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安教育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2-03-02李宁榕

关键词:安全观读本国家

李宁榕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4)

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学校结合实际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工作,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学校针对本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福州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2019年开发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校本选修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经过了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就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做如下粗浅总结和反思。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国安教育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意义

首先,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了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无法逆转的潮流与趋势,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面临诸多共同挑战。除了战乱冲突、军备竞赛、领土争端等传统政治和军事领域安全问题外,国家安全早已逐步扩展到了经济、文化、科技、网络、生态、资源、太空等多个领域的安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流行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家安全乃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都形成了严峻挑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并不乐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正是对当前全球安全新形势新变化的回应[1]。

其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加之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出现明显变化,大国间的关系也因此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例如在亚太地区,中美在经济、政治和科技领域的博弈引发全球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全力抗疫并积极支援其他国家抗疫的诚意和努力屡遭欧美国家质疑和抹黑。此时,维护国家声誉和利益就是维护世界公平和正义。因此,中国需要阐明自己的态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再次,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青少年进行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乃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因此,学校新时代初中国家安全教育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既是对适应当前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需要,也是对坚定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回应。教师必须要通过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引导学生认清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及树立清醒的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为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

二、坚持以课程指导思想和总体教学目标为指引,精心搭建读本内容框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笔者参与编写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福州八中初中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该校本选修课程的辅助教学材料[2]。

总体架构上,《读本》立足当前国家面临的严峻国内外形势,设置了“和平年代暗藏危机”“国家安全重于泰山”“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新时代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的法律防线”“国家安全的立体防线”“国家安全的不竭动力”“倾心筑牢思想防线”和“勇于践行守护使命”九个单元的学习,依据教育部公布的《实施意见》中“中学生应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精神,力图整合初中学段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和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本校初中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内容设计上,《读本》贯穿了案例介绍、知识梳理和实践活动三条线,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可学习、可践行。《读本》每一单元涵盖两课内容,每一课的栏目包括有“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与回答”“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和“拓展空间”。“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与分享”,主要呈现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思考和互动,其他栏目如“相关链接”和“拓展空间”主要用于课外了解和能力提升;每一单元每一课在“探究与分享”之后都会进行相应的知识归纳,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内容入脑入心的学习目的;每一单元在“主题实践活动”章节设置了讨论或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接触现实的过程中把知识学习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构思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策略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总体目标设计,又要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景,有效呈现国家安全涉及的领域,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场景中,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认识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从个人到国家应如何行动;最后通过课程评价和自我反思,全面梳理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得失,提升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激发他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1.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融合,这样才适合初中学生的社会阅历和接受能力,做到以生为本。

该课程重视把课堂教学目标与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国家安全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更易感知、理解和践行。例如,以笔者设计的《读本》中第十一课第一目“军事机关捍卫国家安全”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在“运用你的经验”部分,通过展示“参加演习的解放军”“参加执勤的武警”“参加抢险救灾的民兵”“守护边境的人民警察”“执行反恐任务的公安特警”“紧急出动的消防救援队”六张图片作为导入,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思考图片中的“他们”各自所在的国家机关的使命是什么?进而引出军事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其他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课堂上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三军仪仗队的光荣使命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PPT逐步列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以及联勤保障部队的文字介绍和装备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和所使用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再通过相关链接“中国五大战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五大战区的设置,认识其重要意义。接下来,教师再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了解武警部队和人民解放军在任务和分工上的区别,然后再介绍我国海警部队装备的发展以及对东海和南海海域的常态化巡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海警部队在东海钓鱼岛海域和南沙群岛海域开展常态化巡航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海警部队在维护祖国海洋安全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引入、课堂讨论、知识归纳等各种活动和交流,都是促进学生在经历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国家安全目标的达成。这种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融合,能较好地达成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提出合理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意见,进而提高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拓展学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精心设计单元阅读与感悟以及主题实践活动

国家安全目前已涉及十多个领域,国家安全教育必然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国家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各种资源,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学科和不同思维的融合,通过恰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切实体会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笔者在《读本》中设计了九个单元的“单元阅读与感悟”,重视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融合。例如,在第四单元“单元阅读与感悟”中,建议学生阅读七大院士联袂推荐的《漏洞》这本书,学习了解网络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信息与政治的学科知识融合。在第七单元“单元阅读与感悟”中,建议学生阅读《我们最后的发明:人工智能与人类时代的终结》,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目的和意义,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融合[4]。

笔者还在《读本》设计了九个单元的“主题实践活动”,既重视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的融合与实践,也重视爱国与爱家乡教育、德育教育和其他教育的融合与实践。例如,在第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分组搜集我国抗战以来较大规模的军事斗争史料和战斗英雄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跟福建省相关的近现代军事斗争史料和战斗英雄的故事,通过这个活动既融合历史与政治的学科知识,又融合了德育教育和国防教育,升华了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国家安全教育还应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福建省作为近代中西方文化重要交汇地之一,近现代著名革命先行者如秋瑾、林觉民,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林祥谦、王荷波、张鼎丞、邓子恢、杨成武、刘亚楼以及其他许多革命志士都在福建留下了许多足迹和英雄的事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彰显着福建省的革命文化传统。笔者在《读本》第八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搜集家乡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名人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相关信息用以设计本地区适合大家节假日和寒暑假出行的红色旅游线路的活动。通过这个主题实践活动,既融合历史与地理学科知识,又进一步融合了爱国和爱家乡的教育,升华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5]。

四、“双减”政策下,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初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新策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为进一步加强初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既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减”,意味着既要大胆增强该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力度,学思并举,立德树人;又要创新该校本选修课程的作业设计,育德于教,寓教于行。经过两年多的初中国家安全教育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笔者认为,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机制保障,既保证体现国家显性德育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让青少年学生直接感受和接受国家安全教育,又创新学校教育方式方法。全校性的“我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征文评选、手抄报作品展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漫画作品征集,结合学校围绕有代表性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安排的国旗下讲话、国家安全教育宣传专栏的宣传海报和学生作品的展示、学校官方微信和网站的推送以及课外其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深入了解感受国家安全教育的机会。这些实践活动与部分学生参与的校本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在当前国家的“双减”政策下,要想进一步实现该校本选修课程的设计初衷,还需要加强对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和研究,继续完善该校本选修课程标准和评价机制,不断加强多学科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不断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让学生乐学、善学、勤学,为今后更好地推进校园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安全观读本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