男 ,汉族,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