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生活,做有诗意的德育

2022-03-02安徽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242700程嗣武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德育教材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242700) 程嗣武

作为一门学科,德育的外显形式就是教材教学。但是,它的外延却是生活的全部,这一点与学校管理是相融相通的。生活有多广阔,德育就有多广阔。德育工作应避免以本为本,照本宣科的形式。相反,因为德育的独特性,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它应该有一个更为开放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提供帮助。

只有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德育才会有更多的现实针对性,有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的地方,才更为有效。德育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重在从细微处入手;德育只有抓得及时才能抓得实在,只有抓住细节才能抓出实效。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种理念去思考德育:把课堂上的德育内容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把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演变成德育的实践,这样德育就显得更为灵活而机动,教育效果就更为明显。在忙碌的工作的间隙,上一节有生活气息的德育课,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有诗意一点,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以下就以一次即时的操场上的德育课来进行阐述。

一、从实践中来:案例再现真实情景

2019 年10 月26 日,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召开。我校组队参加,分中小学部共派出52 名运动员,校领导班子和体育教师带队,我是总领队。运动会就是一个试金石、炼金炉,期间,我们捕捉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个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个案一

在整队出发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件校服被遗漏在休息处。这时,教师让大家检查自己的衣服是否带了。大家都说自己的带了。有一个学生背了书包,教师让他翻一下书包,看看是不是他的校服,结果这个学生很不耐烦地对老师大叫:“我带了。”这一喊,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个案二

400 米接力赛开始了。由于比赛项目比较多,体育教师没有及时赶到起跑地点。到比赛开始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一个选手身披黄马甲,衣服敞开,就像个蝙蝠侠一样,在赛道上作秀似的跑步。结果可想而知,取得小组赛的最后一名。

个案三

有几个学生在餐厅吃完饭以后,都说这里的饭菜比学校的好,表现出对原来学校伙食的不满。可实际上,这里的饭菜是每人每餐20 元,而学校的饭菜是5元的标准。

这三个案例都很简单,第一个案例属于礼貌教育,属于交流方式不恰当;第二个案例属于集体荣誉感教育;第三个案例教育的点是认知的片面性,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所有一切似乎都可以归到感恩教育这一点上来。按道理说,作为一所乡村学校,学生能去参加一次区级活动很不容易,每个人都应该很珍惜,可事实恰好相反,学生表现出对老师、对比赛、甚至对学校的不满。我觉得,这暴露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德育往往是照本宣科,离开课堂,学生无所适从。问题就是机遇,困局就是开局,我决定临时给学生上一堂“操场上的德育课”,在真实的情景中把感恩教育细化到今天的点点滴滴表现上。

1.课堂组织

我们迅速把所有的选手集中起来,找了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组成一个临时班级。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特殊的课。我们席地而坐,地就是我们的座位;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今天我们组成一个临时班级。没有班干部,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当好自己的班干部。

2.教学过程

(1)数字说话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算一笔账,就说说我们的运动会吧。第一,大家参加训练,学校按每人每天6 元补贴早餐费,那我们40 个人一天要多少钱?

生:240元。

师:那我们一直训练了10天呢?

生:2400元。

师:第二,大家到这里比赛,学校每天都要派两辆大客车接送,按一次600元算,共四次,多少元?

生:2400元。

生:那这两项就用了4800元!

师:是的。还有,第三,每位同学的运动背心和短裤是学校提供的,按每套50 元算;为了让同学尽量少带东西,学校每天提供两箱矿泉水,每箱也按50元算。这一共是多少钱?

生:2200元。

师:第四,我们的中餐是20 元一个人,每餐40人就餐,一共两个中餐,又是多少呢?

生:1600元。

师:大家想必已经算出总数来了吧?

生:8200元。

(有学生在底下说:“这么多钱啊!”大家开始窃窃私语)

师:这还不是全部,我们为大家购买的运动器材,老师的辛苦指导,等等,学校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取得运动会的成功保驾护航!

数字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俗话说,付出需要回报。我们的付出不在意回报,但是,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学校就是在这样默默地为他们付出,不求回报地付出。

(2)以情动人

师:这两天,所有的老师都是无偿为大家服务,把整箱的水扛过来,清早陪大家坐车到城里来,到食堂陪餐;如果有人没来,老师都急得什么似的,到处找;比赛结束,老师要把你们一个个集中起来,一直送到家长手上为止;比赛的时候,老师们为你们加油,给你们打伞,自己淋湿了也不在乎;成绩出来了,老师比你们还着急,跑前跑后地看结果……按理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比赛。

师:怎么“好好比赛”呢?

生:发狠跑步,跳远一点……

师:是的,这两天我看到了你们奋力拼搏,勇于竞争,我为你们骄傲。但是,有几种情况我们评判一下:一是大家都看见了的,一个同学对着老师大叫,前提是老师着急着要把丢了衣服的同学找到;二是有个同学穿着黄马甲跑步;三是有人吃了这里的午餐,就开始嫌弃学校的伙食……

(说到这里,那个冲老师大叫的学生把头埋在别人的背后了,另一个穿着黄马甲跑步的学生一脸难过地看着我,更多的人是认真地看着我。没有人说话。不过他们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应)

师: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又不改正。大叫的可以去跟老师道歉,像小飞侠一样跑步的可以来跟大家说说原因。

(我看见大叫的那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声“对不起”,转过身已经是满脸泪水。“小飞侠”走过来,难过地对大家说:“对不起,我错了。”)

师:还有这里的伙食呢?

