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2022-03-02刘华卿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政治资源

刘华卿,尹 力,宋 勇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的新媒体不断发展更新,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为代表的各种自媒体、新媒体逐步取代报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获取各种新闻资讯的主流方式。为适应媒体变革新形势,以报刊为主的权威媒体开始探索纸质媒体电子化、网络化的转型发展之路:从 2008年南方报业等传统媒体纷纷尝试全媒体的新业态[1],到2014年人民日报基于移动互联网推出融“全媒”于一体的人民日报客户端,再到目前各级各类传媒机构纷纷转型为“融媒体中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业务流程到产品功能融合发展的趋势已成为新时代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向。在此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课题。

一、融媒体及其传播环境特点

(一)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的概念是在全媒体传播业态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媒体组织主动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编审质量高和新媒体传播效果好的互补优势,融合文字、图片、动画和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介载体的传播优点,打造出的集“全媒”于一体、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型媒体产品。融媒体不仅在传播同一内容上利用多种媒介增强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引入互联网思维、把不同媒体的采编流程、内容审核、产品形态与传播渠道等融合到一个平台上解决,使产品具有全媒介、全功能、全时空、一体化的综合优势[2]。

(二)融媒体传播环境的特点

融媒体作为一种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的新型媒体产品,其所塑造的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媒介融合化。融媒体传播环境下,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不同媒介载体往往融合在一条信息产品中,从不同角度传播同一信息,以多感官刺激增强信息内容传播效果。(2)信息数字化。信息数字化是融媒体发展的基础,正是数字技术发展破除了不同媒介载体的编辑壁垒,才使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表现方式深度融合成为可能。因此,融媒体传播环境要求信息处理各环节的从业人员都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工作。(3)传播网络化。融媒体的传播以桌面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借助“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时空传播。(4)产品一体化。融媒体所打造的综合性信息服务门户,融合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功能、实现产品一体化发布。不仅能充分满足人们对阅读或视听的个性化需求,还综合了双向互动交流功能,通过评论和点击量实时了解受众意见和兴趣,不断改善受众体验。

综上可见,融媒体产品以互联网为渠道获广泛传播,以内容质量高、功能体验好深受年轻人喜爱。它在提供优质传媒服务的同时,也在养成人们随时查看最新消息、享受阅读视听同步进行等信息获取偏好。

二、融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以下简称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是指存储在各种载体上、可用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所有信息资源。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充分利用融媒体思维和技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这其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保证优质内容供给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础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丰富的内容资源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两大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脱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无关联等问题。当代大学生是与互联网媒体相伴而生的“00后”新生代,他们对社会热点和网络新媒体关注度高,更喜欢接受分享型、互动型的信息传播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空间,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呼应学生现实关切,才能真正承担起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责任,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融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学习借鉴融媒体“资源通融、内容兼容”的新思维[2],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一个能深度融合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各种要素的融媒体教育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在“内容为王”的网络传播时代,建设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必须以丰富的全媒体内容资源作为支撑才能取得应有效果。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至少需要以下三大类内容资源:(1)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教学资源。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育目标,精心制作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优势的教学内容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的全时空教学。(2)时政新闻类学习资源。大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关注度高,选择内容质量高的融媒体时政新闻链接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增加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3)学生课外活动的信息资源。通过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可以发布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各类课外活动的照片、视频等活动成果,在宣传正能量的同时也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最贴近学生的素材资源。

(二)融媒体环境下开发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面临更多困难

融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更多挑战。(1)海量网络资源带来更多信息干扰。网络传播环境是权威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媒体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关于同一主题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海量信息良莠并存,而互联网的非线性传播也很容易让人在信息查阅中迷失方向,这些都对师生查找优质内容开展教学活动造成更多干扰。(2)学生日常活动信息需要系统收集转化。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基本普及的环境下,学生在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互联网的浏览轨迹、甚至日常作息和消费习惯都会在相关系统中留下记录。这些日常生活学习数据能够为一线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参考,比如: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借阅信息、浏览轨迹了解学生的兴趣关注并在教学中给予必要呼应,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的异常作息或消费行为等问题及时开展思想行为引导。所有这些数据必须通过系统收集和深度分析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而这远远超出了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权限范围。(3)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融媒体融合全媒体信息进行一体化传播的特点,能带来良好的受众体验,但却给教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带来技术障碍。因为教师一般只需要截取整条资讯的某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而融媒体产品的内容拆解往往需要运用多种专业化编辑软件才能完成,这种经济和时间双重成本投入会降低教师开发利用新型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综上,融媒体传播环境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技术手段和内容资源,也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必须站在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高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建设,才能把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问题

