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2-03-02王艳萍
■ 王艳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体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物质文明受生产关系、地理条件和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体现为社会文明状态。精神文明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成果,二是思想道德状况。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物质文明对于精神文明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能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恩格斯指出,“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阐明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能为物质文明提供支撑和动力甚至影响其发展的方向、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充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没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现代化就没有根基,无从谈起;没有精神文明的繁荣发展,现代化就会缺乏内在灵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一起抓,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持续前行。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发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和前沿的各国现代化共同具有的量的规定,又有符合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这些基于自身国情的质的特性。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与方向,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不局限于传统的、单纯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指标的增长上,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全方位的社会进步彰显发展的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在充分挖掘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基础上,对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应用,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在走向世界先进和发展前沿方面,中国遵循了各国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共同规律性特征,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大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注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性,破除“物质文明是主、精神文明是次”“物质文明上去、精神文明自然好”等错误认识,在实践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在经济发展创造奇迹的同时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