生:这里20 元,当然比我们那里好了。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这一笑,比说什么道理都管用!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3)归纳提升

师:今天这堂德育课,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四个字——学会感恩!你们的老师,是唯一一个跟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时时把你放在心上的人。今天,他们以老师的名义在为大家服务,我们要心存感恩;每天,老师都苦口婆心地告诉你们如何做人,我们要心存感恩。我们要多为别人想一想,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问题。我们要把这种感恩之情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在赛场上拼搏,珍惜每一次比赛的机会;我们在课堂中努力思考,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机会;我们要在社会上认真做人,展示出我们学校每一位学生的风采。

尽管有那么多学生,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大家听得都很认真,也很仔细。我觉得,教育的效果达到了。

二、到生活中去:德育工作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还停留在课堂里、停留在答题上,这直接导致了德育成了一门知识学习的课程,淡化了它的导行功能。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正在形成,迫切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而最有效的引导莫过于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及时点拨。导行的最好时机就是当实践中、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小学校真正的德育应该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它不仅开在课堂上,还要开在生活中,开在每一个即时发生故事的角落里。像上述案例,在操场上发生,最好的教育场所就是操场。如果回到教室再来说这些话,恐怕学生对当时的印象也就不那么清楚了,特别是当时学生的那一吼,过去了学生可能早就忘记了,这时的教育效果肯定就不明显了。所以,我们提倡将德育课开到现场,开到生活中。

1.要把德育课开在现场

德育是一门导行性很强的课程,其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实践中学会实践,在行动中学会行动,这也决定了德育应该有一个更为开放的情景和更为开放而灵活的教育内容——向现场要质量。比如“规则”这个单元,教材中列举了很多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大多是以图片形式呈现,按照我们以往的做法,无外乎教师做点课件,搜集点资料,师生在课堂上说说,任务就完成了。可是,这样完成的教学任务效果有多大呢?毕竟教材的虚拟情景和现实场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也就是某些优秀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却做不了乖孩子的症结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到校园里去走走,找到排队、就餐、课间等等所要遵循的规则,再来进行拓展加深印象,恐怕教育的效果会好得多,至少他们对在学校应该如何遵守规则有了认识,今后走上社会,他们就能进行情景迁移,规范自己的行为。开展现场的德育,更容易把道理说得实在,把教育做得更有效。

2.要把德育课开在各处

生活无处不育人,生活就是我们德育教学的大课堂。我们的德育教材经过一次次改进,渐进性和生活化逐渐增强。我们要用好教材,要学会用教材教。我们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实现德育目标;同时,我们还要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为原点,生发出更多的学校德育课程。教材中有的,我们要教,而且要结合生活实际去有效地教;教材中没有的,我们要撷取生活中的精华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比如,“交通安全”一节,教师要告诉学生有斑马线的地方要按规则行走,同时把过马路“左右看”这一安全意识渗透给学生;同时带着学生“按顺序”走出教室,在校园里“靠右走”,让大家知道怎么做才是安全的。这样开在现实中的安全教育课就显得更加有效。生活是个大课堂,把德育开在现场,教师要有德育的意识,随时随地发现教育资源,随时随地把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中,与教材内容融合起来,让教材更接地气,让教学变得更加开放灵活,让德育变得更为即时有效。

3.要把德育课开成常态

教师要有意地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收集起来,提炼出来,反馈回来,化整为零,把德育做成常态。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知道每个阶段学生德育要达到什么目标,之后再带着这个目标来反观教材的处理,反思素材的整理,寻找目标的落点。德育不应该仅仅依靠课堂上来进行,它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而这个常态化的实施途径是部编教材教学和生活教育的结合。把德育开成常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与学校活动结合,从集体活动中发掘教育案例,丰富集体主义教育素材;二是与平常活动结合,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元素,弥补教材教学不足;三是与特定节点结合,从重要节日和突发事件中提炼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4.要实现多学科的德育渗透

德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要实现以德育教学为主、多学科渗透为补的德育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的学科教师都要了解德育的阶段目标,并且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现在有的小学课堂教学要求各学科教案要写上德育目标,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我看大可不必,因为教育是动态生成的,德育的渗透也会随时调整的,关键在教师有没有德育意识。要实现多学科的德育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沉到课堂,开展校级的现场课和片区的现场课以及区县一级的观课交流,开展常态化的德育交流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诸如QQ群、微信群,进行即时的案例分享,共同寻找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点。这才是真正检测德育是否落实的有效方式。

实践—理论—实践,就是我们新时代德育效果提升的路径和标准,这也是使我们学校管理生活变得有诗意的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德育课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