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影响及策略研究*

2022-03-02

关键词:教育引导价值观念舆情

程 青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当今互联网发展迅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与网络的联系日益紧密,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一个媒体的节点。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正不断通过新媒体获取和输出信息,任何网络舆情事件都可以被大学生快速掌握并传播。随着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受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也日益加剧。大学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个人社会阅历不足,情绪情感爆发力强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容易被煽动,易于被各类事件引导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受害者,甚至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主导者。这就造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的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必须重视网络舆情的重要影响,要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提高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力度,维护网络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

一、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特征

(一)传播途径多且传播速度快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舆情事件通过传统媒体传播途径单一且传播速度慢,需要经过媒体编辑、刊印、发行,很多事件可能才为大众所知就已经结束了。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自媒体的蓬勃运行,新的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新形势下网络舆情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途径多且传播速度迅猛。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通过电脑PC 端、手机、pad 等介质迅速传播。大学生作为各类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渐渐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即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了解舆情事件并将之分享传播。这种途径多、速度快的传播方式使得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及时便为人所知,这就导致舆情事件一旦发生溯源的工作难度增加,澄清和解释的工作难度也随之提高。

(二)传播内容繁多且不易捕捉

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下,舆情事件频发,内容繁多复杂,一个舆情事件爆发后很快会被新的舆情事件所覆盖。有的舆情事件可能屹立不倒,影响深远,有的舆情事件可能刚刚通过网络传播开就被新的舆情事件覆盖,一个舆情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所产生的效应很难估计且不易捕捉。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判断各类事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变得难上加难,需要通过日常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如果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的工作有所疏忽,就会错过舆情事件的萌芽期,结合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人价值观尚未形成等个性特点,各类舆情事件影响一旦加深,后续教育引导工作的难度就会大幅提升。

(三)传播影响广泛且影响力不可控

由于信息大爆炸,网络传播速度快等因素,导致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转播范围就会迅速扩散。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网络事件的中间环节,有可能是当事人,也有可能是传播环节中的一环,有时事件事实还未调查清楚,随手转发,信息就扩散出去。这就造成了现下网络舆情事件影响的广泛性和不可控性。而且事实的澄清工作往往无法赶上事件的传播和影响,这就造成了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和影响力的不可控制。大学生群体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被当下发生事件的舆论导向所控制,这就提升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影响后,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工作的难度。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影响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的积极影响

1.拓展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教育思路

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教育思路。传统的教育引导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于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要求,面对各类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拓展教育引导的工作思路,更新教育引导的内容。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够通过各类网络舆情事件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热点时事,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将产生的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产生新思路用于指导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

2.丰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许多教育实例无法与现在的教育内容相匹配,甚至处于严重落后的情况。各类网络舆情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大量实例,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实例,不断丰富扩充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从丰富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筛选有效实例,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积极的正向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当下时政热点和学生们关心的热搜问题,从实际出发,从事实角度为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这样既能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负面影响,又能有效地形成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内容,一举两得。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的消极影响

1.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初入大学,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不够,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大学生很容易通过手机、PC 端等媒介获得信息,微信、抖音、小红书等App 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各类网络事件传播范围变广,传播速度加快,各类网络事件的发生及相关的舆情信息容易左右大学生的思想,而现今网络浮躁、负面、夸张的网络舆情事件的爆发,使得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受到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冲击。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高消费、奢侈品而陷入校园贷,为了追求新刺激而成为键盘侠,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沉迷网络虚拟世界。有些网络舆情便于分辨,但大部分网络舆情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其背后深藏的各类“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无法分辨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心理成熟度不足,无法客观对待各类网络舆情,不能够在复杂的网络舆情中辨别是非曲直。这些因素都是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阻力,可以说各类网络舆情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2.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大学是个体完成生理成熟到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形成并发展的重要阶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正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其造成影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与个体生活密不可分,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导致大学生容易冲动,不能够成熟地应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容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被网络舆情事件利用,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者、传播者甚至是当事人。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会增加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难度,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偏离主流方向,为大学生个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还要对抗各类负面的消极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这些负面的消极的价值观披着网络舆情的外壳,在不断侵蚀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难以加以辨别,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方面的工作难度。

3.冲击主流价值观念的教育阵地

网络舆情事件的爆发背后不乏各类“观念与看法”的推波助澜。由于网络舆情爆发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种短平快的扩散模式使得大学生在瞬时就能受到各类观点的冲击,在纷繁的网络舆情中,在各类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变得无法招架。网络舆情事件复杂,内容丰富,既有时政热点问题,也有学生们关心的奖助学金发放、食堂住宿等生活问题,还有各类时尚热点资讯。这些资讯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煽动引导大学生形成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价值观。与各类新兴的网络舆情相比,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内容较为落后,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也相对滞后,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甚至有些反感,这就使得大学生群体更加喜爱追踪网络舆情背后藏匿的各类非主流价值观念。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没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将网络舆情控制住,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冲击,无法快速转变教育引导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引导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这就让后续的大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被动”正在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念在高校的阵地,冲击着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成效。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一)维护大学生个体发展重要措施

大学阶段,个体价值观念尚未形成,一方面大学生群里责任意识淡化,缺乏个人修养,容易在舆情事件发生时跟风发表一些不理性、不恰当、不负责的言论,但另一方面正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因此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导,就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价值观,维护大学生个体良性发展。

(二)维护高校网络环境稳定重要手段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多样的途径,同时,网络舆情时间的频发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影响,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轨迹和行为特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有的放矢,能够更加高效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高校网络环境,建立良性循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使用不断深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可以使大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时不跟风、不冲动,更加理性地面对各类网络信息和网络舆情事件。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起到了良性影响,有助于健康的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网络舆情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策略

(一)坚定“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学生群体是大学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正确地理解“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从学生本位出发,以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目标,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落脚点,切实推进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落到实处。要关注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特点,结合当下时事,关心大学生思想动态,结合网络舆情事件不断变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展开教育引导工作。在具体的网络舆情事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影响时,一定要从学生出发,收集学生意见与建议,合理地进行引导教育,关心关注学生群体的各项动态,将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融入网络舆情事件处理的始末,从而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不断频发的各类网络舆情事件,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思政教育专业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教育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除此之外,还要有耐心和细心,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地掌握事件的核心要件,把握事件的发展走向,判断实施教育引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快速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将网络舆情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范围尽可能地缩小,并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后续教育工作。这就需要高校从学校层面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三)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的监督监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渗透,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常态化现象,想要在网络舆情大爆炸的现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就必须从校园网络安全的维护与监管着手。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正向的网络引导才能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客观地对待网络。加强和维护校园网络安全首先需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支持,搭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健康干净的校园网络环境。其次,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们合理地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群体日常教学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以大学生群体感兴趣的方式完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四)坚守主流价值观念的教育阵地

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带来的是大量信息的爆发,这背后隐藏着各种观念、各种声音。正是这些“观念”和声音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网络舆情事件背后的隐匿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正在侵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但由于网络舆情事件发生频率高,很多事件是叠加的,造成的负面影响隐藏很深且难以捕捉,这就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主流价值观念的教育阵地,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引导的工作方向,要集思广益、拓展教育引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合理且充分运用新兴媒体和新型网络平台将主流价值观念注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及灵魂,引导他们树立正向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

结语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事件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厘清其内在联系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将网络舆情事件的负面影响转向正面引导,让大学生群体能够积极地、正面地面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客观地、理性地使用网络。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价值观念舆情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混血家庭的悲剧
舆情
舆情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舆情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