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道”与“术”

2022-03-02明,王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教校园文化应用型

张 明,王 拓

(柳州工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然是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应用型大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植根于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来,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道”

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产教融合为导向,这是由应用型高校本身的定位决定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在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除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将区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职业道德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校园之中;第二,在建设主体上,应用型校园文化建设除了高校自身外,还必须强化与地方政府、与区域特色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实现建设主体的多元参与。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校园文化建设的“术”就是不断丰富和创新区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职业道德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形式、平台、方法、手段,真正体现应用型校园文化的应用型、职业性、行业性特色,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我国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应对国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浪潮在全国兴起。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主要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培养研究型人才转变为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要求、产教高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传统高校学生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结构上更加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证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紧密地将生产和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把行业、企业的需求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实现上述目标除了要明确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这些明确要求外,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校园文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是应用型高校一切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内涵式发展不仅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期待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外延式发展模式进入到内涵式发展阶段。实现内涵式发展不仅包括建设一流学科和双一流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同样面临着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内容,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深植根于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之中,而校园文化刚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校园文化是应用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不仅能够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可以激励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企业文化,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精神能力源泉。总而言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提出来的,最早提出软实力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他把文化作为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浪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部分,作为新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从校园文化和高校文化软实力两者关系上说,软实力建设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直接需求,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际来说,提升文化软实力刻不容缓。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经过近几年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但相对于教学楼、师资队伍、办学规模、图书资料这些硬实力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则相对滞后。应用型高校既无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无大批文化创新人才,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必须从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品牌校园文化入手。通过将行业文化、地方特色优秀文化、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在中国众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走出一条新路,才能真正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文化软实力。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术”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诉求,也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直接体现,不同于当前个别地方高校出现的工具理性超越价值理性的偏激,以应用型为导向的高校更强调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在统一。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高校的基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等,也就是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在应用型高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融入区域优秀文化价值理念、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在应用型高校中形成一种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学生能够受到激励,做到产业文化进入校园,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

(一)物质文化:坚持系统谋划文化载体,重点实施校企共建数字化校园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载体包括校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育教学环境、学院形象标识等。构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校园物质文化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坚持各文化载体的系统性。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众多,不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亦或是教育教学环境和学院形象标识都要坚持系统思维,全局意识,从整体上深入研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契合度,努力实现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校园标识上相互配合紧密围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导向来建设。具体来说,校园自然环境中的山林湖草命名应积极融入企业、行业、产业元素;人文环境要凸显专业导向,把专业知识、专业要求融入到物化的一些人文景观中;教学环境能够呈现职业元素,积极把企业的质量标准、管理要求变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守则。其次,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众多,而校园文化标识系统和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则起着关键的作用。校园标识系统承担着对外宣传办学理念,对内凝聚发展共识的作用,应用型高校校园标识系统应区别于传统的研究型高校,在校园标识系统中更多采用反映应用特点的一些企业行业元素符号,对外提升应用型高校在社会的辨识度,对内提升学生对职业和专业的自身认同感。与校园文化标识相比,从应用型大学的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的布置、到实训设备的选用、再到实训过程的管理皆可体现职业标准。最后,坚持数字化校园建设,搭建校企文化融合新渠道。《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作为应用型大学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互联网把行业与高校、企业与高校连为一体,通过应用型高校自有网络媒介及行业企业自身媒介的融合交流,能够把行业企业优秀的物质文化转化为应用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积极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应用型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育人空间。

(二)精神文化:坚持以凝练应用型大学精神为主线,强化职业精神培育

校园精神文化在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解决的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这个核心问题。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必须从应用型大学自身的办学定位出发,坚持以凝练、传播大学精神为主线,以塑造职业精神为重点,主动吸收和借鉴行业、企业、工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积极传承和创新区域城市精神,形成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并重、学术与应用兼顾、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富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校园精神文化。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本身是应用型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主动吸收和借鉴行业、企业、工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积极传承创新区域城市精神则是应用型大学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产业、行业、企业中所强调的质量、品牌、安全、责任、创新等意识正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所必须要融合和关注的,而城市精神则是应用型大学需要积极融入的,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从这一点上说,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精神与所在城市的城市精神是共生共荣的,理应在大学精神中融入所在城市的城市精神。此外,职业精神也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培育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只有把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专业专注融入到应用型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才能从校园文化的内核上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价值导向,也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制度文化:坚持以构建现代应用型大学章程为核心,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形成系统的成本分摊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大学制度的产生是伴随着大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甚至可以说,一部大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学制度演变史,大学制度既是办学者为贯彻自身办学理念而物化的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文化。应用型大学制度不单单是自身内部制度体系的汇总还应该包括与地方政府、产业、企业联系、协同育人的制度。应用型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就是明确地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同时又把这种带有明显导向性的思想和理念内化为应用型大学的制度建构。因此它建设的核心就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以构建现代应用型大学章程为核心,二是完善内部的治理体系。从构建现代应用型大学章程的角度出发,必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化,以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并在办学理念、宗旨和人才培养方面凸显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该明确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关联,紧密结合地方优势产业,课程上要侧重于实用性和有效性,在章程制定上要积极邀请区域产业、行业、企业代表参与,确保应用型大学章程反映应用型高校特色。在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方面,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从外在治理结构层面,要形成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参与并协调校企合作的机制,如制定企业参与应用型大学建设减免税收的政策,并从制度设计层面允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一定正当的收益。内在治理结构方面,校级和二级院系的校企合作理事会要从制度上保证其真正参与决策,形成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和收益分享机制。

(四)行为文化: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塑造和融合校园文化行为链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系统的直观体现,校园行为文化涵盖内容广泛,既包括校园的管理行为文化、教学行为文化,又包括科研行为文化、文体行为文化,但无论哪种行为文化都是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综合作用下的集中呈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学院的行为文化要围绕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各种行为文化活动的塑造与融合。所谓塑造是指为实现目标管理而采用的不断强化的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行为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文化产生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必须要按照校企融合、理论与技能并重、教学与生产结合、教师与师傅于一体的思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真正让双师型教师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实现校园行为向职场工作行为和职业行为的过渡。所谓融合,即在避免校园行为文化走向“趋利”的前提下,将企业优秀的行为文化融入到应用型校园行为文化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国家“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用型大学将紧密围绕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体系,通过对接企业行业文化,主动搭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科研行为、文体活动行为层面融合平台,进而打通应用型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公共文化素质技能—职业化技能,真正把职场对职业人的行为文化要求转化到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行为养成中。

猜你喜欢

产教校园文化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