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调查与实践

2022-03-02罗建美丁子锐焦新颖

科教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性城乡规划专业课程

罗建美 丁子锐 焦新颖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31)

随着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展开与升级,高等学校工程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使命与挑战。2011 年城乡规划学成为新一级学科,说明原来以建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1-2]2016 年“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对城乡规划专业提出了“五位一体”的转型要求。2017 年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要求。[3]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将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4]在此转型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评估,进一步明确其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城乡规划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质量。本研究通过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满意度调查,对河北地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评估,为转型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依据。

1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满意度调查概况

本研究通过投放电子问卷链接推送的方式进行线上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北地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全体大三、大四在读学生与毕业生。回收问卷总数为203 份,有效问卷192 份。其中大三学生108 人,大四学生56 人,毕业学生28 人。调查课程主要为河北地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等25 门专业课程和野外实习与实践课程等5 项实践实习课程。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授课效果,课程专业性、前沿性、实用性评价与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的内容。

2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满意度评价分析

2.1 授课效果评价

授课效果主要从师生互动与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两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城乡规划原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等课程的授课效果满意度较高,而对地图学、地貌学、国土资源管理学和遥感原理的授课效果满意度较低。调查还发现,师生互动满意度越高,课程的掌握程度越高,说明课堂师生互动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例外,如虚拟仿真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制图,虽然课堂师生互动较少,但由于实操性强,掌握程度较高,学生对实践课的总体授课效果比较满意。

2.2 课程专业性、前沿性与实用性评价

从课程体系的专业性来看,学生对课程专业性的认可程度较高。从授课过程对相关前沿知识的学习程度看,除一些自然学科外,学生总体上认为授课过程中能够传递学科前沿知识。从课程的实用性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地图学、地貌学、测量与地籍测量等的实用性较低。总体来看,学生对具有专业技能性的核心课程评分高,对地图学与地貌学等边缘性课程的评分较低。

2.3 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分析

该部分从课时量与学生需求的关系及学生希望增设的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课时分布比较合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们认为课时分配有待优化。学生希望减少地图学、地貌学、测量与地籍测量等的课时量。希望增加三类课程:(1)72%的调查对象希望增加规划设计类课程;(2)64%的调查对象希望增加软件设计类课程;(3)35%以上的调查对象希望增设宏观社会经济类与实验实践类课程。根据以上结果,未来应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课程系统地纳入培养体系,增加实践技能的培养,形成完整的规划类课程体系。

3 我国部分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对比

本研究选取我国六所不同级别的高校进行城乡规划专业进行对比,发现各高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但课程体系中由于依托学校的差异性,往往具有一定的特色性。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工科院校,其城乡规划专业多是从原来的建筑学分离而成的独立学科,课程体系仍具有明显的“建筑类”特色;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与河北地质大学等,其城乡规划专业均是从原来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地理学)“理转工”而来,面向转型背景下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不涉及建筑类课程(表1)。

表1 我国部分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这些典型院校城乡规划课程体系的设置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六所大学都有综合社会实践,其中,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都具有美术、写生类培养设计素养的实践课程;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都有规划师职业实践的课程;还有部分院校开设经济学类的宏观课程。综合分析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类”与“理转工”两大类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及转型背景下的人才需求特征,未来城乡规划专业应该适当设置建筑学基础与设计基础课程,但其比例不宜太大,特别是在当前“多规合一”的新背景下,相关的宏观思维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4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4.1 转型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

城乡规划面临着从“建筑学”向一级学科转变、新工科改革与实践、工程教育认证、国土空间“多规合一”等一系列新的转型背景,出现了多“灯塔”引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多需求的特征,如工程教育认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相关课程实际上难以满足国土空间“多规合一”的需求,因此,在转型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尚缺少合理的课程体系。

4.2 “建筑类”与“理转工”两大类院校课程设置偏差大,缺乏综合互补型的课程体系

“建筑类”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明显的原建筑学特征,建筑基础与设计课程较多,宏观区域的经济社会与综合地理类课程薄弱;“理转工”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地理学的特性,在微观设计和建筑类方面薄弱。目前,城乡规划专业缺乏综合互补型的课程体系。

4.3 课程设置中综合性与专业性、特色性与边缘性的矛盾难以调和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广泛性与交叉性的特征,使得专业定位过宽,[5]虽满足了学习广度却在深度上不足。另外,城乡规划专业所依托院校为了突出特色,课程设置方面往往会增加特色性通识课,受总学习时间限制,课程深度不够,导致特色课程边缘化。城乡规划课程设置中综合性与专业性、特色性与边缘性的矛盾仍难以调和。

5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5.1 综合“建筑类”与“理转工类”课程设置优势,构建互补型课程体系

“建筑类”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紧随时代潮流,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6]在“多规合一”的新背景下,与“理转工”而来的城乡规划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综合取优,适当缩减建筑类课程,增加宏观区域的经济社会与综合地理类课程,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符合时代特征的、综合互补型的课程体系。

5.2 建立课程模块化教学机制,构建“课程自助超市”

在综合互补型的课程体系框架下,课程设置要具备灵活性、多样性,[7]建立模块化教学机制,构建“课程自助超市”。建立就业方向、考研方向、跨专业方向等多个系列模块;发挥课程共享优势,构建“课程自助超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与职业规划自主组合课程,利用靶向思维,减轻四年制较于五年制的劣势,实现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5.3 实行“引导+技能+自选”模式,寻求综合性与专业性、特色性与边缘性的平衡点

通过“引导+技能+自选”模式,慎重设置“引导”大一入门的专业课程,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目标,如设置学生满意度高的城乡规划原理、中外城建史、色彩素描等课程;“技能”培养主要在大二、大三年级,重在培养专业素养,兼顾综合性思维;“自选”阶段主要为大三、大四阶段,重在培养特色与个性,结合“课程自助超市”,实现综合性与专业性、特色性与边缘性的平衡发展,达到“多规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性城乡规划专业课程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