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意义、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2022-03-02赵万里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冰上丝绸之路航道北极

赵万里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在拓展中国蓝色发展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2017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合作共识。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存在着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突破合作制约,建立互利共赢、健康、可持续的国际合作机制至关重要。

一、“冰上丝绸之路”合作重要意义

“冰上丝绸之路”开辟了“一带一路”往北极方向发展的新路线,也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下的延伸。“冰上丝绸之路”合作能够对未来我国蓝色空间拓展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以及战略价值。

(一)降低海洋运输成本,拓展蓝色发展空间

步入21世纪,随着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日益加剧,降低了北极域外国家进入北极地区活动的门槛,使北极的共同开发成为可能。刘惠荣(2016)认为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应当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北极航线可以成为延伸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海上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航线、对外经贸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胡鞍钢等(2017)指出“北极航道”相比“一带一路”其他海上航线有显著的运输成本优势,将产生极大的经济外溢性。[2]“冰上丝绸之路”合作,不仅降低了中国海洋运输成本,而且还有助于打破“马六甲之困”,避免出现过度依赖单一航线的局面,必然促进中国贸易体系空间布局南北均衡发展,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有效牵引。王沛(2018)结合中国经济地理空间现状,指出“冰上丝绸之路”将通过贸易体系和产业布局影响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3]一些学者已经建模并分析了通过北海航线进行集装箱运输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其他学者从经济利益至上的角度,研究了使用北海航线作为苏伊士航线替代路线的可行性(Miaojia Liu,Jacob Kronbak,2010)。[4]有学者探索通过北冰洋的新航运路线,特别是北方海航道(NSR)如果商业化,将可以节省约5000海里的距离和航行时间(Sung-Woo LEE,Ju-Mi,2014)。[5]开通北极东北航道,可以每年节约航运成本530-1270亿美元。其中,中国沿海港口至北美东海岸的航程照传统的巴拿马运河航线缩短2000-3500海里,上海至欧洲西部港口将比传统航线缩短25%-55%。

(二)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贸易发展

由于“冰上丝绸之路”的东北航道主要过境俄罗斯,因而可对俄罗斯带来巨大的贸易红利。同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环日本海国家的共同参与,需要环日本海国家的强大物流支撑。因此,必将对环日本海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可以预见,环日本海的主要港口城市:俄罗斯扎鲁比诺、符拉迪沃斯托克,我国珲春,朝鲜罗津,韩国釜山、束草,日本新泻、秋田等,必将迎来新的贸易繁荣时代。从北极航道开发到“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是内涵的量变更是合作的“质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开辟了“一带一路”往北极方向发展的新路线,也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的延伸。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帮助了北极经济圈的发展,能够对我国未来的经济拓展和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以及战略价值。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会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通道。北极海冰融化日益加剧,降低了北极域外国家进入北极地区开展活动的门槛,对北极资源的开发不再如以往一样困难重重,且已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全球变暖将在10年内导致北冰洋夏季无冰年,包括在三条北极航线上争夺北极资源和其他交通工具,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航运的开发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北极航道通行归属权和国际化管理问题一度引发激烈探讨。2020年前后,俄罗斯通过了对北极地区建设发展的一系列相关决策,决定将俄罗斯境内的北极地区资源基础转化为物质条件,并将北极海上航线变成一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向国际航运开放的交易区。北极发展的关键作用在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北极航道是连接俄罗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欧洲港口和亚洲港口的最短海路。从长远来看,这条交通大动脉将有望成为连接亚太地区和欧洲的最短纽带。

