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点巧排列,文脉中贯妙布局
——并列式结构及分解分论点

2022-03-02谢军蓉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范文论点仪式

◎李 艳 谢军蓉

一、范例欣赏

快速阅读下面三篇范文,边阅读边画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范文一)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其实,“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会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选摘)

(范文二)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

外在的形式承载着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恰如《大学》所云:诚于中,形于外。

仪式感可以点亮生活,为我们明确每一个人生节点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自古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的礼仪,这种古老的礼节何尝不是一种仪式感?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学校为年满十八岁的学生举行盛大的成年礼,这样的仪式可以让他们明确成年的意义,在仪式感中体悟肩头的责任。《周礼》中除了嘉礼,更有吉礼、凶礼、军礼以及宾礼,每一种“礼”,都诠释着仪式的重要性。虽然现代社会中许多繁文缛节早已退出历史,但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礼仪文化却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仪式感可以呼唤梦想,让人们更加信仰未来,于绝望的土壤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逆溯民国岁月,我们看到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所学校坚持在炮火烽烟中保留学校的形式,时至今日,长沙及昆明依然流传着西南联大的传奇。坚守八年,西南联大为国家保存了重要的科研力量,也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卓越人才。困厄之中,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璀璨于茫茫夜空的希望之星辉。

仪式感可以继往开来,让我们一面告别过去,一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总有一些时光节点的仪式,成为生命或民族的丰碑。七十多年前,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彼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从此中华民族跨入了崭新的时代,那场盛大的仪式,令多少中华儿女热泪盈眶。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许多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麻木的神经深陷物质世界的尘埃,而仪式感却是那尘埃中开出的花,以淡雅的芬芳呼唤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仪式感不是柏拉图的精神乐园,它需要现实的阳光雨露去滋养,生活有了仪式感,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

(范文三)

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 侯杨梅

原本高冷的甲骨文成了萌萌的表情包,变得魅力四射,深受网友欢迎,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让传统文化走出去……

让传统文化火起来……

创新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能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让传统文化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甲骨文手机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生机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定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文化自信。

1.学生交流每篇范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2.三篇范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

明确:都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了三个分论点,而且三个分论点表达形式相同或相似,呈并列关系。这样行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结构严整。

3.小结:并列式结构是分论点从同一层面的多个角度或侧面平行展开,共同论述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

二、方法探寻

1.小组交流:三篇范文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范文一:三个分论点共同阐释了中心论点“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内涵,从“是什么”角度展开。范文二: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述了“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从“为什么”角度展开。范文三:三个分论点呈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多种方式,说明了中心论点实现的途径和方式,从“怎么办”角度展开。

3.课堂小结。

(1)并列式分论点的常见类型。

分论点并列式:把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从“是什么”角度对中心论点的内涵进行阐释:从“为什么”角度对中心论点的价值、意义等进行分析:从“怎么办”角度对中心论点的条件、做法、途径等进行说明。

此外,还可以把几个平行的事实论据并列起来,构成论据并列式;也可以按照中心论点关涉的不同对象对中心论点进行横向分解;还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中心论点进行纵向分解。

(2)拟写分论点的要求。

要独立。在内容上要各自独立,不能交叉。

要一致。分解的角度要一致,要么都从“是什么”角度分解,要么都从“为什么”角度分解,要么都从“怎么办”角度分解;要么以时间为经,要么以对象为纬。

要贴切。要紧扣中心论点,最好嵌入关键词。

要整齐。句式要整齐对称,能构成排比句。

要精练。最好控制在15字左右。

要醒目。独立成段,也可以放在段首或段尾。

三、模拟演练

1.以“坚强”为关键词,从“是什么”角度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示例:坚强是对自我的坚持,对尊严的捍卫。

坚强是对灾难的轻视,对未来的希望。

坚强是不屈不挠的抗争,前赴后继的勇气。

2.以“人生需要冒险”为论点,从“为什么”角度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示例:

冒险能激发我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

冒险能赋予我们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力。

冒险能激活我们敢于创新、不拘一格的思维。

3.以“学会赏识”为话题,从“怎么办”角度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示例:

赏识,需要一双发现不凡的慧眼。

赏识,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赏识,需要一颗真挚诚恳的心。

学生阅读文题并完成写作任务。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中学;448000)

猜你喜欢

范文论点仪式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春色几许(简谱)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Talking strategie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