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示设计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意识培养

2022-09-29

关键词:效果图手绘空间设计

张 磊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1101)

展示设计是在既定的空间内,运用展示设计技术和语言,通过对展示空间进行科学布局、精心创造,使其产生有独特性的展示空间范围。在一般会展活动中,展示设计主要集中在特装展台设计领域,一般是由多种展板或者展具,通过对空间的重复、并列、叠加、相交、贯穿等设计手法组织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出展台的独特形态。展示设计在展示空间的分隔与组合的同时,注入艺术、文化、技术、材料、功能等要素,从而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的展示环境和形式。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是指在展示环境中,由展板或其他展具分隔或围合而成的物理空间,这种空间会给人带来视觉的形体感受和心理体验。

一项成功的展示设计作品,需要展示设计师具有深厚扎实的空间设计意识和精熟的设计技能。所谓空间设计意识,就是设计师在对展示空间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对空间布局、体块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和感受。这种观念对展示设计的整体美感、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垂直形状和直线造型,给人带来严肃郑重的感受;圆形和曲线造型,给人以圆融包容的感受;开阔宽大的空间,给人以舒展明朗的感觉;狭长窄小的空间,会给人紧张局促的感受。这些感受都能够左右展示设计作品给观者的综合体验,从而决定了展示设计是否能够完美展现所要呈现的设计理念。

很多高校开设的展示设计课程,是会展、展示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展示空间、材料、色彩、照明、陈设、视觉设计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而且涉及的专业理论领域跨度很大。所以,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展示材料、搭建工艺、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等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艺术设计规律、搭建技术和设计实践等方面加以重点指导。这些做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展示设计实践能力、设计思维和综合设计应用技能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学生空间设计意识的建立和培养是形成展示设计职业能力的基础。

众所周知,在现代展示设计领域,设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多会展项目、展览项目中,优秀的展示设计作品精彩纷呈。但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不能只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软件的应用,而应在基础课程阶段,强化构成、手绘透视设计图、展台模型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空间设计意识,为上机实操到将来投身到展示设计、会展行业中各骋所长,打好坚实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基础。

在展示设计课程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强化、巩固他们的空间设计意识。

一、通过立体构成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从二维到三维形态的基础空间意识

立体构成是运用适用的材料,将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按照形式美原则,组合而成富有个性和审美性的形体构成。

立体构成课程是包括展示设计在内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样也是展示设计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侧重于对立体造型和空间形态的设计形式美的研究,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由二维到三维的空间意识和空间造型构成观念。因此,立体构成课程是创建学生的空间意识以及设计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

此外从,立体构成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基础的空间设计。在课堂练习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造型之间的关系设计,处理好造型的整体与局部、尺度与比例等关系,加上对造型的凹凸、粗细、厚薄、刚柔、直曲等特性的把握,形成诸如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造型之间的构成关系。还要在宏观上,掌握点、线、面、体的关系,创作出和谐且具有设计美感的构成作品。这些立体构成的课程实践训练,对于学生的空间意识的初步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 体现韵律感的立体构成作品(作者:李龙坤)

二、通过手绘透视图、手绘展示效果图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

手绘是设计创意的载体与记录形式,是一种设计创意的最快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手绘透视图、手绘效果图,是展示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段和技术语言,同样是展示设计师表达设计理念,将创意理念可视化的重要手段。设计师的创意理念通过其丰富想象力,用其手中的笔表达而来的手绘透视图、手绘效果图,可以充分展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展示设计行业,手绘效果图以其快速记录设计构思、表现力强,高效便捷的优势,被展示设计师广泛应用。从中可见,手绘透视图、手绘效果图对于设计人员的空间意识的有着较高的要求。

手绘透视图,是把人眼看到的立体物象使用投影成像的原理绘制到纸面上,也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又称为线透视。科学透视法,起源于15 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布鲁内莱斯基进行的小孔成像镜面反射试验。在现代展示设计行业中,手绘透视图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可以快速地表达其设计意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设计灵感。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地平线、视平线、消失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都是全新的概念,经过课堂的教学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了透视变化的规律,也就很有效的进一步强化了初步建立的空间意识。

手绘效果图,是在透视图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技法加以着色,最终使展示设计的空间环境效果跃然于纸上。手绘效果图是展示设计师的必备专业技能,在与甲方沟通,表达展示空间设计的初期方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手绘效果图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技法、深化空间设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展示设计的职业能力。

手绘透视图、效果图是展示设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展示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进一步强化业已建立的空间设计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敏捷地捕捉自己的设计创意,快速准确创作出展示空间的立体图像和色彩效果图。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手绘透视图、效果图的实践,可以为学生下一步的上机实操创作展示设计作品打好基础。

图2 车展特装展台手绘效果图(作者:王耕妹、李龙坤)

三、通过展台模型制作训练,夯实学生的展示空间意识

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设计图纸和模型的使用。到了清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200 余年,被称为“样式雷”的雷姓家族的历代匠师,为我们留下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比例准确、制作精细,无疑是古代建筑模型的精品。

展台模型制作,是现代会展、展示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以三维的形式,使用多种适合的材料,呈现展示空间效果的造型手段。展示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和意图通过微缩模型呈现,给观者以较为真实的展示空间直观感受。展台模型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易于裁切黏合,也易于修改,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展现展示设计方案。

在开设会展、展示设计专业的高校,展台模型制作课程,是一个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重要教学阶段,对学生的空间设计意识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特别着力夯实学生的空间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比例、空间结构、功能区域划分、制作工艺、色彩涂装等技法,这些无不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空间设计意识。学生在展示透视图、效果图学习过程中建立的空间意识基础上,熟悉模型材料的特性与特质、模型表面涂装处理技法,制作出合乎比例、形态优美、空间设计合理的特装展台模型。

图3 车展特装展台模型作品(作者:李龙坤、郭钰熙、冯鑫)

四、上机实操,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展示设计,巩固学生的展示空间意识

通过上述的课程模块,学生掌握了所有设计基础技能后,具备了展示设计的基本实践能力,同时也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展示空间意识。最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操,运用ATUcad、3Dmax、Vray、C4D 等专业设计软件,以展示空间设计流程为主线,通过三维展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创建出准确直观的展示空间设计效果图。在上机实操课程中,学生应掌握的三维建模部分包括:几何体和样条线的创建和编辑;使用修改器对初建的展台模型进行修改;使用复合对象工具、多边形建模工具和面片建模工具完成建模。在渲染部分,学生要掌握材质贴图使用;灯光和渲染设置等方法和技能。

在本课程中,教师应以项目为导向,通过对展示空间设计案例的实操,引导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全流程操作技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基本界面、功能、工具、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还要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的每个工作环节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示设计项目进行实训,不断强化训练学生的设计观念和实操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展示空间意识。

图4 车展特装展台3Dmax 软件渲染效果图(作者:李龙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展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且富有特点的行业,展示设计课程同样也是综合性的专业核心系列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整合展示设计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打破学科课程的局限,通过展示空间设计的前期准备和立体构成、手绘透视图、手绘效果图、展台模型制作、三维设计软件渲染效果图四大实践能力课程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程序等,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展示空间设计能力。其中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建立并不断强化、巩固其空间设计意识,掌握设计形式美法则和展示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技能,最终形成较强的展示设计与实践能力,投身到会展和展示行业中,为行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效果图手绘空间设计
手绘风景照
苏楠作品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客厅效果图》
效果图1
效果图2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