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路径的高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开展研究

2022-03-02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专业英语

何 俊

(湖南城市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第二课堂”一般指在一课堂教学计划外的,结合国家、地方及高校自身的办学需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全面能力为宗旨的形式灵活、内容多样、覆盖全面的各类校内外活动[1]。第二课堂不仅是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科学设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

在国外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对于美国不同年代教育学文献的分析,如Thwing, Charles[2],Stewart.W.[3],Cuevas,Geovanni and Kralovec,Etta[4],可以发现美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探讨大学生课外活动与自身课业的关系及找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平衡点,这和我国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类似之处。外语界对第二课堂也持续关注着,关于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王绍钦指出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重视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5]。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育必须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黄源深提出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课外,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更重要的课堂[6]。许卓艺、韩银燕提出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对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7]。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人才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在第一课堂中获得必备的专业素养,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全面提升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一、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具体路径探索

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是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具有比课堂教学更灵活的形式和更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力,并锻炼他们的相互协作和创新创业能力。第二课堂的构建作为课外教学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其内涵和平台很多,且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依据第二课堂的特征和目的可以将其活动路径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竞赛型第二课堂

竞赛型课堂根据等级可以分成院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针对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的提升组织开展。学生自行或院系组织全员参与各个级别的赛事,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察,也能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差距。如针对口语提升开展的英语背诵比赛、英语朗读大赛、英语配音大赛,针对口语和思辩能力的有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总体目的是针对某种技能,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学科竞赛的专业化发展。

为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目前已经开展多届并参与人员众多的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针对师范技能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针对翻译技能的各类专题大赛,如韩素音全国翻译大赛、全国科技翻译大赛、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全国商务翻译大赛。针对商务英语技能的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知识竞赛等。这些竞赛由协会、高校或出版社主办,项目种类繁多。竞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全面展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又有助于学生夯实和扩展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总结梳理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自己现有的能力和学习目标间的差距,从而在第一课堂中更主动地学习。

(二)科研型第二课堂

学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地位,科研型第二课堂主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老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课题分成更细的研究点,让学生参与研究过程,逐步了解前期研究、科研动态、科研意义等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参与到专题的学术讲座中,通过论文撰写、论文宣讲等形式初步开展科研。也可以通过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发挥英语专业优势与其他特色专业学生共同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打破学科界限。科研型第二课堂能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有助于第一课堂的内容理解和深化应用,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跨学科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社会型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把学校内外的各种社会资源优化整合,是对课堂理论的有效补充及验证,实现认识的飞跃[8]。“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如建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翻译实训基地,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有效地填补教学理论的空白,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还可把把企业的相关培训课程引入第二课堂,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用人需求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高校所处的地域进行一些特色性人才定位培养,如外宣展览活动、国际性活动,该第二课堂可以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早了解职业特征与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服务城市、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语言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融合能有效衔接英语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英语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间的相互支持推进良性互动。

二、 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开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为巩固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而开设的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课程。虽然师生方对于第二课堂的用途都十分认可,但第二课堂在实际的开展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主观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师生参与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业任务繁重,空闲时间受限,学生会觉得第二课堂占用了时间、精力,且获奖的比例也有限,尤其高年级同学会把时间用于备考、升学,所以学生有时候是尝试性参与,不会做过多的赛前准备,因此通过竞赛来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院和授课教师的引导也会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如果院系只针对某些传统赛事做选拔和培训,学生也就会相应忽略其他赛事。

另一方面,由于指导老师本身已有授课、科研和公务等繁琐的工作,所以再参与指导的竞赛项目也十分有限,这也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受益人数有限。而且在准备全国性和省级赛事中,会让能力已经很出色的少数学生参与培训和竞赛,这也会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主观上不愿意自我挑战和参与。以科研型第二课堂的开展程序、进度、结果和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指导老师的投入,且科研项目的开展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团队长期合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参与者们需要克服时间不足和精力有限等困难,同时自学任务比较繁重,经过选拔后的参与人数也十分有限。

(二)开展目的不明确

在评判是否引入某类第二课堂活动时院系往往是以该活动举办单位是否为学校认可、是否在学校奖励体系内为标准,而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则是依据老师的挑选和推荐来决定,具有从众性,不利于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课堂的开展不能是全国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来拟定合适的项目,发掘特色性项目。第二课堂具体活动的开展需要与校情、国情紧密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可根据学校的特色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活动开展,避免造成人才同质化。如具有城市特色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可以结合与城市发展有关的英语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如给城市公示语挑错,传播城市特色文化,参与城市的外宣工作等,服务于城市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第二课堂构建未成体系

在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往往只纳入了第一课堂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第二课堂的体系构建。比起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形式更多、内容更纷杂,更需要系统化和模块化的实施细则,才能有序和持续地发展、进步和突破,达到深层次融合的目的。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应同样具备设计、实施、监督、评价、认证等环节,将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纳入学年教学计划中,让师生能有选择、有计划地参与到第二课堂当中,并确保第二课堂在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条件与保障上与第一课堂教学能紧密对接,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多层次的能力。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或跟风参与,需发掘并补足第一课堂的短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并根据不同类型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合理的第二课堂体系,助力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制定英语专业第二课堂长效激励机制

为了让第二课堂能持续并有影响力地开展,服务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圆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的英语专业学生,应制定第二课堂开展的长效机制,并将制度纳入英语专业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第一,建立项目团队制。鼓励老师们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指导中,逐步建立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团队,形成良好的氛围,推动教师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参与,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发展。如大部分专业老师对创新创业类的第二课堂了解不够深入,而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公共课老师在具体专业上又具有局限性,因此需结合两方师资团队的力量,从不同角度共同指导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质量,师资的取长补短才能将学生能力提升落到实处。另外,也需建立学生团队,在合作学习中让有经验的学生引领团队成员,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团队学习的内驱力。

第二,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机制。针对第二课堂拟定具体制度,制定时间表和流程图,让参与的人员提前有所了解和规划,并在实施时严格按步骤和流程来完成,最大化地实现师生主动参与、有针对性地参与。对于竞争性质的第二课堂活动则依据详尽选拔制度,做到公正评审有据可依。还可以建立学生的第二课堂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参与情况和完成度来进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动态,更利于老师在第一课堂因人施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横向对比,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优势,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提升相关能力。

第三,制定激励细则和量化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如在竞赛型第二课堂中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准备工作纳入激励范畴,对于技能型竞赛的参与可以纳入相关课程平时分的组成。研究型第二课堂除了以成果为主要评估标准,还可纳入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如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等具体事项。同时可以把学生的获奖等级和具体表现量化成学分和评优标准,将指导教师的指导目标和最后成效量化成工作量和工作考核标准,双向的评估模式才能引起师生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度,促进第二课堂积极有序地开展。

随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形式、内容、评估方式在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第一课堂的必修性不同,第二课堂的参与往往是基于自愿原则,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除了激励机制,还应通过发挥第二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来吸引学生,增大受益面。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反复训练提升技能,同时拓宽思路和视野,深入了解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通过实践更好地定位自身发展,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专业英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