融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以互联网为环境基础、以信息加工管理软件为技术支撑、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对全媒体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存储和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全过程。当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具备千兆互联网接入、校园WIFI全覆盖等基础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能较好支持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但是,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主体职责、资源维护更新和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远不能满足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共享程度低

目前,融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已引起高校关注,但具体到资源的建设,多数高校没有统筹规划、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教务处会从课程建设角度购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课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会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购买相关的课程、案例或试题资源,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会配置思想政治类教育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或在部门网站上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或以光盘数据库形式仅供本部门教师参考,但总体分布散乱,既缺乏统一分类标准、也没有一体化的检索服务平台,资源共享程度非常低,远不能适应融媒体环境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求。

(二)资源加工程度低、更新慢,适用性较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既需要阐释理论知识的经典案例教学资源,也需要联系时政热点和学生生活的现实内容教学资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对时代性和现实性要求更高。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普遍存在资源加工程度低、更新慢等的问题,对教育教学一线适用性较差。一是购买的资源中无论精品课程、还是案例素材,都因为出版发行周期较长而做不到紧跟时政热点、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需求。二是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资源更新较快,但基本上以电子书或整篇文献收录,不经加工很难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三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照片、视频等内容资源,往往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辅导员个人手中,没有公共渠道供一线教师获取利用。

(三)资源配套建设不足,未形成有效的服务支持体系

融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要收集、整理全媒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更需要提供全媒体的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和技术支持。因为各种媒体格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转变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内容。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因年龄、家庭环境或其他因素,在编辑加工全媒体信息中存在各种困难,需要学校提供一个全媒体信息编辑加工环境、或技术培训服务。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都存在重资源数量、轻配套服务的情况,没有相关制度来明确配套环境建设、技术培训或代加工服务的职责,造成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图书馆等部门都在购置教育教学资源,却都没有针对教师在利用资源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资源数量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不匹配、资源服务项目少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查找教学资源最常用的途径是自主开发( 71% ) 和网络查找( 69% ),半数以上老师每周花费在查找或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上的时间超过10小时[4]。这充分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严重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要。

四、构建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路径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管理层对融媒体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些工作是教师个人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学校只提供相关政策或资金支持就够了。但实际上,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除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外,既要应对各种教学检查、质量评估,又要利用业余时间做学术研究、撰写论文。面对融媒体环境下获取和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困难,很多老师无法做到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因此,构建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广大教师提供资源和技术双重支持,是高校与时俱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所需和必然选择。

(一)提高资源共建意识,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因此,高校领导层必须站在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总体任务的高度,树立全校一盘棋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理念。面对复杂多变的融媒体传播环境,一方面学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内容资源是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必须从学校层面统筹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多部门分工协作、一线师生广泛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另一方面,所有师生也都应该认识到,人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能有效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能更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需求[5]。

在实践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应该统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规划及管理运行,根据教务处、学生管理处、各教学院系、图书馆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各部门原有职责,确定其在资源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将资源建设有机融入各部门日常工作,统筹构建管理与服务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具体方案如下:(1)教务处负责协调教育教学资源发布平台与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衔接,联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图书馆制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媒体格式适用本校网络教学平台;(2)图书馆负责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制定资源上传的内容和格式标准,统一分类管理,提供检索、咨询和其他资源加工服务;(3)学校各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收集、提交任务,鼓励一线师生主动发掘提供身边可用资源;(4)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网络存储设备以及资源平台的技术支持维护,为平台管理员和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二)依托数字图书馆,建设统一的资源平台和数据库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应采取多方参与建设、集中管理维护的模式进行,充分整合资源分头收集和统一审核整理两项工作流程的优势,保证资源的内容质量和时效性、适用性。依托高校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比较可行的途径,原因有三:一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二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成熟的数字化资源加工、存储与统一检索技术;三是图书馆拥有信息资源加工整理的专业团队。

