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03-02江苏灌南县实验小学223500
江苏灌南县实验小学(223500) 李 白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学鉴赏价值,教师要及时把握德育渗透时机,顺利启动德育教学机制,以满足学生心智成长的需求。小学生对古诗词最为熟悉,名句积累也比较丰富,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做出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德育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发掘古诗词的教育潜力,使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人生价值观。
一、背景推介渗透,建立德育起点
古诗词的产生有其特殊背景,教师在具体介绍相关内容时,要注意做好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古诗词背景学习中获得思想启迪。古诗词中有大量忧国忧民、爱国爱家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推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深度发掘,从作者和作品背景介绍中接受思想教育,以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古诗词作者大多有报国之志,其经典名句流传千古,教师从历史背景角度出发展开引导,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
如五年级上册《示儿》这首诗,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的一生写了大量的爱国诗作,他在临终前写下这首《示儿》,读来令人动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何等的胸怀!即便病入膏肓,他也不忘收复国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辅材料展开阅读,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学生开始独立阅读和思考,对相关内容做整合处理,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对学生的个性观点给予一定矫正,鼓励他们结合爱国主义精神展开关联思考,将古诗词阅读学习推向深入。在学生有所感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诵读比赛活动,给学生提出一些诵读要求,让学生掌握情感基调,注意运用抑扬顿挫等多种诵读方法,对古诗做直观展示。学生进行诵读准备,教室内书声琅琅。
再如五年级下册《从军行》这首诗,是王昌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作者围绕戍边将士的征战生活展开构建,表达爱国之情,写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概。教师从组诗写作背景开始介绍,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理解,特别强调“黄沙”“金甲”“百战”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感受当时戍边战斗的激烈,对作者讴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展开个性化解读,课堂互动交流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先组织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展开互动讨论,使学生逐渐达成学习共识,特别是诵读比赛活动的推出,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诵读体验中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接受思想的洗礼,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德育渗透,而且在诵读展示和互动交流中,学生获得的思想成长也是多方面的。
二、内容梳理渗透,启动德育思维
古诗词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时,要注意做好德育渗透,结合诗句内容做延伸处理,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中形成德育认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不高,教师要对古诗词内容做深入梳理,提示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展开分析解读,在内容解读中形成思想认知。“意在诗外”,这是古诗词学习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对古诗词字面意思做深入发掘,还要有延伸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做深度理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这首诗时,教师先针对这首诗的背景做解读:“这是一首讽喻诗,当时中原大部分地区都被金人占领,而南宋朝廷却苟且偷生,纸醉金迷,在西湖岸边歌舞升平,作者对此极为愤慨。”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后,开始展开内容梳理和解读。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展示,找到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把握了诵读节奏,在诵读展示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情绪。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推出集体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诗句解读讨论,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深度解析。学生有了知识积累,自然能够矫正思维方向,展开对应的讨论,逐渐形成系统性的解读认知。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给予更多提示,确保课堂互动交流顺利展开。
再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围绕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因为时局动荡,杜甫走在逃亡的路上,看到家国破败,看到百姓们渴望和平,听闻收复失地,欣喜若狂,诗中流露出杜甫的家国情怀。教师从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人身份展开解析,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这首诗,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杜甫关心底层人民的疾苦,其诗风带有鲜明的爱国爱民情结,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引导,为德育渗透创造契机。
学习第一首诗时,教师先对古诗做介绍,特别是点出诗歌的讽喻性,为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奠定了基础。第二首诗中,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极为鲜明,学生掌握古诗情感基调后再展开内容解读和分析,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启迪。古诗词内容极为丰富,而且与时代和社会有多重关联,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进入诗词核心,在深入研究中建立思想认知。
三、名句鉴赏渗透,提升德育品质
古诗词中的名句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诵读、背诵、鉴赏古诗词名句,能获得丰富的学习启迪。名句鉴赏需要关注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在鉴赏方法传授、鉴赏程序组织、鉴赏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在德育渗透、思想成长等方面进行引导,能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形成思想品质。名句之所以称之为名句,不仅是因为其语言精美,更重要的是其思想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哲理,这才是其魅力所在。
