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2-03-02曹丹霞

学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群文中学语文文本

□ 曹丹霞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学生卷面成绩,更看重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阅读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当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反映了学生个体语文学习质量。因此,提升中学语文群文阅读质量,确保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水平关系语文整体教学效果。

一、当前中学语文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进展如火如荼,但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群文阅读教学难度系数偏高,缺少相应系统化指导。当前已有部分中学将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内容,但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如果是单篇教学,那么紧紧围绕一个教学目标,教师讲深讲透,学生学有收获,形成建构。但群文阅读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上,因此开展阅读工作关键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兼具一个导演者,编剧,执行者等多重身份,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设计群文篇目,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阅读,鉴赏。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学生主体的角色地位,能够让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在阅读过程当中产生愉悦性,同时还能够提高个人理解质疑与发现能力。其次,在群文阅读中,部分教师存在将群文阅读文本分离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师在指导讲解过程中会出现过度解读单一文本的问题,忽略了文本的整体性,将群文阅读变为阅读理解,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第二,阅读议题过于依赖教材,忽略学生身心发展。群文阅读是阅读的一个类型,它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依赖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虽然有教师已经认识到群文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应试性教育的影子。很多教师在选择议题上,更多考虑文本及其相关联,从“教”这一角度入手,寻找相关学习资源,恰恰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轻视甚至漠视学情,部分教师更加倾向于选择语文教材所涉及到的文章类型,包括在为学生引导阅读方法以及延伸阅读知识,也更加侧重于考试要求。所以,即便有教师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工作,但和单一文本解读没有很大区别,仍是换汤不换药,没有脱离其本质,还是以考试为目标培养学生,极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未能发挥群文阅读的真正作用。

第三,忽略群文阅读的整体性,重视单篇文章的阅读。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来让学生不断对文章群当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其中最为主要的方式便是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在当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老师对群文教学设置问题过多,压抑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主动思考。适当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使一堂语文课有如行云流水生动流畅。过多的提问,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没有充足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多情况下学生会根据教师问题提问的方向而改变自己的思路,所以本质上还是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之下去鉴赏文章。其次,在所提问题的设置上存在对单篇文章提问、忽略对多文本的共同发问的现象。部分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问题时,对群文没有统筹规划,未考虑到群文阅读多文本的整体性,所以所提出的问题并未贯穿文本,导致学生未能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第四,群文阅读资源过于依赖网络资源,资源内容整合效果不理想。怎么筛选群文阅读资源呢?部分教师会选择简单方便又有效的网络搜索。但这种现有的群文阅读资源往往并不能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甚微。对于群文阅读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对学生个人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有立足点深入思考。而现在部分群文阅读教学打着“群文阅读”的幌子,没有真正深入思索群文阅读教学的真实教学意图以及文本和学生主体的意义联结。所以群文阅读资源的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整合,筛选,过滤,真真正正为学生着想,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永遇乐”为议题,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确立主体设置,规整文本要点

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群文阅读的主体仍是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是深入文本的一种途径。所以为达到该目的,教师在引导问题上需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科学设置问题。群文阅读教学精选多个文本,但各个文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设置问题,要从整体文本入手,设置的问题能贯穿文本,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加深入理解与感受,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学生能够借助问题的提出对多篇文章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对多文本形成整体意识。所以,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问题提问。首先,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深入挖掘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其次,问题要具备发散性,能够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对文章进行延伸思考。最后,问题要具备比较性,从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其鉴别能力。

例如,在开展“永遇乐”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四到六人自由组合为一个学习合作小组,分别选择一个文本,以孙权、刘裕、刘一隆、佛狸、廉颇的身份模仿人物语气,将文本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章当中的人物,面对文本人物的情景会有何感慨”,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各个文本产生自己的认识。明确任务,有序合作,方达目的。用典是这首词写法上的最大特色,是作者抒情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本首词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这个“牛鼻子”,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情感就迎刃而解了。辛词用典以叙事,叙事以抒情,在屡屡用典背后,我们能窥见他“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与辛酸心曲。当时政治黑暗,朝廷懦弱无能,个人的力量的历史的重压下微乎其微,当凌云壮志被历史的迷雾重重遮掩,他依旧铁石肝胆,意在收复失地。南宋当权者的懦弱无能,辛弃疾拳拳报国,他的英雄豪迈,侠骨柔肠,值得我们每位学生品鉴。他教会我们,如何十年饮冰,如何不冷热血!

(二)树立群文意识,构建群文集体

顾名思义,群文阅读文本不同,但是这些文本彼此之间还是有着共性。教师既要将文本资源进行整合,又要筛选取舍。这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动性。

千个教师,便有一千种群文教学的方式。这自然与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教师要科学合理设置阅读目标,实现文本的整合。结合阅读教学内容,结合文本作者、题材来形成群文阅读材料。例如教师以“永遇乐”为题材时,可将五大典故作为学生阅读的文本资源,最后以辛弃疾的登海词为总结,上升群文阅读主题。婉约词和豪放词只是风格不同,没有高下之别,都体现了宋词之美。

(三)巧设有效链接,拓展阅读视野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群文阅读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内容相契合,有一定的链接性,“草灰蛇线,伏脉千里”,从而能够引导学生立足主体来进行思维拓展。例如我们可以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分析内容,该词当中设计了五个典故,上阕引用两则故事,下阕为三个著名典故。以词的内容来引申出五个阅读资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拓展文化视野,涵养性情。在词的发展历史上,辛弃疾是第一个大量运用典故的词人。辛弃疾继承了苏轼在词作上的创新——以诗为词,他把用典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较高的效果。整首词几乎用典故贯穿交织而成,用典繁多,读者乍读略显繁杂,但我们沉潜文本,即能发现,贯穿全词有一条感情线索,那就是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以及对国家民族危亡的担忧。正是这条感情线把不同历史时期的事情有机组合在一起,使读者读起来毫无突兀累赘感之感。众多典故的运用扩大了辛词容量,提高了词的审美境界,这也是辛词的魅力所在。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规整而又灵动地找准契合点,结合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中学语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