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画对古代壁画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022-03-03王梦
王梦
摘 要:当代工笔画在广泛吸收传统卷轴绘画和西方写实绘画技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来自民间传统壁画的精髓。将古代壁画融入工笔画创作,不但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提升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画家从未停止对工笔画的探索。而在世界文化交融的新时代,中国工笔画将面临更多挑战。从古代壁画的特点和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古代壁画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当代工笔画发展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当代工笔画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一条继承和发展中国工笔画的新道路。
关键词:工笔画;古代壁画;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壮大发展的丰厚滋养。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厚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对世界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丰富的创作技法,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该如何生存与发展,成为困扰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难题。中国传统绘画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广大中国画创作者要坚决守护好文化根脉,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丰富多样的世界能够带给生命不同的情感幻想,艺术的境界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王羲之的“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道出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即宇宙万物各有不同,人们要根据有限的事物感知新的世界、新的灵魂。中国传统绘画有独特的美学体系,要想充分了解中国绘画,学习者必须了解中国绘画的美学观点、美学范畴和审美境界。
线条是一种既直观又抽象的艺术元素,是人类抽象化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受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哲学观的影响,线条以抽象形式表达物象本质,塑造独一无二的中华艺术。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其表现语言、审美观念距今有千年之久,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对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涵养中华文化气质起到了重要作用。线条这一元素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既是艺术呈现的必要手段,又是表现美感的重要形式,能够将描绘对象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谢赫的《画品》中提到“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直到今天,谢赫“六法”依然指导着绘画创作者在继承与创新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
一、中国古代壁画的特点
壁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丽多彩的艺术遗存之一,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社会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北齐时期的徐显秀墓室壁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大型墓葬壁画。徐显秀墓室壁画题材丰富,色彩斑斓如新,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徐显秀墓室壁画(图1)中,人群列队等都有一定的用意,整体画面气势恢宏,笔墨潇洒精炼。墓室壁画分布于顶部和四壁,墓室四壁包括北壁墓主夫妇家居宴饮、西壁墓主出行备马、东壁墓主夫人备车,还有天象、神兽等。整座墓的壁画在同一水平线上延伸,从墓室到墓道构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宴饮和出行仪仗图。壁画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十分明显,每个人物形象的服装、表情、身材等各不相同。画师用不同的轮廓线条和色彩,给予人物形象鲜活的生命力。
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和古格王国遗址壁画等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貌与特征。敦煌壁画历经多个朝代,汇集了多种艺术风格。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最具特点的是其色彩与结构。这一时期的壁画作品具有较为固定的色彩和结构,冷色调与阴暗的气氛相配合,完美渲染出主题的气氛。唐代的敦煌壁画在色彩上沿袭了隋代的基本色调,且唐代不同时期的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如初唐时期,敦煌壁画色彩自由洒脱,和谐细腻。到了中晚唐,壁画出现了以线造型的表现方式,色彩成为从属于形体和线条的点缀,即在线条和造型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色彩的作用被不断弱化。唐代经变画的题材多样,色彩丰富,场面宏大,构图开阔。敦煌壁画中的佛像和菩萨,大多是用线条所勾勒,颜色多取自天然矿物、植物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创作者在传承中不断追求创新,并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得神与形体的高度统一。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花卉鸟虫,绘画创作者都力求做到形似,并在此基础上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备。
敦煌壁画和克孜尔石窟壁画在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别。敦煌壁画整体色彩丰富且对比鲜明,以暖色调为主;而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色彩多取自青金石,呈蓝色,这样的蓝色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冷艳且高雅。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很多类似佛本生故事的画面,且多以菱形格为基本单元,每个菱形格中包含一个故事。
古格王国遗址壁画地处西藏,是研究西藏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具有非常浓厚的藏传佛教的氛围,且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而寺观壁画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壁画,同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例如,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壁画,以道教题材为绘画主题,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永乐宫壁画分别位于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三清殿壁画中人物的服饰图案在整幅壁画中占据很大面积。壁画中人物的样貌、服装、饰物等均继承了唐宋两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特征,而壁画中声势浩大的群神朝拜图更是古代皇家礼仪的再现。整个壁面以线造型,其中有大量的衣纹飘带,有的飘带甚至长达三四米,但是线条一气呵成,气韵贯通。线条赋予了壁画永恒的生命力,人们通过线条能够体会画家创作时的情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独具特色,人物服饰华丽,冠戴辉煌,衣服纹饰多为长线条,线条流畅而又不失力道。永乐宫壁画的绘画风格沿袭了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运用传统绘画手法,颇具“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绘画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国画中线條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线条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既是艺术呈现的必要手段,又是表现美感的重要形式,是人们研究传统绘画无法跨过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此外,在用色方面,永乐宫壁画采用重彩勾填的方式,即墨线勾形、重彩填色,色彩厚重而丰富,绚烂而协调。壁画中各路神仙所持法器都富有装饰性,创作者在冠戴、衣襟、熏炉等装饰器物处沥粉贴金,使其绚烂夺目。
