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动手操作措施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2-03-03颜文英
颜文英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成为了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目标。为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将动手操作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借助动手操作措施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提高效率;教学实践
引言:
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其教学环节,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创新,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1、简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深远,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受应试理念的影响,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开动脑筋,深入理解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动手操作开展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2、借助动手操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借助动手操作,导入新知
小学阶段,处于不断学习与积累的阶段,小学生每天都会学习和接触新的知识[1]。因此,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巧妙的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供保障。为达到高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结构,并结合教材的需求,寻找教学中融人动手操作的切人点。以将动手操作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乐趣,获得成长。
例如: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习为例。此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引入动手操作的部分。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结合纸片的内容,要求學生通过折叠、裁剪等方式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裁剪成直角梯形和三角形,然后拼出长方形,求解面积;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方格的数量,估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裁剪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拼接成长方形。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小学生也存在错误的想法,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也是邻边相乘。面对小学生各种各样的结论,教师不可直接给予肯定或者否定,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课件,在课中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多种拼接方案,让小学生从课件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开拓思维,学习与了解其它优秀的想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接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积极的分析与探索,能够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2.2借助动手操作,分析问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生活而服务,是为解决实际的问题[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小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以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继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例如: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为例。对于小学生而言,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相对困难,因为,小学生初接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部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动手实践,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长方体对应面上分别标注上、下、左、右、前、后,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将长方体剪开,当学生剪开图形之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剪开的形状,并结合实际思考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长方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剪开、折叠的过程中,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产生了独特的见解。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小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很快就能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 x2。
2.3借助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3]。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分析数学知识,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助力高效课堂的生成。
例如:以“图形的变换”为例。这一部分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图形变化的旋转角度和轴对称。在课前,教师则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要求小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纸和四张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课前的初始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由直角三角形经过平移、旋转等操作得出的美丽的图案,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图形的形成方案。学生在小组分析中开始研究三角形的变换方案,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进一步传授图形变换的过程。组织小学生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想法,也能让小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将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趣味。
结语: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小学生发散思维,也能在动手实践中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动手操作的应用措施,从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该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贏未来,2017,(19):75.
[2]张英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J].魅力中国,2016,(26):375.
[3]李晓明.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5,(0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