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风景色彩写生基础教学
2022-03-03黎多运
黎多运
摘 要:通过对风景色彩写生课的分析,发现风景色彩写生作为训练学生色彩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基础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出风景色彩写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相对于室内创作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革绘画观念,创新绘画技法。
关键词:风景色彩写生;基础教学;色彩语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直接的视觉是智慧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源泉。中国哲学家庄子也曾强调视觉感受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的感知是发现真理的源泉和起点。艺术即表现、艺术即经验、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等观点,均是从实用主义、心理分析学、形式主义、存在主义、符号学、阐释学等观点出发所得出的结论。而归根到底,绘画是一种“真实的虚假”,如禅宗境界一样,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是在二维平面的纸张中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是利用人的视觉经验来表现“真实”的感受。绘画语言是视觉心理和美学的产物,其表现法则符合人类视觉心理的审美需求,其形式规律是在人类视觉经验的基础上对基本的视觉因素点、线、形、光、色的综合运用。色彩语言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无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创作者都可以运用色彩的属性、色彩的感情与象征来表达绘画内容,传达绘画情感,深化绘画主题。
风景色彩写生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风景色彩写生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规律;另一方面,风景色彩写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本文结合风景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实践,审视风景色彩写生课程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究风景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风景色彩写生课程的重要性
从美术类专业众多的色彩基础课程来看,针对不同的描绘对象设置有色彩静物、色彩肖像、风景色彩写生等具象的色彩基础课程,也有纯粹的色彩属性、色彩构成等抽象的色彩概念课程。尽管以上的色彩基础课程的侧重点和训练方式各有不同,但风景色彩写生课程仍然是国内外大多数高等院校艺术类课程中,训练学生色彩能力的核心课程。从长期的色彩教学实践来看,色彩静物、色彩肖像等传统的色彩基础课虽然具有设计精心、光线固定、色彩稳定等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描绘对象、色彩构成、色调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劣势,难免存在人为摆布与雕琢的痕迹,与户外的风景色彩写生相比,缺乏自然光线的微妙变化与自然色彩的丰富层次。不同的色彩能使观赏者产生不同的情绪,进而引发观赏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如中国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写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便是一种色彩感情的联想和反射。与传统的色彩基础课程相比,在风景色彩写生课程中,学生面对的物象是自然景色,需要感受并捕捉自然光线的快速移动导致自然物象产生的微妙色彩变化,并运用概括的手法去提炼和凝练这种瞬间性变化。
(一)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风景色彩写生课程一般设置在临摹课程之后,重点是引导学生完成“临摹—写生—创作”的闭环训练,使学生将临摹过程中习得的绘画技法和绘画经验运用于实际的户外风景写生当中,并且将从风景写生过程中得到的情感感悟和素材积累综合运用在绘画创作中。一般来说,艺术家对所描绘物象的第一视觉感知非常重要,这会贯穿于其写生或创作的始终,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眼中之竹”。因此,色彩风景写生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度,让学生捕捉对物象的第一感受,把绘画对象本身自带的色彩与被光源照射后的色彩,作为一个整体色进行观察和对比,进而在色彩的互相关联中去寻找它们的变化,并且在色彩的变化中寻求统一,把握画面的色调倾向,确定作品的主色调。例如,如果在风景写生时看到物体是绿色的,那么就可以确定绿色为主色调来进行对比调整。色彩有冷色和暖色、纯色和灰色、暗色与亮色的对比,绘画者要在绘画的过程中协调这些关系,使得画面达到完美统一。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也就是被我们称作初学者的人,往往不注重色彩的微小变化,没有发现色彩之间的矛盾关系。实际上,在写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自己脑海中将物体的构图简单化,不必去照搬写生当中物体,而是可以按照自己审美和想表现的形式去自行创作,让画面表现变得更加丰富。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是观察中色块之间的变化,捕捉色源的变动并且通过比较确定色彩关系。此外,在写生中光强调观察还不够完美,学习者还要去深入研究绘画理论,把握绘画规律,把绘画理论跟实际观察结合起来。绘画不是单纯的模仿,在写生当中每个人对绘画對象的感受和思维表现都不同。让不同的人画同一个场景会得到不同的表达,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物体,借助客观的风景来触发主观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眼中之竹”转化为构思巧妙的“胸中之竹”,然后在写生或创作阶段再次转化为“手中之竹”,完成从观察到构思再到写生的闭环式训练。
(二)弥补室内教学的不足
风景色彩写生教学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色彩教学的劣势。传统的室内色彩静物、色彩肖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处在光源固定、色彩稳定环境中的静物和人物。学生能够在室内写生过程中感受到的色彩、色调变化是非常有限的,往往只能机械地描绘物体,比较枯燥乏味。而户外的风景色彩写生能使学生切身体验自然,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创作欲望,弥补室内教学的不足。因为室内没有自然光源,缺少了光的变化,所以学生在进行室内写生时的绘画观察没有那么丰富。可以说,室内绘画主要是针对静物的固定绘画训练,而户外的风景写生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开拓思维与想象空间,充分了解物体颜色在冷暖、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关系。风景色彩写生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更加仔细地观察大自然,并且走出室内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色彩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总而言之,风景色彩写生能够让学生认识更多新的物体,并且用更多的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认识,从而摆脱室内写生训练所受到的固定不变的物体和光线的限制,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作品表现能力,弥补室内教学的缺陷。
