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的创新探索与美学表达
2022-03-03李建龙
摘 要:2021年3月,编剧李威新作《敦煌:生而传奇》作为首部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横空出世。本文主要围绕《敦煌:生而传奇》这一纪录片的创新与表达展开研究,其主要通过具象化历史人物真实地还原历史,通过生活化的解说方式使内容表现更为深刻,通过古今文明对话彰显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纪录片通过这一新类型的创新形式和美学表达,把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更为真实的具象于大众视野,以期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并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开拓出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关键词:敦煌:生而传奇;纪录片创新;纪录片探索;美学表达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于历史的思索不再束缚于文字与图像,开始变得更为具体,因此剧情式传奇纪录片便应运而生,国外这种剧情式纪录片已经发展至比较成熟的阶段,像是2005年的《罗马帝国》和2012年的《美国商业大亨传奇》便是这类纪录片,而对于国内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敦煌:生而传奇》这部纪录片定义为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抛开敦煌本身的艺术和文化地位,其本身把视线聚焦在敦煌历史中不同节点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从人物自身出发,通过人物来推动历史的车轮以表现敦煌本身的历史变迁。
目前《敦煌:生而传奇》在上映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已超4700万,豆瓣的口碑评价更是有着8.1的高分,就这部纪录片本身来说,这次大胆的创新无疑是成功的,并且也从侧面说明了观众对于这一新类型的纪录片同样有着极大的接受程度。《敦煌:生而传奇》的成功,不仅仅为记录片的发展开拓出了更为宽广的道路,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纪录片进入大众视野的不同方式。
一、具象化人物——过去历史真实还原
《敦煌:生而传奇》中全程使用演员扮演历史角色,叙事性地还原历史事件。历史创造了时代,而人创造了历史。自古以来,在敦煌这个地方,吸引着无数的人前来,留下了数之不尽的传说,也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历史。《敦煌:生而传奇》的故事选择敦煌这个边陲小镇有几个历史节点。从关键的五个历史人物说起,纪录片通过人物传记和剧情演绎的方式,进行历史铺陈,真实地描绘历史,把一座饱经风霜的千年古城展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让现代观众透过历史长河的层层迷雾,去见证一座传奇之城的成长与辉煌。
历史人物还原这一要素是该片的最大特点。“以往讲到敦煌的伟大,多是向大众展示壁画、文书,但《敦煌:生而传奇》更关注漫长历史中走过的人的故事”,学术顾问常彧这样说道。纪录片中通过充足的历史调查依据和严谨的制作态度,将影视化的剧情式内容和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融合表达,最后展现出在班超、仓慈、武则天等众多传奇人物影响下的敦煌变迁。在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的第一集《烽烟骤起》中,选择的历史节点为公元73年,汉朝大将班超带兵36人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这由真实演员扮演的历史传奇人物与滚滚浪潮下开始闪烁的敦煌地区一起构建成为了纪录片的“骨骼”;而通过画外音的方式将历史片段串联起来的解说词则成为了纪录片的“血肉”。
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选择了历史中敦煌的五个重要节点,用叙事性的方式,通过冯小刚深沉的声线与多位演员的真实性演绎,把过去的历史娓娓道来。纪录片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不仅在艺术处理上恰到好处而且在内容的深刻性与视觉的观赏性上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审美感受[1]。敦煌历史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能看到经过多年沉淀的历史与事件,故事波澜贯穿整部纪录片,纪录片中这种对于历史情节的真实展现与故事曲折的真实演绎,加上学者解说和画外音串聯,使整部纪录片的历史真实性和故事性达到和谐统一。
二、生活化解说——描绘内容深刻表现
相对于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来说,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更加自如地运用了解说。纪录片解说实际上是人类对声音依赖的一种回归,在纪录片创作中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2]。在记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中,不论是冯小刚来进行解说,还是例如马伯庸、冯培红、森林鹿、常沙娜、森安孝夫这些中外学者的采访,不仅让这部纪录片本身的内容讲述更加丰满,同时也深刻描绘出了历史本身的样貌,让“敦煌”这座城市不再局限于纪录片表面的故事推进,而使纪录片本身描绘的内容表现得更加深刻。
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中,导演请来了冯小刚担任这部纪录片的解说工作,以往中国的纪录片旁白形式大多是以字正腔圆的语调来进行配音,而在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中,冯小刚营造出了具有生活观感的配音语调,纪录片的制片人万若若把冯小刚的旁白内容比作“章回体小说”的感觉,“我希望有那种让观众觉得我是在津津有味的跟他们讲、让他们听这个故事”,她如是说道。传播学的学者麦克卢汉曾发现,中国人的听觉系统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羁绊;而中国的学者也进一步证实中国的汉字是一种“声”“形”皆有的符号体系。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在汉字中找到中国文化对“声”的独特情感,比如“不露声色”“欢声雷动”“绘声绘影”等。所以说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视觉虽然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但是中国文化对于听觉的独特感受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在体现其作用的同时,更是表达导演自身思想意图的呈现。在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中,由艾美奖跨国团队制作,邀请陈晓卿监制、鲁安·麦根和孔·巍澜两位导演进行思想碰撞,邀请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进行配音,由影片《影》的编剧李威撰写旁白,还邀请马伯庸和常莎娜这些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和敦煌学者联手解说,采用杜比视界格式制作而成。这些著名人物齐聚一堂,足以体现两位纪录片导演在实现纪录片价值上的用心程度。《敦煌:生而传奇》是中国首部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表现的内容虽然是众多传奇人物和敦煌的历史兴衰,但是全片充满着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观看性。《敦煌:生而传奇》邀请冯小刚作为配音解说,其作为国内顶级导演,在年轻人群体中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导演通过冯小刚那深沉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声线,在刻画历史画面、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评价,让纪录片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其内容更加具有思想深度。
三、与历史对话——文化自信充分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曾指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3]。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正是对总书记指示的有力回应。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敦煌一直都是文化交汇之地,是一座中西方人类共同建设而成的文化宝库,并汇聚孕育出了光明璀璨的丝绸之路,为丰富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从历史人物的视角出发探索这座千年古城,描绘敦煌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深刻底蕴,见证着敦煌的衰败与繁荣,对于纪录片的故事性深刻展现,以年轻化和生活化的表述吸引著海内外观众对中国千年敦煌的目光,让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展现历史、传递文化的同时,饱含观赏性和故事性,传递千年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4]敦煌作为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生而传奇》对其精彩历史的演绎,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扇能够通向过去的大门,让观众在历史长河中感受跌宕起伏的敦煌文明,所以说这不仅是一部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精品力作,还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呈现。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大量从网络上传播的纪录片精品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这些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大都秉持着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思想,在遵循记录片创作原则的前提下,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突破。《敦煌:生而传奇》通过杜比视界和精美的服化道制作,真实地把敦煌这座蕴藏人类文化的殿堂展示给观众;通过人物演绎和还原历史巧妙的结合,把纪录片的历史真实性和故事性达到和谐统一;通过生活化的解说方式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联手解读,把中国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传播给了世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敦煌:生而传奇》作为国内首部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其创作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中国观众对于纪录片仍然抱有很大的热情,更是为今后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带来积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晨光.1989—2009年电视纪录片美学形态及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2):66-69.
[2]曾志华.让声音发出声音——纪录片解说的价值审视与回归诉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0):74-76.
[3]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1):2-3.
[4]张滢,黄小幻.风从敦煌来[J].中国民族教育,2016(11):20-21.
作者简介:李建龙,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