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效果

2022-03-02翟晓勤

学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章农村生活

□ 翟晓勤

资源是有限的,智慧却是无限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农村资源,将有限的资源与教学的智慧相融合,为课堂添彩、为学生添智,让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提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对此,在实际组织初中生参与写作练习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巧妙地挖掘农村资源的优势,主动地将农村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写作的素材,强化亲身的体验,以便学生从农村的真实情况出发,写出更加真诚、更加真挚、更加接地气的文章,从而有效发展写作的能力。

一、欣赏农村自然风景,促进素材积累

农村有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自然风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中的丰富素材,让作文内容变得更为鲜活。所以,在对农村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农村自然风光的优势,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周围的风景上,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周围风光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农村风景的特点,以便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可以直接将农村的自然风光当作素材,描绘成文章的内容。同时,在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时,学生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以便在写作中表达出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周围生活的景物,并将你的观察结果和观察心得记录下来”的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自主欣赏身边的景色。如有的学生就对回家的小路进行了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在我回家的小路上,有许多的花草树木、农作物,在春天花儿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小树也会发出嫩芽,而邻里街坊也会开始田间劳作,将农作物的种子洒向田间;当夏天来临时,整个小路都会被绿色覆盖,草是绿的、树是绿的,连一些农作物也是绿色的;当秋天来临时,这些小草、树木和农作物又会被金色覆盖;当冬天到来后,万物都开始枯萎,整个小路变得光秃秃的,看着小路上景色的不断变化,我也一点点长大。当学生记录下这一内容后,在写相关话题时,就可以以上述内容为素材进行扩充,从而让文章变得更加鲜活。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景色,让学生观赏生活周围的自然风光,能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的素材,促使学生从农村的自然风光出发,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让文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

二、参与农村劳动生活,强化实践体验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同样也是学生获得素材的重要渠道。在组织农村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看到,经常有学生所写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究其根本是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只是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浅层认识,进行文章的撰写。因此,为了让学生所写的文章更有真实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基于自己的体验写出触动心灵的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农村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例如,在农村生活的学生,每家基本上都会有一些农活,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协商,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创建干农活的机会。在每年的秋收时分,需要到田野中收集庄稼,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到田野中帮助自己的家长一起收割粮食。通过几天的忙碌,学生会和家长一起收割到满满的粮食,在面对硕果累累的丰收时,学生往往会忘记自己的辛苦,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心情和成就感。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丰收的喜悦”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如有的学生写道:今年我帮父母一起收割了家里的粮食,在刚开始下地时,我是害怕的,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在妈妈细心的指导下,我一点点摸索出了规律,妈妈也夸我真厉害,当收完粮食后,我以为我会很累,但是没想到,丰收的喜悦完全冲淡了疲劳的身躯,面对丰收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露出来幸福的笑容。

显而易见,教师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能够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基于自己真切的感知积累丰富的素材,以便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可以写出更加真实、更加朴素的内容。

三、养成良好写作习惯,促进能力提升

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并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落实,而是一个长久积累、长久练习的过程,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然而,尽管农村的生活不如城市丰富,但是农村孩子们的生活依旧绽放着别样的光彩,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而让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则能助力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农村生活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将自己身边发生的趣味故事记录下来,以便学生在习惯性的记录中摸索出写作的规律,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小随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自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在学生进行记录时,教师也要认识到,不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要限定学生随笔练习的主题,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记录,如有的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就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玩的游戏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对农作物的成长经历较为感兴趣,就可以将农作物的成长经历记录下来;而有的学生对村里长辈讲述的传奇故事较为感兴趣,就可以根据长辈的口述,用纸笔进行记录。在学生记录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也要阅览学生所写的内容,帮助学生纠正语法,并为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以便学生可以在不断改进中把握写作的技巧,真正地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现实生活与写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利用纸笔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不断记录生活中提高写作的能力。

四、借助农村常见平台,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形式下,当学生写完文章后,都会由教师进行点评,而教师个人的评价意见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单一点评,很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往往犹如冰冷的机器人,机械地开展写作活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并让学生获得较为广泛的点评意见,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宣传栏的价值,展示学生的作文,以便学生在获得更广泛的意见中改进自己的写作方式,提高写作的质量。同时,当学生的作文得到夸奖时,他们也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写作的动力。