二、风景色彩写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对户外写生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风景色彩写生课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对户外写生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肯定的是,风景色彩写生是室内色彩静物、色彩肖像课程的补充,但我们忽略了风景色彩写生课程本身的价值。许多学生的风景色彩写生作品也存在着构图单一、缺少美感的问题。实际上,风景写生当中对色彩分布、景物布局等都影响着绘画构图的成败,进而影响绘画作品的张力和美感。在进行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面对自然景物没有取舍,而是如实地照画,缺少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个性,使得画面构图平而没有美感,没有张力,色调没有自己特点,容易让人厌倦。在处理风景写生中的色彩时,许多初学者都会想到印象派的色彩关系,这使得越来越多画者的风格十分相同。在这样背景下,很多画者淡忘了色彩的理论,忽视了不同人面对相同的景物时主观感受的差异,而是采用单一的色调来作画,使得绘出的作品枯燥沉闷,没有体现出主观色彩的意识。
(二)配色处理不够重视
色调在风景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丰富色彩搭配能够让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因此,在色彩搭配上要注重主观色调的选择,以及色调的冷暖的选取。在如今的风景写生课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配色处理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生作品的色调配色不合理,缺少主观理解,一味进行色调叠加,展示不出理想效果。理论是写生过程中的支撑,很多教师只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提升绘画水平,却没有认识到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仅仅是通过知识运用来加深对色彩搭配的认识,因而学生对理论不够了解,导致学生作品很难呈现出理想效果。
(三)缺少绘画材料知识
缺少绘画材料知识,使得很多学生在绘画中不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特有的效果,进而在绘画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材料以及如何表现材料的质感,导致绘画作品缺少材料美感。《文心雕龙·物色》有言:“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创作主体只有在感受到外界景物的声音、捕捉到外界景物的色彩的基础上,才能于有限中引发无限的联想;创作主体只有在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中亲身徘徊与欣赏,才能捕捉自然景物的神态与外貌,达到“心随以物宛转,物与心而徘徊”的境界。因而,我们应重新审视风景色彩写生课程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创作主体与自然直接接触的重要性。
三、风景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绘画观念
纵观整个艺术发展史,其不仅仅是绘画技术的发展史和绘画材料的革新演变史,更是绘画观念的变化史。原始绘画中的色彩语言呈现出“被主动”的特征。我们从岩画、陶器、建筑上留存的色彩可以看出,供原始人使用的颜料,如红土、炭黑、白垩等,受到环境制约。而这些颜色的客观局限性也使得绘画不用过多地考虑再现物象的问题。古典时期的绘画色彩语言呈现出“人为再现”的特征,依附于严谨的素描造型,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静物都有着固有色彩或者程式化的色彩模式。现实主义绘画的色彩语言强调关注现实生活,再现现实中的色彩,注重环境色的影响。此外,印象派绘画呈现的是“再现色彩的革命”,而后印象派至今的绘画呈现出“主动的主观色彩”特征。从原始绘画到现当代绘画,色彩语言呈现方式不同的本质是绘画观念的演变,而风景色彩写生课程的色彩训练,要求教师在了解绘画观念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色彩语言表现方法,进行色彩写生。教师要转变学生对风景色彩写生的认识,从绘画观念层面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感悟自然,提高艺术感知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绘画技法
1.要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构思与构图规律
构图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包括绘画主体的想法、感情等,是考虑如何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客观物象的一种设想。构图是探索具体的呈现形式的过程,包含作者对客观物象的体验与分析、加工和提炼,并用造型、明暗、色彩、线条等形式语言依据一定的构图法则,使画面产生形式美感的组织过程。如南北朝时期刘勰提出“经纬”关系,以讨论绘画内容与绘画形式的关系,提出了宗经、正纬、神思、变通、定势、情采、态饰、隐秀八条创作构思与表现技巧的论点。
2.要将想象与灵感贯穿于风景色彩写生的全过程
从生活到艺术、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无法达到的。将想象与描绘联系在一起,是把艺术因素从生活的原始混沌状态中剥离提炼、加工重组、升华凝练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环节。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要先确定主题,再进行创作,并且在创作时应该注意色调造型、用笔强弱、形体构成等,处理好色调搭配关系和空间透视关系。例如,在绘画时,可在远景采用透明薄画法,而在近景采用湿画法,笔法充实厚重,但不要过于细节化。
3.注意绘画过程中的用笔与用色
风景色彩写生在笔法上要灵活多变,在笔意上要落笔生根,在笔速上要与画面节奏与韵律相匹配,在笔触上要和画面肌理效果相结合。
四、结语
著名画家颜文梁曾說:“色彩属于感觉,任何人可以辨别,非画家所独能,但画家所见有与普通人所观察者不同。”风景色彩写生是创作主体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过程,其作品不仅蕴含了作者的情感与审美修养,而且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论是运用水彩、水粉、油画、国画哪种绘画媒介,色彩风景写生都是美术专业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所有视觉的表象都是由色彩及其明度所再现的。”因而,利用风景写生进行色彩训练是培养学生观察色彩、认识色彩规律、把握色彩调子、整体概括色彩的过程。在风景色彩写生中,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并不是刻板地再现自然中的颜色,而是强调依照某种特定的法则而施色,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可以说,色彩作为绘画和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基础,更是提升人们审美意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建强.在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J].教学与管理,2020(11):37-39.
[2]王磊.外光色彩研究在写生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界,2020(4):92-93.
[3]黄卫东.新课标下小学色彩写生教学策略[J].教育,2020(4):29.
[4]缪虹,郭晓婧.外光色彩写生教学探索[J].艺术教育,2018(23):125-126.
[5]张雷.关于色彩风景写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19):156,160.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