(三)参与北极区域治理,深化多边务实合作

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又是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在维持北极现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充分融入北极国际合作机制之中,能够为北极区域合作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杨剑(2018)认为外交、经济、技术和市场容量的优势,有助于中国在维护北极地区安全、绿色利用北极资源、平衡北极域内外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冰上丝绸之路”合作为中国参与北极环境治理、航道建设、科学考察、人文交流、制度设计等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有很多优势互补之处,中国可以为“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方面的支持,而俄罗斯则能够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资源、能源支持。俄罗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储备极其丰富,深化与俄罗斯北极能源合作,可以有效缓解中国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合作互补。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北极问题上,俄罗斯对中国的伙伴关系以务实的方式进行,俄罗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北极,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表明,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正在兴起,有关北极理事会和北方海航道的政策将更为务实。虽然中俄双边关系鼓励扩大对北极的合作,但俄罗斯出于对主权和安全问题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发展合作是有限的。Mia M.Bennett(2016)在《丝绸之路北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俄罗斯的角色》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大国,始终同中国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之所以能够得到两国的一致认可,是因为两国之间具有深厚的国际感情和早已建立起的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围绕北极地区进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活动已成为地区国际合作的关键领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伯朝拉海的普里拉兹洛姆诺耶油田建立了一个石油开采平台。两个国际巨头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签订了大型合作协议,预示着市场上大型竞争对手之间有了合作意愿,北极正在变成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源头。

(四)培育北极共生机制,实现共商共建共赢

丁煌和朱宝林(2016)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对北极治理的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利于在北极形成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新机制,进而优化北极治理。[7]北极秩序是共生型而非独存型的秩序,其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必然是域内外国家相互依赖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谢晓光等(2019)提出中国主张各国应超越地缘政治理念下倚强凌弱的权力观,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逐步将北极地区竟争为主的观念转向以合作共生为主的新机制。[8]北极地区无论资源开发和航道通行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科学考察与环境治理对北极带来的保护作用,都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重要议题。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北极国际合作新的发展方向,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当代国际体系深刻转型的时代大环境之中,各国对北极责任和共同的利益关切又将成为推动“北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源动力,多边对话协商机制建设逐步推动。2010年,中美建立了海洋法和极地事务年度的对话机制。2013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问题上进行了会谈。中国十分重视与北极地区以外的国家合作,与英法两国就海洋法和极地事务进行了双边对话。2016年,中日韩三国进行了北极事务高级别对话,三国在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北极商业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对话协商。挪威与俄罗斯之间关于划定巴伦支海与北冰洋之间海洋空间的合作条约,为北极问题的文明解决树立了一个积极榜样,是北极地区加强互信与合作的出发点。

(五)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作为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最大储藏地的北极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世界资源开发的“营地”。美国国家地质勘测局不止一次对北极海底的矿藏资源进行估算,最终得出的结果一致显示为北极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大约占据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据俄罗斯自然资源生态部推测,储藏在俄罗斯境内北冰洋大陆架之下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约有1000亿吨。尽管曾经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技术比较落后,但是全球变暖现象的发生致使北极冰层正以年0.9%左右的速度消融,使得未来北极地区资源开采工作不再困难重重,下一个继中东之后的资源基地极有可能属于北极。长期以来,中俄两国为了寻求共同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两国之间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和高效的发展方式。在此期间,两国高度互补互利,重点关注能源领域的探索的开发。直至今日,能源合作已成为中俄务实合作最突出的领域之一。

北极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它们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3.3%深埋于北极地下,所有专家一致认为北极大陆架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发这些资源也是完全可以盈利的。加拿大和挪威两国早就在北极大陆架的数十个平台内工作,产能非常高。据评估,俄罗斯境内北极大陆架约有90-100亿吨石油储量,俄罗斯的中长期目标是,开发北极大陆架并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产区。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多方面决定着该地区的发展,决定着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地质局公开数据表示,北极地区的潜在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和凝析油储量分别约有900亿桶、43.7万亿立方米和440亿桶,其中,天然气储量约占俄罗斯天然气总储量的82%。俄罗斯所需的铜、钳、钻、磷灰石精矿的主要开采地就是北极,现已开发地区面临着矿产资源耗尽的窘境,并且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丧失的一系列自然资源产地,预示着将来必须扩大北极地区的开采量。

