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阅读实践价值的多点解析

2022-03-02福建省连城县文亨中心小学罗莲琴

新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倍数因数正方体

□ 福建省连城县文亨中心小学 罗莲琴

一、精选阅读信息,助推抽象思维发展

数学学科教学有固定教材,其内容信息都比较丰富,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重点推荐一些阅读内容,以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构建。数学概念、数学定义、数学定理、数学结论、数学课例等内容,都属于重点内容,需要做深入阅读,教师要做出直接提示,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阅读,注意提炼一些关键词,理清其结构层次,以便做思想的梯度构建。特别是数学概念规则等内容,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做理解记忆,还要学会实践应用,以发挥其理论支持作用。

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做观察,这些图形中,哪些带有旋转的特点,分析其旋转的规律,包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学生开始观察和讨论,教师做出阅读提示:要了解这些数学概念,需要深入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不妨先找到这些章节,做好对比观察和阅读,理清相关数学概念,这样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学生进入阅读讨论环节,很快就对旋转相关概念有了清晰认识,从图形中找到旋转的案例,并从不同角度做解读,对旋转的方向、中心、角度等特定数学概念进行重点关注。为激发学生数学思想,教师要求学生寻找身边旋转的生活案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做对接。学生都有生活经验积累,而且生活中有太多旋转的现象,学生列举顺利,课堂进入素材展示和解读环节,课内阅读和课外对接顺利展开。

教师推出生活图片,要学生做观察判断,自然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阅读,关注数学概念的内涵解读,为学生提供主动阅读学习的机会。从学生阅读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是非常顺利的。特别是让学生列举生活相关案例,为学生延伸思考提供机会,学生主动列举生活中旋转的案例,并做相关介绍,完成课内课外学习的对接。教师精选阅读内容,学生主动阅读思考,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

二、传授阅读方法,促进语言形式转换

学生都有阅读经历,其学法积累也比较丰富,但这些认知大多带来学科特点,面对数学阅读学习,学生的方法应用比较贫乏。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存在问题做综合考评,找到其明显的短板,以便做出针对性指导。数学阅读不仅要强调细心,还要学会找等量关系,要建立逻辑思维意识,对教学信息素材做整合思考,以便形成对接、融合、关联认知,教师要在阅读思考角度选择、数理关系梳理等方向做出指导和方法传授,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

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情况做客观评估,以便做出方法指导。如《因数与倍数》,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因数、倍数概念,要求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组成要件、关键词、关联性等做重点关注,特别是因数和倍数二者之间有更多相互依存关系,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为帮助学生做好思想总结,教师挑选教材中的重要例题,让学生做集体分析,对其解题思路做梳理。如:4和24、36和13、75和25等几组数字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对因数倍数概念有了清晰认识,教师利用此案例做认知强化,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解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做个性发言,用自己的语言做介绍。学生对因数和倍数关系比较熟悉,表述语言很通畅。

教师推出因数倍数概念内容,要求学生重点分析,不仅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还让学生主动建立概念认知。因为数学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内容,其理论支持最为突出,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阅读思考,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建立阅读主动性,重点关注数学概念内容,从这个角度展开阅读思考突破,这样才能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教师及时传授阅读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三、组织阅读活动,提升表述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质疑阅读、讨论阅读、案例分析、题目审核、知识竞答、生活观察、数学实验等,都与数学阅读有直接关联,教师要做好筛选操作,针对学习内容实际做活动设计,让更多学生都能顺利进入到活动之中,在深度阅读思考中建立数学认知起点。特别是让学生主动介绍阅读感知,对数学原理做解读,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展示、内化的机会。学生结合阅读理解,阐释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学生对阅读任务比较熟悉,教师需要有创新组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有: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针对这些目标设定,教师设计了阅读任务:与同桌展开阅读讨论,弄清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找出教材相关训练任务,对这些分数做判断,结合分数特点做分析,看谁判断分析更准确。学生对合作学习比较敏感,因为只有两个人互动,这样可以提升互动频率。

教师组织学生做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同桌进行互动性学习,为学生提供阅读、讨论、研究的机会。学生主动阅读数学概念内容,利用概念做数学判断,强化了概念认知。学生对合作学习最为熟悉,教师渗透了比赛成分,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在互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借助阅读认知展开数学判断和分析,将学习推向深入。阅读学习活动没有固定形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做组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感性阅读到理性思考,促进学科认知的构建和内化。

四、延伸阅读训练,拓宽思想方法应用

教师组织学生数学阅读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需要做好课外延伸设计,让学生进行课内课外对接阅读,深入到生活中,借助更多信息渠道搜集更多阅读素材,展开生活化阅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也能够形塑其学习习惯。延伸训练设计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操作条件,以及阅读兴趣取向,唯有提升阅读效率,才能促进阅读认知内化,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数学阅读训练要追求形式的创新,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热情,这对锻炼学生数学思想也有积极帮助。

数学学科本身带有抽象性、逻辑性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做阅读训练时,要从关联角度做设计,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外对接,这样才能获得预想效果。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对其点、棱、面等要素做梳理,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等内涵,要求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介绍其主要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比较熟悉,自然会积极响应,很快就找到了一些实物。在分析解读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学生热烈响应。有学生这样介绍:我的橡皮擦是典型的长方体,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有六个面,而且对面都相等,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这些棱也有联系,相对的棱相等。也有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包,这是一个正方体,其面、棱、顶点都带有相同点。教师对学生介绍情况做归结,确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促使学生建立系统数学概念认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做观察,要求学生做生活案例搜集,都给学生带来直观阅读的机会。学生观察实物,这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行为,而且是灵动性阅读学习,需要有立体思维的支持。在对比分析中,学生需要借助数学概念做具体思考和解读,其学科思维顺利启动,训练效果显著。阅读训练形式众多,教师利用实物做阅读学习组织,有更多创意性,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学生积极响应,主动进行实物搜集,对实物做细致观察,找出突出特点做梳理分析,其学习带有系统性。

阅读在数学学习中发挥重要助学作用,教师要在阅读内容整合、阅读活动组织、阅读方法传授、阅读训练设计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体验的机会,以激发阅读助力,凸显阅读学习价值。学生对阅读学习形式最为熟悉,教师结合数学课例做阅读展示,介绍一些阅读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思考角度,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直接的帮助,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思考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倍数因数正方体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给正方体涂色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积的变化规律
倍数魔法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