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水”与“上岸”

2022-03-02甘其勋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教师

甘其勋

案头新添两册厚厚的《下水作文》,由曹洪彪、张水鱼主编,延边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总计约60万字,是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新作文》杂志社共同组织、联合举办的首届“文章杯•下水作文”比赛优秀作品集。近日且读且学习,受编者、作者启发,想到几个问题,随手记录,向中学语文老师同仁请教。

什么是“下水作文”?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先生说:“叶圣陶先生1961年写《“教师下水”》,是早于西方的首倡者。叶老指出:语文教师经常动动笔,跟学生同题作文,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叶老既有语文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有系统的理论建树,他倡导的‘下水作文’,至今仍有研究价值,证明理论之树常青。”

为什么要“下水”?先说与之相对的,一是“观水”,老师出了作文题目,不加指导,就像让学生随性游泳,自己隔岸观水,不做示范。二是“撩水”,老师蹲在水边,撩起几捧水,洒向学生,讲几句老生常谈、不着边际的写作理论,让学生一头雾水,莫名其妙;或者说几句不痛不麻、隔靴搔痒的废话,聊以塞责。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失职之嫌。

提倡教师“下水”,与学生同题作文,意在师生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一起游向作文教学的彼岸,共享进步、成功的喜悦。古人有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名人曾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写作是一项实践性的语文活动,写作理论来源于实践,还得在写作实践中接受检验。教师“下水作文”就能身临其境、躬行实践,及时纠偏。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同中有异,虽然可以归纳出几条“要领”,让泳者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下水只能岸上谈泳,难免有溺水之虞。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异中有同,语文老师大都能说出一些“秘诀”,但不动笔写一写,也只能是口中论文,很难变成精彩的整篇文字。简言之,教师“下水作文”,是要为学生引路、护航,保证学生不偏离目标,以最佳状态,用最短时间游到终点。

怎样“下水”?在泳池学泳,泳池的长宽、池水的深浅都已标明,指点学生牢记即可;如果是在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游泳,就要探明水域的大小宽窄长短远近,了解水的深浅清浊冷暖缓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了解游程远近,才能规划游速的快慢。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解水势缓急,才能选择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或者横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解水速快慢疾徐,才能估计要游多长时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了解天气变化趋势,才知道要带什么雨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了解水温高低,才知道应穿泳装的厚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了解风力风速,才能预测阻力大小,应使多少力气。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了解水下有无暗礁、漩涡,才能避免危机、化险为夷……

教师下水,需亲自设定目标,规划泳道,选择泳姿,测算游速,做出示范,甚至是率领学生向对岸进发。作文的道理亦然:审题立意、选材剪裁、结构布局、行文措辞、修改润色、讲评得失,每一环节有何难点,进程中有何瓶颈,关口前如何突破,困难处如何化解……没有亲身的体验,是难以说到点子上,击中要害处的。

教师“下水作文”,要转变身份,站学生立场,持学生视角,为学生设想,替学生分忧。教师轻而易举,学生可能“压力山大”;教师如履平地,学生可能迈不过坎。教师下水作文,意在启发、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有点“孩子气”,即有点孩子心理,孩子语言,孩子趣味,甚至用孩子的口吻,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要比学生高一两个层次,有“样本范儿”,即有可资学习借鉴之处,让学生乐于仿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下水作文”,要力避“匠气”,即程式化、同质化、套路化,把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作文,“雕琢”“斧削”成千文一面的应试“八股”,要让他们说真话、抒真情,而不是重复耳熟能详的大话、空话、套话,说成人话,发老人腔,唱陈词,咏滥调,要力求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和灵气。

教师“下水作文”,要因文制宜。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作文,应该有不同的对策、方法、措施。

教师“下水作文”,应该从“偶一为之”变成“常规武器”。本次竞写高考、中考作文,属开创之举,功不可没,但一年一次,似乎少了点。学生作文,可以沿用高考、中考题,可以模拟高考、中考题,可以采用课本安排的系列题目,更应该有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亲手设计的题目。尤其是后一种题目,教师最好先写一写、试一试,体验一下其中的甘苦,才能有的放矢,给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教师“下水作文”,一般应在学生之前,也可以同时起步、同场竞技、互争高下,最迟宜在讲评之前,不宜落在学生之后。

下水终需上岸。上岸以后做什么?一是学生还在水中时,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向,特别是对少数水性较差的学生,随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帮助、救援。二是学生游完泳程都已上岸,教师要及时总结这次游泳的经验教训,褒扬先进,鼓励后进,布署下一次入水训练的事宜。如作文的讲评环节,就要趁热打铁。三是每次游泳之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应做点自我反思,从中整理、归纳、领悟出一两点有价值的规律。作文教学以至于语文教学也应如此,从审题、拟题到批改、评讲,每一次作文实践,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点滴经验可以积累,也会有某些失误应引以为戒。天长日久,日渐丰富,逐步成熟,臻于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乃至某种风格,如能再上升到理论层面,写出有分量的作文教学论文,则可让自己从实践型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我想,这才是教师“下水作文”的完整过程。两本《下水作文》中的实例似乎也说明,教师偶尔下水或经常下水,不仅作文样品略有差异,“写作感悟”也稍显不同。比如高中下水文《康养》的作者胡佑民老师,是区作协会员,平时经常动笔,所以参赛作文出手不凡,且能讲出较成熟的经验,看得出绝非一日之功。

“下水作文”,是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课题,值得研究的方面很多。我管窥蠡测,难以尽述,信手写来,更言不及义。若有一二句能供同仁参考,则幸甚至哉!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