2017年12月8日,Yamal①亚马尔项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项目在俄罗斯境内北极地区正式投入生产,Yamal项目是当今世界最大北极地区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供销综合项目,因此Yamal项目被誉为“北极圈地下璀璨的能源明珠”。Yamal项目是大型的北极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被称为中俄两国合作的“风向标”和“镇楼石”,同时该项目也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战略要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参与了该项目的运作,同丝路基金②丝路基金:由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外汇储备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投资基金,应用于“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服务。、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③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主要从事天然气和液态烃的勘探、生产、加工和销售。、道达尔公司④道达尔公司:主要从事润滑油相关业务。分别持有该项目20%、9.9%、50.1%、20%股份。截至2017年11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一份总产量为1418.88万吨的液化天然气长期销售协议。Yamal项目不仅吹响了北极资源开发的号角,而且担负着人类文明延续进步的重任,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现如今,作为中俄两国最大贸易合作平台的Yamal项目,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称为“最具代表性的北极合作项目”。Yamal项目60%以上的部件和模块平均在16天内即可通过白令海峡和北极东北部水道运输,比通过苏伊士运河少了近20天,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制约因素

“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在给各国提供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约束以及海域权属与通行制度约束。此外,由于北极特殊的气候环境影响,决定着建设中存在资金与技术的“双高”要求。另外,当前北极地区支点港口及配套设施支撑不足,航运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北极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

阮建平(2017)认为鉴于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冰上丝绸之路”将面临敏感的政治挑战。[9]美国政府认为,北极地区的利益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并认为这种利益具有广泛性,需要与盟国或其他国家的协作,共同争取和维护。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制定的航行规则,多次遭到美国的抗议。俄罗斯与加拿大曾提出以“扇形原则”划分北极地区海域,遭到了其他北极六国的强烈反对。环北极国家在为各自利益相互竞争的同时,却有一个共同的利益趋向,就是排斥其他非北极国家分享北极这块“蛋糕”。虽然各国在北极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北极军事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势必会加剧地区紧张,进而影响到“冰上丝绸之路”合作。

(二)受海域权属与通行制度约束

环北极国家的博弈主要集中在领土向北极地区的延伸上,部分北极国家相邻海域界限尚未划定,对于北冰洋大陆架归属分歧严重。由于《国际海洋法公约》的模糊性,导致北极国家以各种名义将大陆架向北极海域延伸,进而出现各自主张海域出现重叠的局面。在大陆架主权归属问题方面,作为“冰上丝绸之路”合作的主要国家,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主权声索并未被联合国所承认。在北极航道开发利用上也存在着矛盾和争议,例如加拿大认为“西北航道”是其内海航路,而俄罗斯认为部分“东北航道”是其内海航路。此外,俄、日、韩在日本海区域的领海宽度、领海基线、军舰的无害通过、海洋划界等问题也存在较多分歧。如果中国船只顺图们江而下进入日本海,在日本海航行以及穿过日韩之间的海峡、日本的海峡和水道北上或南下,还涉及到俄朝韩日的领海制度、航行制度、相关海峡的通行制度,以及俄朝、韩日的划界纠纷等问题。

(三)建设资金与技术要求“双高”

