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2022-03-03孟凡琴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學语文情感教学实践应用

孟凡琴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必然选择,在多元教育理念冲击下,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应用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情感教育策略的科学性,分析其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应用的几点对策,希望可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學语文;实践应用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理论支撑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迎来全新挑战,情感教育理念开始渗透到教学工作中来,和传统教育理念比较起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学生的情感发展,更加突出了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1.借助朗读教学渲染情感氛围

文本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意志和思想,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要素,而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方式[1]。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朗读环节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真挚的情感体验,打造情感氛围浓厚的课堂教学环境。当然,学生朗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强调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要点,让学生通过语气、节奏、声调等要素的变化来实现情感表达的目的。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为例,读前划出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比如“‘给,永远比‘拿愉快”,要求学生在朗读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让朗读教学和情感教学实现衔接。通过反复咀嚼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句和重点段,这对于帮助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十分有利,可见朗读是推进情感教育目标落实的一大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体味其中的情感。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2.落实情境教学增强情感体验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感性思维,其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法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与设备,依据文本内容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其感性思维之优势,获得绝佳的情感体验。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情境创设。多媒体网络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其能够依据教学内容迅速匹配到与之相对应的资源,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将其运用于语文课堂,能够一扫语文课堂枯燥无味之感,将原本单调的文字插图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能够看见语文、听见语文,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为使得学生更深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可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还原地震的残酷场景,在具体的场景中让学生体会作为父亲有多担心儿子,作为儿子,有多相信父亲,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结合具体的情境,相信学生会有更深的感触。第二,以模拟表演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本就好动性较强,喜欢模仿、喜欢表演,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角色,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本含义,以及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把握文本情感。

3.立足生活经验引发情感共鸣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渗透情感教育,体现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就当下来讲,许多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而很少重视家人的感受。为了强化亲情教育,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安排了一些有关的课文,如《可贵的沉默》等课文,这些课文有利于学生正确亲情观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有效地渗透亲情主题教育,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父母那种无私的爱,进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此外,这种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还需要在课外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主要就是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的,如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等等。如此一来,课内课外有效的结合更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实施。

4.改进评价方式推进情感教育

教学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侧重点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心理状态[3],不同于传统课堂,情感教育策略指示下的小语文课堂更有“温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教学评价途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知识吸收效果、成绩考核结果并不是唯一评价指标,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水平,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评价方式的运用上,教师也要善于运用鼓励性、欣赏性、幽默性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体验受人肯定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和缺点,最终获得全面、综合的发展[4]。此外,教师还要多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信心和勇气,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的真正目的。

结束语:

情感教育的功能丰富、作用突出,是重要的育人手段,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手段的应用价值得以体现。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利于发展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契合教学目标要求,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抓住情感教育契机,找准渗透情感教育的突破口,营造浓厚的情感教育氛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1(06):72-74.

[2]胡建海.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J].教坛聚焦,2019,32(32):22-23.

[3]史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20(02):186-188.

[4]邓泽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02):76.

猜你喜欢

小學语文情感教学实践应用
幽默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