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乐动 主题伊始
——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点

2022-03-02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江卫红

新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欣赏课教学法教材

□ 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江卫红

音乐作为全球通用的艺术性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欣赏价值,能够用最为直白的旋律去感染学生的思想世界,让学生在律动中品味曲目的中心思想,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树立正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主题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基本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你问我答式教学方法来讲,主题教学法的现代色彩要更加明显。首先,主题教学法并不是相对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尽管会被特定的主线或者是中心所牵引,但在模式上却有了更加灵活的调整余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调整组织或者是做出其他的改动,让学生能够一步接一步地感受更加新奇的音乐世界。其次,主题教学法倾斜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天平,更加注重过程性变化带来的可预期价值,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主观意识,倡导学生在主线的引导下自行开启任务,独立自主的找到问题并进行破解,由此来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升华。换句话讲,主题教学法认为,一旦过程性探究有了足够的可取之处,那么最终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结果,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经验。最后,主题教学法是以集体备课为主流形式的,同一课程的教师打破了各自为政的限制,能够聚集到一起成立专业的小组,共同研究课程发展的主题,并细致地打磨教学方案的各种细节。在这里,教学方案本身就贴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灵活的调整与变动,突出教学互动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2.应用要求

主题教学法是以主题为先导的,主题的设计始终要以时代和社会为代表,这样才符合当代少年的成长诉求,让学生有更加强烈的参与欲望和探索期待,教师也能够根据主题在班内的反馈,把握好基本的学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把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交叉到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由一名教师来决定,而是要集中教学小组的力量,涵盖整个年度的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集思广益以及对学科的内在思考。这也就意味着主题教学法一旦应用,就必然代表了教师作出了深刻的探究,教师已经在反复分析之后确定了学生的可预期水平。此时,总目标的细节性内容也被分割为具体的分目标,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会与教案的设计交叉到一起,并以总和的形式落实到学生的最终成绩上。

二、主题型教学之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利弊

1.优势和价值

主题型教学法是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集合了多元化的现代学科理念,所以必然能够为小学音乐欣赏课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主题型教学可以让教材资源大幅度的集中到一起,让教材在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升华。在这里,主题型教学虽然以课本为依托,但又并不完全依靠于课本,能够弥补音乐教材知识点分散的问题,缩短不同年龄层之间不合理的阶段跨越。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教案上设计的目标,把教材中不同单元的知识集中到一起,凸显出音乐欣赏课堂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其次,主题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乐理系统。小学音乐欣赏课开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品读曲子的情感,更是为了让他们夯实理论基础,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例如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差别,演唱形式的差异,乐曲的不同风格等。以上这些知识点都是极为分散的,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做出全面的了解。再加上很多教师在介绍这些零散知识时,都没有突出课堂的主题,只是走马观花地让学生大致地领略一遍,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之后进行回顾的时候,他们也完全不知其所以然。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音乐欣赏模式的引导下,教室大多都是把一首曲目当作起点和终点,单纯的为学生介绍一首曲目中牵涉到的乐理知识,甚至只是简单的介绍某一段旋律,这就极大地破坏了课程欣赏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学生感受到的音乐极为零碎,不能形成完整的认知与框架,自然也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即便是整本书的学习已经结束,学生的乐理知识积累也是极为薄弱的。

主题型教学法能够充实音乐欣赏课的血肉,进一步扩充课堂的容量。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欣赏音乐的重点在于形式的识别和题材的认知。而教材中展现出来的乐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师把所有的曲目都完整地播放出来,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也会破坏乐曲欣赏和乐曲分析之间的平衡。此时,运用主题型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直接把音乐表现形式当做切入点,感受一些经典曲目中的情绪,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力和感知力。

另外,主题型教学法的弹性空间是极为广阔的。自新课改落实以来,教材的材料属性和工具属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式成为教学活动的中介与桥梁。在主题型教学法的支撑下,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相关标准,对教材中收编的曲目进行取舍,为学生打造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菜单,满足他们的多元化成长需求。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价值取向,把他们喜欢的主题当做课堂的切入点,搜集教材中牵涉到的欣赏曲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有更多的信念感和自信心[1]。

2.潜在弊端

尽管主题型教学法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刻意忽略这一方法的潜在弊端。一方面,在主题型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对曲目的欣赏和分析并不会过于深入。无论是题材形式的判断,乐器音色的识别,亦或是演奏形式的分类,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取舍,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所以这也会影响学生的深度分析,甚至会有可能造成教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主题型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灵敏的分析能力与识别能力,同时还要拥有极高的情商,懂得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懂得把学生的成长与周边的教学环境联系到一起。以上这些考验都不是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破解的,所以主题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弊端