北极航线受气候环境影响极大,极端恶劣的气候,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都是目前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问题。以美国阿拉斯加为例,除去天然气的开采设备成本,仅天然气的运输设施建设就需要投入650亿美元,运送其他矿产资源所需的道路设施建设,每百英里需要投入4亿美元到6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其他因冻土解冻所造成的道路改建、后勤及保养费用等。另外,由于北极航道管理的缺失,导致运输成本增加。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北极航行准则,也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对北极航道进行统一管理。北极航道管理的缺失,导致的结果是沿岸国强制征收高额的护航费用,商船额外的运输支出居高不下,加之受当前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商船很难实现往返都能配货,空仓返程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支点港口及配套设施支撑不足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俄罗斯的北极地区相对落后,不仅缺少相应的机场、港口、公路、铁路,而且连破冰船的数量也捉襟见肘。航路沿线基本上是冰冻区域,港口稀少,海岸线经济欠发达,只能靠两端的港口腹地的支撑。由于北极航道是新开辟的航道,海上导航、护航、支持补给等岸线设施严重不足,给安全航行带来威胁,而这些设施在短期内很难建立并完善起来,而且这些基础设施要修建在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层上,对于修建的技术要求极高,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盈利。从北极沿岸港口的支撑能力来看,俄罗斯北极地区由于长期处于高纬度,每年的冰期较长,大部分港口常年处于冰封状态,极端的自然条件影响着港口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致使港口支撑能力不足,即使是条件较好的摩尔曼斯克港的年吞吐量也仅仅是1000万吨左右。

三、“冰上丝绸之路”合作路径选择

“冰上丝绸之路”需要各国之间增强政治互信,本着共商共建共赢的原则,推动多边合作。对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指出: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①《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治理思想》,http://theory.people.com.cn

(一)推进中俄海洋合作

1.建立中国东北协同开放机制。中国东北地区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开发开放,促进优势资源整合,推动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区域全方位接轨。李铁(2018)提出以中国“东北振兴”和俄罗斯“远东开发”联动发展为重点,通过“东北先行,点上突破”逐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合作。[10]中国东北地区装备制造、资源能源、原材料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雄厚,与俄罗斯远东相比,比较优势明显。中国东北地区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辽宁自贸试验区和吉林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要建立东北地区港口、道路、区域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建立取长补短、统筹发展的高位协同机制。

2.加快中国东北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中国东北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面向“冰上丝绸之路”、辐射东北亚、承接欧洲腹地及北美地区的陆海空立体大通道。辽宁省要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作用,进一步整合完善辽宁主要港口,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吉林省应积极与俄罗斯和朝鲜合作推进和拓展图们江地区借港出海,建设珲春海洋物流中心,推进图们江三角洲国际物流网建设。黑龙江省满洲里、绥芬河口岸是中国内陆最活跃的对外口岸,铁路直连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内蒙古东四盟与蒙古国口岸相接,可形成新的连接东北的陆路通道。要以东北哈尔滨到大连铁路为主干线,整合东北物流渠道,建立东北工业与物流运输走廊,直接对接北冰洋航线。构建海洋物流出海出关大通道,加快实施东北港口利用北极航道的试运行,为东北融入“一带一路”建立更加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的蓝色经济通道。

3.促进中俄海洋产业合作。一是促进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开展海洋油气资源联合勘测、开采,加强输油管道建设,开展石油化工高端产品联合研发,加强油气矿产加工园区合作建设。二是加强滨海旅游合作。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购物休闲于一体的边境旅游经济带。三是开展海洋渔业合作。俄罗斯远东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中俄可在渔业资源调查、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贸易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四是探索海底稀有矿产勘探、可燃冰开采、修船、造船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4.推动中俄科技合作。北极航线的全面开通,不仅需要气候、环境、科考活动航运数据等方面的科学考察,而且需要技术支持。俄罗斯对于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北方海航线全面开通后,俄罗斯必将发挥重要影响。中国要在极地技术上与俄罗斯加强合作。中国可利用北斗通讯导航系统为“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提供通讯服务,以不断发射组网的“吉林一号”遥感卫星星座体系为例,可为北冰洋区域提供每十分钟一次的扫描图像信息,为航行提供精准的海情、冰情与气侯预报。导入中国的5G技术,可解决航行船只的稳定即时通讯问题并建立海陆空多维联动的航行安全体系。此外,中国大连有中国北方重要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可在破冰船制造、极地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二)推进环日本海国家合作

