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代入有妙招,多重支架破藩篱

2022-03-02王俊珍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弦支架作文

◎王俊珍

2020年11月,有幸听了游云云老师的一堂作文课—我要找到“你”。该课是针对初三学生写作“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的写后指导课。整堂课,游老师以学情为基础,通过诊断学情、情境代入、唤醒体验、还原生活,真正做到了问题源于学生,指导基于学生,学习利于学生。我们看到,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重新审视了日常写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而且厘清了写作思路,丰富了写作体验,拓展了写作境界,破解了以往写作自设的“藩篱”,实现了更大的自由,走向更为真实而生动的表达。

一、基于学情的反思式支架

反思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作文素材雷同,落入俗套,但他们本身不一定自知。从认知角度来讲,学生只有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获得情感和理性的认同,才能由内而外地激发写作热情,走向写作的更高境界。游老师搭建了反思式支架,呈现学生“病”文,引导学生发现,真正让问题“晒”在阳光下,为后面切中肯綮的指导奠定了基础。

在这堂课中,游老师针对两个突出问题,通过两次例文展示和研讨,形成“反思式支架”。

首先,聚焦“你”,反思精准审题。游老师精选了两个例子,由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作文中的“你”是混乱的。指代不明,表达混淆,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审题不细致,思路不清晰。两个例子,简单明了,极具代表性,加上聚焦于人称代词,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从而突破第一道反思关。

其次,运用猜想,反思素材选择。游老师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支架—猜想法。他分类呈现出本次作文出现的写作对象,请学生猜测可能写到的故事情节。学生看到蚂蚁就想到抱团逃离火海、齐心协力运走毛毛虫;看到落花就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母亲就想到感冒了无微不至地照顾、冒雨送伞……之后,教师屏显学生作文实际内容,竟与猜想毫无二致。雷同的背后是虚构情节,这是很多学生应付考场作文的通病,为立意而编造故事,自身情感浮于其上,何谈打动别人?

通过反思式支架,学生建立了自我和文本的重新链接,但这样的指导,还是建立在学生文章本身基础上的小修小补。实际上,游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要把学生引向另一个大视野、大境界。

二、基于生活的发散式支架

生活本身是最好的作文素材,而学生囿于课堂和校园,无法感知生活大天地。加上功课压力大,容易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观察、体验和感悟都不够。但实际上,信息时代的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只要有足够的敏感和用心,世界尽在掌中。何况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往蕴藏着爱、情怀甚至哲理,学会体察,静心感悟,才能拥有独特的生命觉知。

哪个“你”能拨动“我”的心弦?游老师基于现实生活,以精选图片和文字的方式,搭建了打开视界的发散式支架。他呈现出一系列感人的画面,配上简洁而动情的文字。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历史需要我们记住和感动的实在太多。游老师的图片看似繁多,实则有选择地提取了2020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从逆行战疫的钟南山、张定宇等有影响力的人物,到抗击疫情、抗洪救灾中无数普通的医护人员、武警官兵,再到平凡生活中不知道名字的保安叔叔、深圳义工,更有身边陌生的家长等。大时代,主话题,平凡人,烟火气,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真实生活的大门。

谁说象牙塔里的学子是井底之蛙?你看,游老师带领下的学生,忆起了乌镇风情,听到了乌达木的《梦中的额吉》,看到了对面小饭馆热情的老板娘、寒风中的快递小哥,感谢隔离期间送菜、扔垃圾的志愿者,还学会了用另一种眼光和情怀去感知老师、父母的爱,比如老师在奖品上的留言,烫发后美丽自信的妈妈。

三、基于课文的范例式支架

游老师的课堂体现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从认识到实践,从整体到细节,从身外到内心。本堂课中,通过前面两个支架,学生基本上解决了审题、素材等问题,那么,如何把这种经历和感受化为文字,传递给读者,引起共鸣?游老师从课本中找范例,剖析、变形熟悉的文本,形成作文框架表,借范例打通由认识到写作实践的路径。

首先是找准拨动“心弦”的点。“拨动”是一个动作,凡是动作必有聚焦,学生只有找到聚焦点,才能找到启动文章写作的密码。游老师用三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选择“拨动”的点。可以是一处风景,比如紫藤萝花,流向人的心底,拨动“我”的心弦;可以是一种食物,比如儿时的春酒,让“我”忆起了真正的家醅,拨动“我”的心弦;可以是精神上的感动,即便说不清理由,也时时拨动“我”的心弦。不管怎么样,学生必须去发现,去寻找,在细微之处见到波澜。

其次是理清拨动“心弦”的路径。作文框架表以“三步走”的方式,通过《藤野先生》,形成鲁迅版《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在这里,游老师强调了心弦波动前“我”的心理状态、心弦是怎样被拨动的、心弦波动时/后“我”的心理状态,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范例。而在“心弦是怎样被你拨动的”这部分,明确要求“事件”和“细节”。细节是文章的血肉,也是打动人心的关键点。作文教学中最忌讳“知识型教学”,道理讲了不少,学生仍难以落笔。游老师不讲知识,却让学生模仿此框架,思考如何将题材变成作文思路,指引明确,成效显著。

至此,学生实现了立意、选材、结构方面的重新构思,文章已见雏形;学生已经脱离固有窠臼,突破传统藩篱,实现了新的建构,立意、境界和思维都有了大提升。

四、基于个人的体验式支架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深刻独特的情感体验,能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力。优秀的作品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强烈触动,产生迫切愿望,写作时仍时时被感动。这种感觉通过文章传递给读者,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情感体验。

“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显然是一个抒情意味比较浓的题目,也必须深情写作,真情取胜。“拨动”触及了情感最深处,既是个人的情感波动,也必须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学生对文题、对事件的感觉,是写好本文的关键。

针对此,游老师搭建了“以声传情”的体验式支架,化繁为简,叙事传情。他请每位学生认真地把题目读给同桌听,并切实感受读这个题目时的内心感受。学生开始读时很不好意思,声音小,害羞,尴尬,但当这句话多次从口中传出,当这种真心实意的表白在空中传播,慢慢地,学生似乎真的被感动了,迫不及待而深情满怀地告知对方,仿佛那个文中的人就在眼前:“我”和“你”面对面,讲述着那个难忘的过往,回忆着共同的场景,有一种浓浓的情感萦绕在教室里,久久不散……

课堂到此,通过多次搭建支架,学生在情境代入中完成了对作文的重新审视,从理念到实践方面都实现了飞跃。从课堂现场分享的学生作品来看,这是一节指导有方、生长明显的课。范例中的学生以“坚守”为立意,写“你”的琴声拨动“我”的心弦。全文选用身边人,写身边事,叙述朴实,描写生动,情感真挚,感触真实,不仅作者从中获得了启迪,读者也被打动,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综上,游老师善用支架式教学法,巧立支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通过代入文本情境和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深度体验,深入思考,从而打破束缚已久的写作藩篱,进入更为广阔而丰富的写作胜境,收获写作的乐趣,把应试作文变成美好的成长体验。

猜你喜欢

心弦支架作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鸡毛蒜皮”也能撩动心弦!
丝动心弦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心弦上的景致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