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法的尝试应用
2022-03-03奚道芝
奚道芝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原”,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兴趣;游戏;观察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原”,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
一、到生活中找素材,唤起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
1、好玩的游戏——玩中写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方便快捷的手段之一。在游戏中,儿童精神是歡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应尽量将作文的选题、内容的安排放在有趣的活动、游戏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引发写作的兴趣,并在游戏之后形成作文,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了,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使之成为写作的主人。
例如,我带学生在一次大课间中开展了“二人三足”的游戏活动,当时我发现学生们个个玩得开心,场面也十分热闹,我就决定让学生把这次游戏写下来,于是我在游戏中,用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是从哪些情节中全会到的,正因为这次游戏进行得十分有趣,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因此同学们说话的情绪、场面极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游戏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写作中写得自然真实,同时写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细节的观察——看完写
作文要有内容,必须有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我们周围的事物。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细心地发现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养成多看、多听、多问的习惯,随时采撷写作素材。
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发现学生都向窗外看,我也随着一看,看到浓烟滚滚,呀!着火了,我赶紧让学生穿好外衣,戴好帽子和手套,撤离班级,学生们开始手忙脚乱的衣服,慌乱的向操场撤离,有胆小的学生还被吓哭了。不一会,火灭了,同学们回到了教室,刚坐下,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刚才着火的事情。看同学们对刚才着火的事情这么有兴趣,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回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刚知道发生火灾时是怎么想的?向外跑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并指导他们把这件小事写成文章。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把这件事具体地写了下来。
3、有趣的见闻——听后写
其实林区小学生的科索沃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里与同学交往,在菜场听人们吆喝,在家里听父母讲一天的见闻,从电视中得到的信息等等,这些都不失为作文的好材料。在一次写场面的作文中,一名学生写的是《热闹的早市》。作文抓住了早市热闹的特点,把一个鲜活的时调场面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在作文平讲中,我表扬了那名同学,说他是一个勤快的孩子,经常去早市。可他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早市,我很不解,问他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他告诉我,他的妈妈每天都去早市,回来后就把在早市上看到的讲给他听,时间久了,即使没有去过早市,早市那热闹的场面早就刻在他的脑子里了。
二、从文章中“借”素养,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杜甫有两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小学语文教材和许多小学生必读书籍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形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1、“借”方法
名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运用练习,让学生多模仿,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文的学生来讲,我们应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
如《风》这篇课文写到“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来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做游戏了。”学习后,我让学生也模仿着写自己眼中的“风”。学生写到“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红旗招展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来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当炊烟招手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弯腰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做游戏了。”再如学习了《妈妈的爱》,文中写到“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学习后,我让学生妈妈是怎么关爱自己的,依照文中的格式来表达一下,有了写作的框架,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他们是这样描绘的“有一个很冷很冷的雪天,妈妈到学校来接我,一件厚厚的棉衣披在我的身上,妈妈的手却是冰凉的。啊!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棉衣。”用“借”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我深深的感受到这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极高,效果也很突出。
2、“借”内容
名篇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一个名篇上的内容或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仅达到了读的目的,更丰富了写的内涵。如教学《拐弯儿处的回头》后,我引导学生就“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爸爸是怎样表达爱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写话。有了课文主题“父爱不善于表达出来,是平凡而伟大的”,学生自然就能根据这一主旨来表达。一个学生这样写到:“…..爸爸从不给我讲故事,也不陪我做游戏,我觉得他够关心我。一次爸爸出差了,一个礼拜才回来。刚一进门,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就问妈妈我放学了没有,这几天学习怎么样……在书记的我听到爸爸这些平常中透着关心的话语,深深地感受到爸爸是爱我的,只是他在我面前不善于表达罢了”。
作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再不会“老鼠见了猫”。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生充满兴趣的轻松氛围中进行作文练习,有目的地多练习,而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小学语文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