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煌的精神纪行
2018-09-18
诗歌月刊 2018年4期
(叶舟:《敦煌纪》,《人民文学》2018年第2期)
在叶舟的文学与精神世界中,敦煌是其“诗的首都”。从他的《大敦煌》开始,不断读到他关于敦煌的诗。他的《敦煌:卷轴》系列中先曾发表的《月亮》《沙》《深秋》和《帐篷》等诗,读后令人久久难忘。我一直以为,因为有敦煌,叶舟是幸福的。他也曾經说过:“穷人敦煌,像一万座恩情的村庄/将我带到中国的北方”“敦煌,和我相遇在痛苦的北方/一见钟情于痛苦的心上” (《引舟如叶·副歌》),正是敦煌,使“痛苦”的叶舟获遇至福,拥有了一座无比的“首都”。我不知道能有多少诗人会有叶舟这样的幸运与幸福,能拥有一座这样的“首都”?
《敦煌纪》凡十七首,仍属叶舟的“卷轴”系列。他以中国绘画中的卷轴方式次第展开其关于敦煌的精神纪行,敦煌的风、尘暴与河流,敦煌的乌鸦、马匹、羊与骆驼,还有敦煌的寺庙、法会、磨坊……与以往的敦煌诗篇一样,叶舟写到了其“首都”内外的诸多事物,特别是像“佛陀”“莲花”“法会”“佛龛”“经书”“菩萨”“金刚”“袈裟”“前世”与“来世”这样的事物和语词密集其中,构建了一个苍凉悲郁的敦煌世界。《敦煌纪》中有一首题为《寺》的作品,我以为很能够代表叶舟敦煌诗篇中的精神姿态——“耳朵一样的小寺 没有出处/亦无香火 像一个疲惫的人/停在沙山外 灰心丧气/但我知道 它内心的天空/一直鲜花着锦 观听着/世上的声音 不发一语/偶尔 我邀约斑鸠 雉鸡以及/神仙们坐下对饮 更多的时候/带来扫帚和水 闭关三日”。叶舟于小寺,于敦煌,他的《敦煌纪》,正是深入和体察其“内心的天空”的精神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