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出了读写课的神韵
——评《动作指导出神韵》一课

2022-03-02刘恩樵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刘勇神韵例文

◎刘恩樵

认真阅读了刘勇老师的“动作描写出神韵”的教学实录,我的脑子里生成了一个关于课型的概念:读写课。刘勇老师通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将读与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读教写,以写促读,教出了读写课的神韵来。可以说,此课给我们提供了读写课教学的优质范例。

1.只取一瓢:读写课的一种策略

作为教学文本,《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转化为教学价值的资源很多。从内容上来看,让学生领悟“要实现大目标可以先实现小目标”的道理,还可以分析父亲的独特教子方式,更可以就此分析如何对待朋友等;从方法上来看,可以学习本文的拟题技巧,也可以学习本文的叙事方式,还可以学习其心理描写的方法,更可以学习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经验”等。

俗话说:“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面对着可谓“弱水三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刘勇老师“只取一瓢”,在引导学生面上理解—了解故事内容以及比较作者原题“悬崖上的一课”与编者拟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各自特点之后,直奔课堂教学主题,即根据“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动词运用精当的特点,进行点上学习—“动词描写出神韵”的知识与方法,并强化训练。

“教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刘勇老师以读写相融的思维,选择了“动词描写出神韵”这个教学内容,且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动词的精准运用为基点,演绎出颇具神韵的读写课。

从刘勇老师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内容处理,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王荣生教授对课文价值的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理解。显然,刘勇老师是将《走一步,再走一步》当作“例文”来处理的。作为基于写作的阅读课,他将《走一步,再走一步》处理成“例文”,运用文本中精当的动词描写来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准确运用动词。一节只有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既要读又要写,时间是很有限的,面对着面广量大的文本与训练内容,“只取一瓢”不能不说是一种恰宜的策略。

2.靠船插篙:读写课的一种范式

“靠船插篙”作为一句俗语,指的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处理事情的方式。刘勇老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其实就是体现了“靠船插篙”的思想,按照这样的思想,刘勇老师提出了“随文微写”的教学范式,而这种范式恰是读写课的良好范式。

“靠船”即“随文”,“插篙”即“微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瘦弱的“我”在小时候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之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走下悬崖的经历。为了详细地记述攀悬崖与下悬崖的过程,作者在几处使用的动词十分精当。刘勇老师就此对《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动词进行了条分缕析,提炼出了动词运用中三把金钥匙,即“合乎现实情境—准确化动作”“呈现独特的‘他’—个性化动作”,以及“分解动作过程——细致化动作”。三把金钥匙不是简单的概括,而是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基础,结合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其他文本中的典型用例,以及一些著名作家关于动词运用的观点等,让学生对三把金钥匙的使用有着真切的感性经验。

“靠船”靠得好,“随文”随得好,接着设置情境,让学生当堂“插篙”“微写”,学生自然“迅速埋头,奋笔疾书”,笔下也就有了富有“神韵”的动词描写了。

3.掘井汲水:读写课的一种期待

作为基于写作的读写课,“动作描写出神韵”一课的最终目标还是落在“写”字上,“写”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或者说,这节课是在“掘井”,“掘”动词描写之“井”;最终目的在于“汲水”,“汲”动词描写的“神韵”之“水”。“

掘井”且能“汲水”才是读写课的真正期待。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刘勇老师基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读写教学是如何“掘井”的。

首先是“聚焦”。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读写教学中,刘老师聚焦动词,不及其他,路径与方向极为明确,绝不旁逸斜出。

其次是“整合”。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读写课,但绝不局限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而是大量地援引材料,有其他例文中有关动词运用的材料,还有学生作文中的动作描写等,刘老师将这些材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此外,还引用了一些作家关于动词运用的经典句子。这些例子也好,名人语句也好,无不是“劲往一处使”,即指向动词运用的精当,从而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再次是训练。本节课中的训练其实包含着两个层面的训练:一是对例文中动词运用精当的理解性训练,这种训练是让学生“进得去”。刘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例文中动词使用的精当妥帖,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真正理解“其所以然”;二是进行微写作的整体综合性训练,即设置了“天啊!我要迟到了!我赶紧起床……”,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之前所感悟到的经验进行实战训练。这种训练是让学生“出得来”。从学生现场的微写作情况来看,这节课上,学生确实是“汲”到了清新甘甜的“水”。

可以说,学生的实际生活就本是天然的写作水源,只要我们“掘井”的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善于引导,自然可得汩汩之水。刘勇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正是懂得掘井汲水,巧用读写结合教学之法的明证。

猜你喜欢

刘勇神韵例文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Dispersion and damping rate of Langmuir wave in space plasma with regularized Kappa distributed electrons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三)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刘勇:捕获“天溢”的北极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