龚自珍写了大量的《己亥杂诗》,大多体现其政治追求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中的名句时,要从思想品质塑造的角度展开教学。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名句,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全诗的名句进行推介。教师鼓励学生深入研读名句,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展开深度解析,揭示名句的深刻内涵。学生开始了个性化的鉴赏:“作者看到当时社会呈现出一派沉闷的气象,而且是人才匮乏,科技滞后,呼吁老天能够帮忙,将需要的人才都赐给我们。”“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要有独具慧眼的伯乐,及时地发现这些人才。统治者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人才,让人尽其才。”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思想解读做进一步的引导。
学习《己亥杂诗》,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名句,然后进行名句鉴赏,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迪,帮助学生构建鉴赏思维基点。学生从国家民族大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才的重要性,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思想触动,树立了发奋读书、成为有用之才的理想。名句本身带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借助名句鉴赏渗透德育内容,其教学调度效果更为突出。
四、训练组织渗透,强化德育体验
在古诗词教学训练设计时渗透德育内容,这是最为自然的选择。教师在训练题目筛选、训练形式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找到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能够形成强化训练的动机。改编、仿写、诵读、鉴赏、搜集、讲述、表演、游戏、竞赛等,都可以与古诗词训练相结合,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将更多新的训练内容纳入其中,并关注德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个人品格。
如五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在这首诗中,作者利用丰富的影像,向读者展示了“江南枫桥夜泊图”;在这幅画中,有“月落”“乌 啼”“霜 满 天”“江 枫”“渔 火”“客 船”等 物 象,这些都属于江南特有的风景。教师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做介绍并进行教学引导:“作者仕途不畅,心情不佳,到处游山玩水,看到苏州运河的夜色,顿时有感而发,借助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最为精美的江南水乡图。先诵读这首诗,画出节奏,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素材,对这首诗做深入解读,然后将其改写成一首白话诗,或者画一幅画,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对训练内容做主动探究。教师巡视,要求学生在字画中渗透一种思想,体现出豁达、开朗、乐观的精神。
再如五年级下册《村晚》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很美,有山、有水、有落日,还有牧童和老牛,配上短笛的脆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学生快速进入诵读环节,达成了熟读成诵的目标。教师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如果让你来做一个对比,你现在生活的小区环境是怎样的?你能够做出清晰的介绍吗?”教师推出对比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契机。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比较熟悉,自然能够给出及时的回馈。他们详细介绍自己小区的环境特点,对小区的美景做重点推介,其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师首先对古诗词创作背景做介绍,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引导。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改写,或者创作插图,运用丰富的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冲击。在改写和创作插图的过程中,教师又要求学生渗透某种思想,这是典型的德育渗透,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德育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五、读写应用渗透,促进德育内化
在古诗词运用环节渗透德育,体现了古诗词学习的活学活用。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让学生在生活交际、书面表达等方面进行应用体验,从思想角度展开内化处理。如在平时的交流会中运用古诗词,这是情感表达的自然选择,凸显的是思想品位;在读写活动中运用古诗词,体现的是格局和思想,也与德育关系密切。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给学生传递更多正面的信息,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建立思想品质。
如五年级上册王维的《山居秋暝》,其意境描绘极为丰富,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要求学生做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静景、动景以及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和探索,对古诗内涵做深度发掘。为促进学生的习作内化,教师设计了实践应用性训练任务:“选择一处景物展开细致描写,用上这首诗中的名句,看谁运用得最恰当。”学生开始阅读古诗,对相关名句做重点解析,然后搜集相关信息,找到读写起点。有学生选择描写野外登山的情境,自然用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有学生选择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用上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名句……
再如五年级上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始成于作者随康熙出山海关的途中,他用最为凝练的笔法,写出了思乡之情,成就了千古名篇,让人读来顺畅自然,情绪瞬间升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创作,选择熟悉的主题,模仿其句式构建方式做个性化展示。虽然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韵律平仄,但其感觉灵敏,很快就有新作呈现出来,如:“走一路,看一路,风景无处不丰富,生活真富足……”教师对学生的仿写情况做总结,指导学生做修改,并从思想发掘角度展开讲解,给学生以更多的心理触动,让德育渗透自然完成。
教师先做古诗词解读,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和探索,建立名句应用意识。然后,教师特别推出古诗词名句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给学生带来心理冲击。学生有了自觉应用名句的习惯和意识,其思想会显得更有深度,内心会逐渐得到成长,这无疑是德育渗透的结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古诗词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受到文化的熏染,还能够从古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秀品质。古诗词中有不少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爱国诗,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做好教学融合设计,将古诗词教学与德育对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够带来丰富的学习激发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品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