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PCI术后老年患者衰弱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022-03-02汤玉凤王敏姜云霞
汤玉凤 王敏 姜云霞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压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增加了高龄人群冠状动脉心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高龄人群的生活质量[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可短时间内恢复血流、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虽然PCI治疗效果较佳,但是PCI会因为术后易损性增加、抗应急能力减退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术后衰弱风险增高,临床研究表明衰弱程度较高的患者PCI术后更容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何有效降低PCI术患者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风险是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3]。因此,本研究对240例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衰弱诊断模型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学、影像学及生化指标等综合诊断可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240例。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有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存在1支或多支血管病变(≥50%)且一次性植入支架;②术后病情稳定,能正常沟通,具备简单的识字和书写能力;③年龄≥60岁;④首次行PCI治疗;⑤既往明确心肌梗死病史。(2)排除标准:①失语症、老年痴呆者;②帕金森、中度偏瘫等功能障碍者;③拒绝调查、不配合者;④合并新病情危重者;⑤纽约心功能(NYHA)[4]分级为Ⅳb级者;⑥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1.3 实验方法 本研究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标准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和病例资料查询两种方式进行基线资料的收集。具体内容包括:(1)术前、术后衰弱评估;(2)基线内容:人口社会学资料(年龄、性别、名称、联系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临床资料(吸烟、喝酒、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NYHA心功能分级、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置入支架情况。采用Fried衰弱量表[5]调查:测评分为体质量、握力、自评疲劳感、行走速度、体力活动等5方面。此外本研究拟采用SF-36中文版量表[6]。标准化后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信度0.81~0.83,效度0.74~0.78。
1.4 观察指标 (1)Fried衰弱量表阳性指标≥3个表明处于衰弱状态;1~2个阳性指标表明处于衰弱前期,0个阳性指标表明健康。(2)SF-36中文版量表:标准分值=(实际分值-该条目最低分值)×100/(该条目最高分值-该条目最低分值)。标准化后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衰弱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用χ2检验或Spearman分析方法;用有序Logistic线性回归对PCI手术前后老年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70~79岁共152例,占63.33%,平均年龄(72.68±8.42)岁;男性(62.92%)较女性(37.08%)显著偏高;文化程度以小学占比最高,中学次之,高中位居第三位,各34.17%、28.75%、15.00%;1~3个子女者占比最高,为89.88%;吸烟、饮酒者各占25.42%、20.42%;需步行辅助工具者占14.58%;睡眠质量以正常居多,占85.42%;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以Ⅱ级居多,占47.92%;无疼痛者占81.25%,72.75%来源于门诊。见表1。
表1 老年PCI患者一般资料分布
2.2 衰弱水平分布规律 根据Fried量表对240例老年PCI患者术前、术后2周时的衰弱水平进行评估,术前发生衰弱、衰弱前期者各占30.42%和56.67%,正常者占12.92%;术后2周时,衰弱和衰弱前期患者占比显著下降,各下降8.34%和15.00%,正常者由术前至术后2周时,其构成比上升了23.33%。而从术前、术后的衰弱转变情况来看,处于衰弱前期的老年PCI患者向正常转变的概率高达22.08%,有衰弱直接向正常转变的概率较低,仅为1.25%。见表2。
表2 240例老年PCI患者手术前后衰弱水平分布规律 例(%)
2.3 3组生活质量(SF-36、SAQ评分)比较 衰弱者SF-36评分(PF、RP、BP、VT、SF、RE、MH、GH)低于衰弱前期者,低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SF-36评分比较 分,
2.4 术后衰弱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衰弱、衰弱前期、正常赋值2、1和0时,老年PCI患者术后衰弱与生活质量(PF、RP、BP、GH、VI、SF、RE及MH等SF-36评分和AF、DS、PL等SAQ评分)呈负相关(P<0.01)。ROC结果分析显示:性别、步行辅助工具、年龄、CCI、NYHA心功能分级、置管紧急性、营养对老年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591、6.536、7.151和 6.835、6.124、6.927、5.652。见表4。
表4 术前衰弱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PCI手术应用率也逐渐增高,PCI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下壁、小灶、前壁侧壁)、心绞痛(不稳定型、稳定型、混合型)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故此类患者疲劳、抵抗力差的现象更明显,术后衰弱发生率更高[7-10]。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由于年龄较大,自身免疫力、新陈代谢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容易导致衰弱,增加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11,12]。
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衰弱、衰弱前期、正常赋值2、1和0时,老年PCI患者术后衰弱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这是因为衰弱患者偏高龄、多女性、BMI明显低于衰弱前期及非衰弱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13-16]相吻合。这是因为老年PCI术后衰弱患者的自身病变特点,老年PCI术后衰弱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PCI治疗难度增加,术后MACEs风险递增,同时增加了患者衰弱风险,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胰岛素分泌量降低,释放延迟,导致糖耐量降低,血糖控制欠佳,加之老年患者多存在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问题,增加了衰弱风险概率,故而发生衰弱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低于衰弱前期者,因此两者呈负相关。且在所纳入的众多人口社会学资料中,年龄、性别、子女个数、文化程度、步行辅助工具是影响老年PCI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行为更健康的老年患者抗衰弱能力更高,己婚有伴侣、子女数量少、有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PCI患者衰弱发生率较已婚无伴侣、子女数量多,运动不规律等PCI患者相比更低,这提示老年PCI患者日常生活方式的关注与干预,实施针对性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健康宣教十分必要[17]。
综上所述,老年PCI患者术前、术后衰弱与生活质量(PF、RP、BP、GH、VI、SF、RE及MH等SF-36评分和AF、DS、PL等SAQ评分)呈负相关。围术期衰弱状态分值越高,SF-36评分和SAQ评分(PL、AF、DS)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