从学科属性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就必须要强化日常的引导和熏陶。从学科本质的角度来看,知识的吸收离不开理论和技能的配合。例如,声乐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声训练为重点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个人音乐表达能力。而音乐欣赏课的开发更多的是调转了学生的地位,让学生转换了思维的天平,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者,他们更是聆听者和观察者,能够从欣赏的角度出发感受不同的曲目,这对长时间停留于传统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和吸引,他们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体验感,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艺术美,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是学生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阻碍[3]。

1.重视程度有限

从学科格局设计的角度来看,小学音乐课程的辅助属性是最为突出的,向来把整个学期甚至是整个年级当做自身的衡量维度,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在这种占比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在心理上也没有给予音乐课程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他们认为音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必要性和说服力,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学生的身心和情绪,特别是音乐欣赏课,更是无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很多教师也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想认知并不成熟,人生阅历也极为有限,即便是接触了丰富多彩的曲目,也未必能够发表深刻的见解,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相对较低,这种能力上的缺陷并不是设立音乐欣赏课就可以弥补的。还有,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本身就是灵活且多样的,所以学生也未必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方向和主线,反而有可能浪费更多的学习时间。

2.学生的可预期性较低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音乐课程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甚至这一门学科都没有对学生做出过多的要求或者是限制[4]。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课的确不需要教师次次都设计鲜明的任务,但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课堂的把握才更加具有挑战性。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简单地播放曲目,并对背景或者是内涵作出文字性的讲解,那么学生也必然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感。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没有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他们认为音乐欣赏课只需要你问我答,并不需要让学生一定探究出其中的起承转合。

四、小学音乐主题欣赏教学的方法

1.单册乐曲交叉整合

纵观当下的小学音乐教材,每一册都收录了多种类型的欣赏类乐曲,而这些乐曲传达的思想,感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风格,所以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主题,把单本教材中的欣赏乐曲串联到一起,将同类型的歌曲打包成一个系统,实现多元化的交叉迁移,针对课堂作出专题性的引导,把多个音乐片段集合起来让学生聆听,这种片段欣赏的模式,可以省略更多的课堂时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迅速捕捉到乐曲的风格和特色。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就收录了八个单元的曲目,不同单元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主题,曲目和曲目之间是可以交叉组合的[5]。教师可以把第二单元的《小狗圆舞曲》《小花猫和小老鼠》与第八单元的《小猫的圆舞曲》组合到一起,让学生领略这三首曲目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并分辨这三首曲子的乐器在音色上的差别,分析不同的乐曲魅力和演奏方法。

2.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网状联合

单个曲目的联合能够让学生欣赏的切入点变得更加细致,对某一特定的质点进行重点分析,但教师不能只是把视野集中在片段式欣赏上,那样反而会让学生形成审美疲劳。正确的做法是要把单个曲目的联合与网状联合交叉到一起,这里所说的网状联合指的就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配合。教师要从全局视角出发,纵观整套教材,分析不同单元之间在曲目收录上的契合之处,由此来设计更为鲜明的思考主题。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共有八个单元,这八个单元所传递的思想感情本身就具有递进性的特点,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所以,教师就更不能割裂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联系,而是要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和系统意识。在这里,教师可以把第一单元的《春来了》,和第二单元的《生肖乐园》结合到一起,以春天和动物为主题,让学生在欢快旋律的引导下,根据曲目的旋律和节奏来猜想与之对应的动物,或者是猜想与之对应的春季景色。

3.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连接

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通用性艺术语言,本身就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把音乐的价值附着于人生成长上,让音乐的社会属性更为明显地展现出来。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尽管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也极为有限,但他们的性格大多活泼好动,想象力极强,有着充分的可塑性和可能性,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探索空间,更不能把自己当做主题设计的唯一人选,而是要尝试性让学生确定欣赏的切入点,凸显出音乐赏析的时效性和时代性。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是以《亲亲红领巾》为主题的,收入了《共产儿童团歌》《我是小鼓手》等经典曲目,在这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国庆节,欣赏与特殊节日相关的曲目,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依照音乐曲目,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久而久之,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音乐欣赏当做磨炼自己意志和品格的重要手段。除了国庆节以外,奥运会和世界杯也同样可以成为欣赏课的切入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主题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磨炼学生人生信念和艺术品格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单曲的交叉配合,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有效衔接,课堂与社会的延伸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主题教学法的实践措施,充分结合了小学音乐的基本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欣赏课教学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课构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