1.构筑日本海区域合作共生机制。建立环日本海地区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共同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推进务实合作。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增强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建立政府间、地域间、城市间、企业间等多方位合作机制,协调利益关系。以信息交流为基础,在海洋资源合作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贸合作、海洋金融保险、海洋城市建设、海洋人文交流等领域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推动日本海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近年来,日本为了提高北极的研究效率,将各个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所持有的资料共享,并推进资料共享国际组织的建立。

2.促进中日韩北极理事会观察员之间的对话协商。中日韩三国同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在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合作中均有开发北极运输通道、扩大本国对外贸易的共同愿望。韩国希望其“新北方政策”能够与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对接,与俄罗斯远东连接,利用远东和北极资源,促进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产能转移。韩国提出要将俄罗斯海岸外的北海航线与拟议中的俄罗斯通向朝鲜半岛的油气管道和铁路相结合。中俄北极航道建设方案,引起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认为,俄罗斯海岸外的北极航线经济利益巨大,安全意义突出,因此日本应该积极参与制订关于北极航线新规则。在此背景下,日本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的对话,围绕着北极航道的开发,日本企业尝试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尝试与中俄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油气资源开发合作。2018年6月,日本与中韩两国就北极开发在中国(上海)举行第三次高级别对话,发表了共同声明。中日韩三国在“冰上丝绸之路”合作中,有共同合作追求,应构筑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

3.建立日本海国际经济共同体。以跨日本海航线的开通为前提,建立连接东北亚各国的跨日本海亚欧大陆桥,形成高效的陆海联动式东北亚物流网。目前,日本海区域已经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组织与体制,如GTI、中韩FTA、TPP-11等,有的合作体制与协议正在进行中。随着“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发展,当下应进一步加强环日本海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各国在经贸、能源、物流、旅游以及科技、环保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建立综合保税区,予以通关、税收、结算、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三)推进北极国际合作

1.参与北极环境保护与治理。近年来,北极冰川融化、臭氧层空洞、“北极霾”等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加强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中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缔约方之一,在全球气候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冰上丝绸之路”合作中,要尊重北极沿岸国家环境保护法,寻求同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领域的合作,切实加强监管,保护北极海洋生态环境。

2.促进北极航运合作开展。积极开展北极航线试航,对于东北航道,应继续扩大中国商船常态化通航规模,对于开发条件尚不理想且存在航道法律争议的西北航道,中国可优先选择依托科考船开展试航,待获得较为充足可靠的航行数据资料后,再逐步开展商业试航。在开展北极航道航行试验的过程中,中国要重视加强同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等非北极国家的合作,学习和利用他国先进的航行技术,加强航道信息、航行资料的获取,增强抵御北极航道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能力。要提升极地船舶制造技术,在材料制造加工、基础试验、船型设计和相关船用设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加强研究,在学习国外先进船舶设计理念、建造工艺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为发展北极航运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

3.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中国要在海洋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观测预报等方面加强与北极国家的合作,掌握“冰上丝绸之路”合作重要支点港口建设区的水深条件、底质类型、潮汐、海雾、海冰等基础数据。拓展中国参与北极理事会工作组的项目范围,共建北斗卫星导航基站,提升中国科技标准在北极国家内部的认可度。积极派遣科学家参与北极理事会的各类学术会议,提升中国科技型提案的数量与质量,增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

4.积极与北极原住民组织合作。根据北极原住民组织的政治影响力,中国应重点发展与萨米人和因纽特人的合作,获取原住民组织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理解与支持。在北冰洋暖化背景下关切北极原住民权益保护与文化传承,关切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的议题与提案,关切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及资源开发对原住民生活的影响。尊重北极原住民组织在北极治理中的参与权以及对惯常土地的拥有权,与北极原住民组织建立适当的协商与沟通机制,尊重其参与国际规范构建过程的权利,对关乎原住民切身利益护持的提案予以支持。

猜你喜欢

冰上丝绸之路航道北极
北极有个“放屁湖”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商船北极航行的经济性评析
俄罗斯当代北极政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
北极
中国商船北极之旅的意义与思考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基于模拟仿真的航道双向通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