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传承古代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相关创作者可以通过壁画中的色彩、线条等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变迁,分析传统壁画的艺术价值。
二、当代中国工笔画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工笔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而深受人们喜爱。工笔画创作者多以精细的笔法对绘画对象进行细腻的描绘,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表现技法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中国工笔画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绘画技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画面表达、颜材使用和赋色方面,中国工笔画从壁画中汲取了大量的经验,并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而经久不衰,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笔者对中国工笔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部分工笔画创作者对于人物特定部位的描绘,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绘画语言。例如,在对人物的五官、须发、手指、脚趾等细节的刻画上,创作者会使用特定的创作手法。 再如,中国传统工笔画在用色方面,多使用矿物质颜料,用笔严谨,画面风格细腻,且艺术语言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早期中国工笔画创作者在创作时,大多先用线条勾勒出轮廓,然后着色,尽管线条也有力度的变化,但表现形式仍然较为单一。如今,工笔画笔法多种多样,有皴、擦、点、染等,其中皴法多用于山水画中,用来展现山石和树木的肌理效果。当代工笔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取山水画、花鸟画中用线和用色的方法,并在画面的构成、绘画意境的营造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面进行创新。我国工笔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未停止过创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审美风范。
首先,创作者要尊重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与绘画形式。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绘画的平面性,这也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是中国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中国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一般会忽略物体的体积、光影等,为观者直接展现物体平面的形貌,这也体现出中国画创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人们的生活环境、交流方式、出行工具等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画在引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后,虽然画面中出现了对体积、光影等元素的表达,但是画面整体仍然未脱离平面的特质,即与西方写实绘画的立体感相比,中国画只是在传统画面的基础上融入部分立体元素,但是画面整体的立体感并不强。以线造型是中国工笔画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者越来越重视以线造型。线条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早在明朝就已经有“十八描”的技法总结。清代以后,一些创作者仍不断在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对艺术语言进行创新。西方绘画中的光影造型与中国绘画中的以线造型分属不同的绘画语言体系,为了创新而生硬地将二者融合是不可取的。因此,绘画创作者需要进行探索,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如今,部分中国画创作者在以笔墨为艺术语言主体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的光影造型,将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关系转化为符合中国画独特审美理念的黑白对比关系,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关系转化为中国绘画中的空间层次关系,强调主观意识的引领作用,并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留白。
其次,创作者塑造的形象应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部分中国画创作者的重意轻形造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写实性人物画较少,同时,类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样的理论使得中国画创作者对客体物象的结构不够重视。中国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愈来愈密切,中国工笔画逐步向写实方向发展,创作者开始尝试通过作品展现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景物等。创作者通过绘画语言来展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多角度、多层次的形象,并且着眼于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
当前,部分工笔画创作者对继承和发展的理念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当前部分工笔画创作者在对作品结构的构建和形象的塑造上相比传统工笔画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创作者过分关注写实,忽略了对内在精神的追求,从而导致画面呆板且缺失意境。而对于现实题材,部分创作者的作品很容易机械化。因此,创作者要通过对画面的组织与构架使当代工笔画更具现代感、艺术感,摆脱照物写物的机械描绘,并在造型、笔墨、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在构图上,创作者可以突破传统的全景模式,大胆裁剪;在造型上,创作者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适度夸张,并整合细节,追求有“意味”的形。创作者只有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语言,并在传统绘画技法与绘画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解构”和“重建”,才能紧随时代步伐,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生活气息且具有创意的工笔画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工笔画创作者一直在探寻适合工笔画发展的创新之路。创作者要遵循中国画的本质特点,对中国画进行合理的创新。艺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流传至今的绘画思想和风格流派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因此,这些艺术主张也有被尊重、被继承和被发扬的意义。中国工笔画创作者应当站在中国画的立场上,理性看待并思考当代工笔画继承与创新面临的问题。
三、结语
如今,工笔画创作者应当在继承传统艺术理念的基础上,将工笔画创作与各种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吸收并借鉴不同的创作技法,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画种审美理念和艺术语言的融合,从而使工笔画作品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促进工笔画创新发展。优秀的工笔画作品需要创作者感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语言,最终达到内在情感与外在表达的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雄飞,俞旅葵.矿物色使用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刘凌沧.刘凌沧讲中国历代人物画简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
[4]殷双喜.图像与画意:关于当代工笔画的一些思考[J].美术研究,2017(1):5-9,89-93.
[5]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5(1).
[6]王海滨.当下中國画创作中的“用光”问题探讨[J].美术研究,2019(6):132-133.
[7]李传真.幻象·本质:工笔画当代情境中的“形”[J].中国艺术,2013(1):136-137.
[8]对话“工笔”:陈孟昕、李传真访谈[J].国画家,2018(5):2-11.
作者单位:
河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