如在组织学生以“我最亲爱的人”为主题展开写作练习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农村平台,对评价的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当教师为学生布置“我最亲爱的人”的写作主题后,先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每个学生用文字的方式描写自己最爱的人。随后,教师创新评价的方式,借用农村的宣传栏张贴学生所写的文章,并倡导村里的人阅读这些作品。其他人阅读了这些习作后,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广泛的评价意见,如有的学生得到“写得非常感人,我都留下了眼泪”等评价。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收回自己的习作,结合他人的评价,再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加工,让作文内容更加丰满。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并为学生做出专业性的点评,促使学生在整合多方意见中,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逐步提高写作素养。

教师创新评价环节,主动地利用农村的宣传平台张贴学生的习作,能够将社会资源引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收集多方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肯定自己,在发展写作能力之余,坚定写作的热情。

五、体会农村今昔改变,丰满写作内容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也和城市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的建设更是有目共睹。在初中阶段,以农村今昔的变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写作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使学生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更加打动人心的作品。因此,在借助农村资源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实地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农村,基于自身的深刻体验,更加清楚地认识农村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真切地感受时代的变迁。

例如,每个村庄都有属于这个村庄的发展史,在教师以村落发展史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活动时,便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走访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农村的今昔变化,以便学生丰满文章的内容。在写作活动开始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当地的实践调查活动,如有的学生走访乡镇机关,了解农村的变迁史,有的学生对村里的老人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居民眼中今昔的变化情况,还有的学生翻阅家里的照片,从不同时期照片的比对中,感受农村服饰、房屋结构、出行工具的变化。这样,在进行写作时,学生便可以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填充文章中的素材,让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满。

显而易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村的今昔变化,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当地的发展变化情况,有效丰满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后续的写作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设定开放农村话题,彰显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都是教师直接为学生引入写作的话题,学生则被动地按照教师提出的话题进行构思、写作,以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地彰显,学生的写作动力也会大大降低。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背景,因此,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开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提出写作的选题,以便学生在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选题中,自主选择写作练习的话题,让写作过程变得更加灵活。

例如,在农村有许多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既代表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也代表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带领学生正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自主收集农村的民间艺术元素,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的任务,为开放式写作活动的创建铺垫基础,如有的学生看到家里贴的窗花,便对“剪纸艺术”“窗花艺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收集,有的学生看到村落里的古屋,便对当地古建筑艺术的知识进行了收集。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搭建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交换资料中获得更多的写作方向。随后,教师再让学生从这些话题中选定一个进行写作练习,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活动。

教师借助农村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创建开放性的写作话题,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写作活动中得到生动地彰显,促使学生在自选中提升写作练习的欲望,从而有效强化写作的能力。

七、展开小组讨论活动,拓展写作角度

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方向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所以,在围绕农村话题为学生设定了写作的方向后,不同学生的写作角度、写作构思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难以让学生写出内容丰满、角度新颖的文章。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小组,让学生借鉴同伴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农村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写作的思路,逐步写出精彩的文章。

比如,在以“乡情”为主题,为学生创建写作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合作活动,引发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角度。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阐述写作的话题“农家人具有质朴、善良等品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生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无形之中也揭示了农家人的美好品质,今天就让我们从浓浓的乡情出发,写一写质朴的邻里故事、善良的农家人吧!”随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自己的写作角度。当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结合之前的教育经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分析,以便按照互补的原则,恰当地分配各个小组的成员。在分好组后,学生在组内交换彼此的想法,如有的学生想要从邻里间的相处出发,描写农家人善良的情感,有的学生则想从做农活的事情出发,展现农家人勤劳的品质。在相互交流后,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写作角度,从而写出更加精彩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创建相互交流的小组,能够让学生在组内交换彼此的想法,以便学生在相互碰撞彼此的思维中,从多个角度出发感受农家人的真挚品质,从而写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文章。

总而言之,写作之源是生活,生活中的经历影响着学生写作时的情感,写作的过程又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农村,教师应当意识到资源的无限性,主动地利用自然风光、生活实践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素材积累方式和情感体验平台,以便学生在拓展自身的素材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写出更加灵动、真实的文章,让写作变得更有生活气息、更接地气,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稳步地提升。

猜你喜欢

文章农村生活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