1.融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发布平台建设。融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发布平台的建设,要以方便广大师生利用各类资源进行学习为原则,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点进行平台规划设计。资源发布平台可分四个功能区:一是日常思想政治学习区,主要发布或链接时政要闻、重要文件和党团组织学习资料等。二是学生课外活动展示区,主要发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报道等资料。三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区,集中展示学校购买的思想政治类精品课程和本校教师制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频、课件等课程资源。四是资源服务区,提供本地教育教学资源检索、网络学习资源导航、相关媒体编辑软件下载等服务。

2.全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由学校图书馆整合原本分散在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和相关院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按媒体类型和学科内容分类整合成不同的数据库;再通过跨库检索技术,构建面向不同数据库的统一检索访问出口。数据库可采取分级管理运行:一是原始素材数据库,广大师生收集提交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媒体信息资源,都可以直接进入原始素材库临时保存。二是加工素材资源库,由资源管理团队按相关标准进行内容审核、分类标引后,编辑加工成可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知识单元,转入加工素材资源库,供所有教师直接检索利用。三是课程学习资源库,由资源管理团队联合思想政治课教师,按照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教案讲稿和作业试题等教学文件进行分类整理,上传至课程资源库,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

(三)广收统审,建立优质全媒体资源体系

融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应该是内容丰富的全媒体资源体系。为实现内容丰富,必须建立广泛的资源收集渠道;为保证资源质量和适用性,则应该确立统一的审核入库标准流程。

1.建立广泛参与的资源收集渠道。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高度普及、人人都可以随手采集发布信息的融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师生广泛参与的全媒体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布平台也可以设置素材收集通道,全体师生都可以通过实名注册方式登录系统并提交自己收集制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首先,一线教师和辅导员应该是资源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可根据课程教学或日常教育管理需要,随时从互联网、权威媒体公众号或客户端收集时政报道、新闻图片、会议讲话、影视片断等各种媒体信息作为素材资源;也可以通过调查走访挖掘、制作学校所在区域的历史人物、文化古迹等地方特色资源[6]。第二,图书馆员作为资源建设专业人员,应该把不同媒体渠道收集加工思想政治类信息资源充实数据库作为日常工作内容。第三,各管理部门职工可从日常工作产生的照片、数据、音视频等资料中,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人物事迹、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材料作为素材资源,定期提交数据库;第四,广大学生可随手拍摄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各类活动,并将图片、视频提交数据库作教育教学资源。

2.确立统一审核入库的资源加工流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承载着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正确价值观培养的责任,必须有人工审核环节来保证其内容权威性和价值导向正确。资源建设管理团队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制定资源审核与加工标准,并对收集到的原始素材资源统一进行审核编辑、标引加工,最后按媒体类型存入相应数据库。(1)审核编辑。审核编辑主要针对资源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如何,是否属于反面事例,是否涉及现实人物的隐私、名誉权等问题。对于反面事例的资源入库前一定要加以分析评论,提醒师生正确利用;对于涉及人物隐私、名誉权的资源要进行匿名化处理[5]。(2)标引加工。标引加工主要针对资源的外在形式进行,包括为资源标注类目、关键词,媒体格式、容量大小,采集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最大程度为资源的选择利用提供更多参考信息。统一审核加工,是提供高质量资源检索服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类目标引合理、检索选词规范,才能帮助使用者精准找到所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加强资源团队建设,不断创新资源服务方式

融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体系建设既需要领导层统筹规划、也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既离不开师生广泛参与,也需要专业核心团队全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核心团队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图书馆资源管理人员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等几方面的骨干力量构成,主要负责制定资源审核加工标准、资源数据库更新与资源发布平台的运行维护。此外,根据广大师生需求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加工利用服务也是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利用,因此资源建设团队必须把自己放在资源服务提供者的位置,针对师生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利用中的各种困难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第一,普及网络信息检索知识。通过定期讲座对广大师生开展信息检索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师生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查找所需内容资源的能力。第二,开展融媒体采编技术辅导。帮助师生掌握图片、视频的拍摄和编辑加工技术,一方面有助于大家收集高质量素材,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利用全媒体素材制作教学课件提供帮助。第三,提供个性化资源服务。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开展“来料加工”“资源定制”等服务,比如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多媒体资源的格式转换、音频视频资源的剪辑加工等等。总之,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融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环境,资源建设团队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随时关注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根据环境变化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为一线师生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支持服务。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政治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资源回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